导 航
楼主: calvin123

[城建] 格兰仕要收购惠而浦中国??合肥要让他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7: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shenlan1109 发表于 2020-11-25 16:14
给格兰仕就完蛋了,低价转给新品牌都可以,比如小米米家,小熊,小吉都行

是的,最好给小米,合肥本地有小米配套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5 17:49: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进不少人才,却缺少优秀企业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5 17:5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斯拉 发表于 2020-11-25 15:59
芳草、荣事达、美菱,这几个品牌太可惜了!!!!明明可以称霸中国,却落得烫手山芋

这几个品牌曾经都是风光一时,在金友华接手后的最后无一例外被收购,三洋,惠而浦金某人也干过,命运很相似。差点还去了长鑫。想当年合肥的美菱 荣事达,青岛的海尔 海信都很厉害。结果海尔还信企业越来越强大,美菱荣事达却没落了。可见企业家对企业的发展命运多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5 19: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9年7月,金友华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大学毕业后,先后任安徽氯碱集团总工程师、常务副总经理,安徽芳草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合肥荣事达集团法人代表。
2002年,金友华进入荣事达之后就创办了荣事达集团研究院并亲任院长,促进集团研发资源的整合。在他带领下,先后有两个工程技术中心落户集团企业,取得了多达几十项专利研发成果。
2008年1月,金友华出任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初始,金友华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要用“创新求变”代替合肥三洋13年一贯的“稳健发展”思路,和日本三洋展开全面合作,力争全面承接三洋冰洗产品在亚洲的研发、制造和国际出口基地,在规模上实现三年翻三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5 19: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8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
1993年,安徽氯碱集团精细化工公司,先后担任生产调度处处长、常务副总、总工程师、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0 年,安徽芳草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
2002年,任合肥荣事达佳优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002年,创办了荣事达集团研究院并亲任院长,促进集团研发资源的整合。
2007年,开始主持荣事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担任荣事达集团法人代表。
2008年,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3年,南京大学EMBA联合会会长。
2014年,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8]
2017年9月,因个人原因,金友华辞去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的职务。 [11]
2017年12月29日,辞去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 [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5 21:0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他是受制于人,并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志不能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6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家电行业一无所知就不要如此热衷讨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6 10: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zpf813 发表于 2020-11-26 10:15
楼主对家电行业一无所知就不要如此热衷讨论了。

同意,广东格兰仕不错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6 14: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不见得是坏事。格兰仕自己做空调,产品和效果都不理想。微波炉利润空间太低,格兰仕铁了心想转型想跨界,看中惠而浦在合肥的冰洗生产线而已。 生产线在就不愁接盘侠。惠而浦是接盘侠,格兰仕也是。在爆出消息之后惠而浦股票大涨就是大家都看好的明证。

其次,惠而浦目前的定位恰恰是非常正确的。三季度财报扭亏为盈也已经证明了这点。惠而浦控股原合肥三洋后,没有第一时间参与人事变动,没有第一时间调整公司经营策略才是他最大的败笔。

合肥三洋之前一直是个小厂,走的就是和科大一个路子,小而精。就是不扩大生产规模,只在乎毛利润。年营收只有1-3个亿,和当年的海尔动辄几百个亿的营收比起来不值一提。
但是合肥三洋在圈内的存在感很足。因为他的毛利率是同行业内顶尖的。当时的传闻就是合肥三洋哪怕卖不出去一台洗衣机也没事,他在银行基本账户里的存款每个月的利息就足够发全厂人的工资了。

但是转折点就在08年日本三洋被松下收购。松下觉得和自己的洗衣机产品线冲突,决定不再持有合肥三洋股份。然后日本人不再参与公司管理。再然后公司整个中方高管也全部被打乱,国资委接手,自08年始公司放弃了原本追求毛利润的经营策略。
转而变成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扩张道路。开新厂,上低价产品,压低产品原料成本这一系列的操作最后都被证明是不合适的。
公司是变大了。营收是变多了。但是企业利润缺少的可怜。降低成本的后果就是质量变差。

家电行业做为密集型加工业其实更讲的是工艺、质量和效率,而不是似是而非的什么科技。公司技术研究院人一天比一天多,其实毛用没有,学诺基亚“科技以换壳为本”只会死的更快。

惠而浦接手后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架势。主要原因是因为汲取了之前和海信合作失败的经验。海信主力在黑电,对白电一窍不通,惠而浦照搬自己在美国的产品到了中国自然水土不服。
但改了名字之后的惠而浦中国却依然乱来。不主推自己的惠而浦品牌。反而还继续力推自己以前创新的帝度品牌,和苏宁伊莱克斯三方谈的什么鬼项目,完全把销售的主动权交给别人。到处找些小厂贴牌代工OEM更是莫名奇妙。本来自己现金流就不充裕,自然也没钱做广告。中国的消费者是非常认牌子的。旗下惠而浦帝度荣事达三洋四个商标没有清晰的定位,混用,更进一步削弱消费者认知。

直到爆出来上市公司年报作假,把发出商品提前确认为收入,证监会发询证函,事情搞大了,美国方面才觉得事态严重才换的高管。

决定变更经营策略走高端路线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毕竟惠而浦在海外的品牌价值还是有的。 国内想和海尔美的比量是完全没有任何希望的事情。

至于提的什么海尔和美的来收购就更是外行话了。海尔和美的在合肥的工业园已经投产很多年。经营正常团队成熟。本身家电行业就是和房地产捆绑较深,自身在国内就应处于战略收缩,产品升级,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时代,他们毫无必要也绝无可能来收购同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6 14: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提什么小米更是乱弹琴。小米是个科技公司。小米核心做手机,用手机来刷存在感,来交朋友。然后用智能家居来组建自己的生态圈。

他没有那个必要要自持工厂,随便找个厂签个代工协议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6 14: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zpf813 于 2020-11-26 14:42 编辑

荣事达死于自己的骚操作。陈荣珍自己只有初中学历,所以他非常非常看中高学历的人才。所以在90年代的时候大手笔在当年年薪几十万聘请好几个MBA毕业高级职业经理人当时还在新安晚报上海吹什么"空降兵"

重视高学历人才是对的。但是最后恰恰是那几个空降兵拿了几十万的年薪把公司整垮之后拍拍屁股走人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只剩下茫然和愤怒的底层员工在长江路上堵省ZF大门。

和美泰克合作大张旗鼓要搞冰箱,结果不知道美泰克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只想挣汇率差,注资之后等了两年就兑回美元撤资走人了。当然美泰克这种无良公司自己最后也是落的个被别人收购的命运。(巧合也是惠而浦收的他)

然后吃了闷亏的荣事达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结果出来的产品一塌糊涂,资金断裂,美的接手只拿到了荣事达五年的商标使用权证明一开始省市里都还是想拯救这个牌子的。但是美的做为一个私企,自己内部的狼性文化和荣事达这种原本是集体企业的做事风格完全不容,派系斗争,山头主义。呵呵。

市里拿回商标之后各种骚操作,把荣事达下放给各种小型民营企业,搞各种各样的净水机、热的快、电动车之类的只能说明五年后市里的想法和五年前截然相反,只想榨干这个商标最后一丝的利用价值。

于是荣事达就一口气死的彻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6 16: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zpf813 发表于 2020-11-26 14:40
荣事达死于自己的骚操作。陈荣珍自己只有初中学历,所以他非常非常看中高学历的人才。所以在90年代的时候大 ...

还是你有见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09: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lvin123 于 2020-11-27 10:01 编辑
jianzpf813 发表于 2020-11-26 14:22
首先,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不见得是坏事。格兰仕自己做空调,产品和效果都不理想。微波炉利润空间太低,格兰仕 ...


    家电是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实际上拼的就是生产成本和品牌营销以及资本的运作,因为国内家电行业已经没有什么技术门槛,所以就是做大规模和抢占市场规模!!
     目前看来惠而浦就是决策者的市场战略失败,和资本运作的失败,也就是惠而浦中国现在的管理者水平很差,北方人这一块水平都不行,惠而浦实际产线水平不差,更不可能比国内其他家电品牌生产线水平差,差的只是管理者的资本运作和国内市场运作能力不行,交给一个懂得国内市场运作和资本运作的人管理,就会好很多。没必要一定要找格兰仕。感觉最后又会变得像荣事达一样,变成一个到处贴牌的无主之魂!美的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何享健家族把企业交给方洪波这样一个有水平的市场运作职业经理人,否则美的那几年也一直在走下坡路,美的正是方洪波通过吞并小天鹅,各种做大业务规模的资本运作走到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7 10: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calvin123 发表于 2020-11-27 09:56
    家电是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实际上拼的就是生产成本和品牌营销以及资本的运作,因为国内家电行 ...

控制成本的根本手段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次品率、提高一次合格率、降低损耗、降低库存金额、提高周转降低呆滞、降低折旧、降低坏账准备。

而不是把原来0.8厚度的钢板改用0.6,100的丝改成98,PP材料改成PVC,宁波宝钢这种优质大厂供应商不再合作改用一些皮包公司江浙那边不知名的小钢厂的材料,通过降低产品品质来实现降本。

跟资本运作什么不搭关系好吗?是经营战略出了问题;是美国惠而浦方面一开始根本没有介入管理,还是原班国资委空降合肥三洋和从美的系过去的那票人马造成的。上市公司年报做假,已经不能简单的用管理水平来衡量了。

也不是一定要找格兰仕,而是格兰仕主动发出的收购邀约。因为前期做假账所以现在股份被证监会禁售,所以只有等明年后解禁了才能完成收购。

只是惠而浦方面历来比较重视财务的话,财务方面不认可现状而已,但是他们并不想退出中国市场。所以格兰仕就算完成最后收购后续肯定会有其他方式继续合作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7 10: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商品短缺的年代,安徽本土品牌的家电、服装、日化、汽车等,大多能笑傲江湖;一旦市场进入饱和期,皖产名品,往往又多溃不成军。
到底是政策差异,还是管理痼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3 01:32 , Processed in 0.07738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