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gudi

[城建规划] 安阳中华路即将直通邯郸!最后9公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9 09: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应该批驳的是,作为一直把自己标榜为殷邺故都的安阳,为啥要这样修,明明知道前面就是遗址区, 相反那些指责邯郸中华路迟迟不对接的人,你们怎么不考虑你们一直想要的邺城文化呢,扪心自问,丢人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09: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事实上,这一段也不是说不能修路, 之所以邯郸区域要绕,是因为要架桥,架桥需要的地基深,所以难免要涉及到对遗址的破坏, 所以是桥要离开遗址区,而不是路要离开遗址区,谁说遗址区表面修个路还得考虑啥,
临漳在遗址的北部边缘修了临邺大道, 磁县的漳河园区林场也深入遗址内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09: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两醉清风 于 2018-5-19 10:17 编辑

网上有方案
本项目起点位于中马头村西侧(地理坐标北纬36°26′59.17′′,东经114°25′13.45′′),与G107国道邯邢界至马头南段终点相接,利用中华大街南延19.501km,经磁县县城东侧,至邺城互通连接线后折向西(地理坐标北纬36°16′47.59′′,东经114°22′46.11′′),利用连接线加宽改建,在高庄村东折向南新建,跨越民有总干渠,跨越漳河,经西太平西、时固村东、栗辛庄西,终点位于临漳县芝村西侧(地理坐标北纬36°13′16.46′′,东经114°22′39.22′′),与河南省安阳市G107国道相接;路线全长:29.248km(完全利用19.501km,新改建9.747k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0: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切的说是利用2.424公里 现有路段,然后向南折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0: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条路也就是一个概念而已,迟早,邯郸东区和安阳东区之间必然出现一条新快速路吧,你就想,邯郸商城之间是否应该有邯郸商快速路,往南延伸是不是邯郸邺城快速路, 或许以后利用的条件就是 老邯临路改造,升级为省道,

呵呵,想当初成峰路利用马峰路异地改造,让马峰路人民骂死了,邯临快速路用老邯临路改造,老邯临路也生活在水生火热,所以如果临漳有情,应该学马峰路改成新省道马义线,把邯临路改个名字,该成邯邺大道,升级省道,然后利用资金,实现跨越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1: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580年以前的邺城

"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安阳北郊漳河畔,邺,业之居住地之意。),距今4000余年。在唐尧、虞舜及夏时属冀州,商属畿内名相,西周属卫,春秋属晋。

齐桓公始筑邺城,战国属魏,魏文侯以邺城作为陪都。

秦并天下后,邺地短暂属邯郸郡管辖。

西汉汉高祖置邺县(公元前201年),汉魏南北朝时期都设置有邺县,而且治所一直在邺城。两汉三国时期的邺县含今安阳市北关区北半部、殷都区东北部和临漳县南部。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时,邺县曾扩大至今磁县。北魏中期,邺县又扩大到今林州。东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把荡阴、安阳划入邺县,治所在邺城(北周治所东迁)。这时的邺城两县都很大。北齐的设置与前朝相同,《北齐书·路去病传》曾有"邺、临漳、成安三县同治邺城"的记载。

东汉末年,(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再加上同在这一带定都的商朝,共有七个朝代政权,所以安阳有"七朝古都"之美誉。

西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为避愍帝司马邺讳易名,因北临漳河而得名"临漳"。后北魏重新置邺县,属相州魏郡(隋之前相州治所均在古邺城)。东魏又置临漳县。北齐、北周至隋,分置邺县、临漳县,均隶属相州。

十六国时,后赵石虎将都城从襄国(今邢台西南)迁至邺城,改太守为魏尹。

此后汉人冉闵建立魏国,亦都於此。前燕慕容灭冉魏,初都於蓟(今北京),后亦迁都於邺。前秦苻坚曾以王猛为冀州牧,居邺。北魏孝文帝立相州,以邺为州治。东魏天平元年(534),高欢入洛阳,立孝敬帝,并迁都于邺,并荡阴入邺县,长乐入临漳县。北齐亦建都於此,改魏尹为清都尹。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灭北齐,改邺为相州魏郡治所。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大丞相杨坚企图代周之际,相州总管尉迟迥从邺起兵讨伐,失败,于是杨坚下令拆毁古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下令所有邺城百姓连同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政府一律迁至安阳城,而那些曾经参与修建古邺城的匠人,则被抓去修建长安城,因此,安阳亦称邺。

从东汉末年起,邺城历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建都达126年。是后赵皇帝石虎让名都邺城奢侈发展到空前的高峰。

公元580年以后的邺城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治所邺城)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相州、魏郡和邺县及大部分居民一并迁至安阳城,于邺城废墟上置灵芝县。此时安阳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邺县地划入安阳县,同时安阳县更名为邺县,殷邺一体。自此,邺的地位完全被安阳所继承。

隋开皇十年(590年)邺与安阳复旧名(《隋书》卷30《地理志》中记载)。邺县治故邺都大慈寺。但此时,邺城老城址上那个新 “邺城” 和历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邺城早已没有了传承关系。

唐贞观八年(634年)筑小城,为邺县治所(《旧唐书》卷39《地理志》)。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邺县为镇,邺县治所所在地并入临漳县。邺县治所废为邺镇。

邺镇和临漳金属彰德卫,元属彰德路,明起从河北改属河南彰德府,治所均在今安阳古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临漳县城毁于漳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县治移至理王村(今临漳县城,距离邺城遗址20公里处)。民国初年,隶属河南河北道;民国13年废道,直属河南省。

1947年四月中旬,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边区政府决定,以平汉铁路以东、漳河之南、洹河南流线以西,设立邺县。当时所以取邺县这个名字,就是考虑到安阳一带本称邺,是古邺地。直到1949年3月,第四野战军南下路过安阳时,邺县驻地才向安阳城边移动。后平原省撤销 ,原邺县随之撤销,属地划为安阳县京广铁路以东区域。邺县治所历史上在安阳崇义村。崇义村位于安阳古城的东北隅,洹河南岸。在1954年之前,原为邺县政府所在地,1954年,邺县主体部分合并到安阳县之后,隶属于安阳县,其中崇义于2002年改隶属于北关区。现原邺县境主体为安阳示范区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邺县政府迁至崇义,1953年又迁驻白璧集。1954年9月,安阳、邺县合并为安阳县,属河南省安阳专区,县政府迁驻安阳市老城区二道街,后移驻今北关区解放大道。从以上邺城、邺县、邺郡的设置和沿革可以清晰地了解安阳称邺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属于安阳上千年的临漳县,改属邯郸专署。1954年,原属邺县的柳园、孙陶、习文等乡改属临漳,临漳1958年并入磁县,1961年复置临漳县,1993年后归邯郸市辖。

因邺县、魏郡、相州长期治邺城,在人们的心目中便形成了一种习惯认识,即它们的治所就叫邺城,又因古邺城已不复存在,特别是邺县移治安阳后,安阳城自然就成了邺城。隋唐以后的邺、邺城、邺下、邺中都是指的安阳城,如李白《邺中赠王大》中的"邺中"及杜甫《石壕吏》诗中"三男邺城戍"等。又史载称,安阳是邺城的后身和继承者,杨坚毁邺城,不仅移相州,邺县的州县治所于安阳,且移其人民于安阳,故邺之后身乃安阳而非临漳;若以地名沿袭而言,唐宋人所谓邺,辄指安阳。安阳于唐宋时,或为相州州治,或为邺郡郡治。古邺城隋以后至宋熙宁以前为邺县县治,而邺县乃相州邺郡属县。宋熙宁中废邺县入临漳,然临漳仍为相州属县:金升相州为彰德府,元、明、清因之,民国仍隶属河南,临漳之改隶河北在解放后,且为时不长。

邺城是如今安阳市的代称。这缘于从北周末与隋初以来邺县、魏郡、相州长期治邺城, 殷邺一体,于是安阳称为邺。清安阳人王槐一刊《邺下四子诗》等皆称安阳为邺、邺城、邺郡;至民国, 在如今的安阳城内,仍有一个名叫"古邺斋"的老字号文具店,从其店名上自然会让人联想到邺城与安阳偶称两名、实为一地的关系。

殷都废而邺都起,邺都衰而相州继,相州改而彰德立,古都文明的薪火,在安阳这片土地上传承不断,安阳成为"七朝古都"。

所以有些事情一定要公允对待,古邺就是临漳,后邺就是安阳,2个邺是随着人流动性产生的,我们不要纠正谁是邺城,但是属于自己的文化就不要强求,比如隋唐之后的历史成就安阳的无可厚非,隋唐之前的文化,因为临漳是邯郸的,他就是邯郸的,为啥要纠结呢,不是你的又要强求什么。你自己写的你也是古邺的继承者,为啥还要来反驳祖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1: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屌丝 于 2018-5-19 11:33 编辑
两醉清风 发表于 2018-5-19 11:01
公元580年以前的邺城

"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安阳北郊漳河畔,邺,业之居住 ...


扯淡了不是,摘抄人家安阳人写的东西,你要点基础知识行不?
邺城是如今安阳市的代称。这缘于从北周末与隋初以来邺县、魏郡、相州长期治邺城, 殷邺一体,于是安阳称为邺???
我靠,你转帖人家写的百科都不看一眼的?啊啊啊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1: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醉清风 发表于 2018-5-19 11:01
公元580年以前的邺城

"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安阳北郊漳河畔,邺,业之居住 ...

秦并天下后,邺县和安阳属邯郸郡
也就是说,秦并天下后,邺城和安阳都属于邯郸。也就是说邺城自古以来是邯郸的!

安阳、邺城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关系十分特殊。两地在历史上互为统辖区。曹魏时期,安阳曾被邺县管辖。西晋至北魏末年约 270 年,安阳县与邺县并立,其间, 安阳县北部仍为邺县地, 东魏至隋朝,安阳一度并入邺县 ,后安阳又曾管辖邺城废墟 。从北宋开始 ,原邺县一部尽入安阳县。 建国后由于区域划分的多次调整最后临漳邺城划入邯郸市管辖。
邺城在空间位置上,隋朝以前的邺城(现在临漳境内的邺城遗址)和安阳城同时存在,跟邺城是一个辖区隶属,邺城在北周灭北齐时被毁了,邺城的居民和行政班子都迁到了安阳。按照唯物主义观点,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临漳邺城和安阳城在隋朝以前是两个独立的城市,扯翻了天邺城的遗址也不能划到安阳。


邯郸最大的问题是对网络上关于城市和城市历史之间的舆论掌控能力为0,而临市却不惜余力。最有意思的是,邯郸版的文化课代表竟然也只能引用人家编造的百科内容,漳河才子啊,你长点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1: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醉清风 发表于 2018-5-19 11:01
公元580年以前的邺城

"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安阳北郊漳河畔,邺,业之居住 ...

安阳以前借“殷邺一体论”入选为中国八大古都,已经是沾了邺城的光,现在他
们更是得寸进尺,要把邺城据为已有,  更是请了谭其骧之流,提出要把邺城据为己有。

但人家做的我觉得无可厚非,最可笑的是这里竟然有人把这些引用的煞有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1: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屌丝 于 2018-5-19 11:49 编辑

这缘于从北周末与隋初以来(绝口不提更能显出邺城地位与曹魏更密切的

汉晋南北朝,是有意断章取意),邺县、魏郡、相州长期治邺城,在人们心目中

形成的一 种习惯认识,认为它们的治所就叫邺城,于是安阳始称为邺(安阳突

然就空降了,伪劣可见。邯郸有魏县,治所在魏城镇)。隋开皇三年 (583年)

相州改称魏郡(相州为魏郡之属地,“改称”两字,模糊其词)至隋末又改魏郡

为邺郡。邺郡治所在安阳,更增强了安阳称邺的力度(邺曾六朝为都, 名气之

大,安阳必为其属地无疑,安阳本是邺近属之城,改为邺治所有何奇怪,这说明

不了安阳就是邺城,邺城改了治所驻地,但没带走邺城遗址,东汉改都长安为

都洛阳,难道长安就是洛阳的了?)。宋代相州又称为邺郡,相州是正名,邺郡

是赐名,那时每个府州都有一个赐名,以备封爵(安阳人自己编的挺好,一看就

是他 编出来骗人的,连“赐名”都出来了)。宋以后,安阳的正名无邺和邺郡

之称,也没有了赐名,但邺、邺城、邺郡已成了安阳城或彰德府的别名或雅称,

这是一种习 惯上的称谓(是现代河南骗子编出来的阴谋“习惯”的称谓吧?加

之古邺县已废,安阳已完全继承了邺这个名称(好一个“完全继承”,怎么连当

地人都没有这个说 法?是谁编出来的?)。例如,明代崔铣著《彰德府志》又

别称为《邺乘》,这里的邺即指彰德府(当时临漳县邺城一带属彰德府管辖,但

并非指安阳,拜托)。明 谢榛有《邺下秋怀》诗,清安阳人王槐一刊《邺下四

子诗》等皆称安阳为邺、邺城、邺郡(当时并没有安阳这个城名,何来“皆称安

阳”?骗子编得真好笑,明明人 家是指的古邺城,古邺城并非安阳城好不?自

作多情不不怕人笑话?)。自民国,安阳仍以邺相称(继续编,当地一直称为安


阳或彰德的,哪来的“邺”,骗外地人 可以,骗不了本地人)。清末至民国初

年安阳有《邺华日报》(安阳人王幼侨创于宣统三年),后有《邺声报》(那是

安阳人一直沾着邺城的光沾贯了,本城没有什 么有名的值得骄傲的,办个杂志

也得借人家邺城的名气,还好意思说)。民国7年(1918年)安阳鼓楼上题有“

邺下壮观”匾额(磁县著名的鼓楼上还有《景 嵩》的大匾呢,那意思就是说嵩

山是磁县的是吗?邺下的意思,明明是说安阳在邺城附近的意思嘛,你想骗谁呢

?)。1945年战争胜利后,在安阳城内东设 新邺镇,西设古相镇;城外东设邺

东乡,西设邺西乡(那不还是沾着邺城的光么?河北唐山一带还叫京东呢,就代

表是北京了?没脑子嘛)。   1947年四月中旬,中拱晋冀鲁豫中养焗和边区

怔府决定,以平汉铁路以东、漳河之南、洹河南流线以西,设立邺县。当时所以

取邺县这个名字,就是考虑到 安阳一带本称邺,是古邺地(那不还是同上面一

样沾了当地在邺城附近的光)。但是,当时没有固定治所(哈哈,说了半天没在

安阳呀?还真能扯皮)。直到 1949年3月,第四野占军路过安阳时,邺县驻地才

向安阳城边移动。从以上邺城、邺县、邺郡的设置和沿革可以清晰地了解安阳称

邺的历史(了解了,现在邺城 所在的临漳县归河北省管辖,与河南、安阳没啥

关系,扯这么多没用的,无法是还想从邺城身上再多沾此油水)。

PS:邯鄲学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1: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漳河才子,你到底是傻,还是你丫才是邯郸版最大的无间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3: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浴新南大街就是这个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3:1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邺城在各个朝代都有所改变,综合考虑,还是方形的20华里左右的大城郭。就像北京城那样,辽、金、元、明、清各朝城市规模都不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4:4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醉清风 发表于 2018-5-19 09:20
而事实上,这一段也不是说不能修路, 之所以邯郸区域要绕,是因为要架桥,架桥需要的地基深,所以难免要涉 ...

我前面也是这样分析的。和我想到一块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4: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干脆把安阳探入遗址保护区的那段平了算了,反正,也没有多长的。大概就是1公里多点的样子。然后再在遗址保护区外围新建快速路,和漳河大桥的过境线重合。图上用红线标注。这样邯郸规划的中华南大街对接的是安阳的平原路了。毕竟平原路也有北延到漳河的规划。
最好在保护区外围盖起来围墙,就像邯钢的围墙一样,围墙不用太高,两米多就行了。上面再加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简易壁画图案。
关于什么两地的快速路,我认为从临漳开始的省道S212和安阳永和、瓦店的省道S219做文章了。毕竟是大都市嘛,那么小家子气干嘛,要做就往大里头做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0 14:29 , Processed in 0.044744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