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5-2 18: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时间虽然有点长(从新世纪初开始偏复古风崭露头角)但是这个过程其实还是挺成功的,说明在政府有意无意的介入行为下(虽然在当今中国的社会现状下只有这个途径)引领起了一个以仿古复古为特征的建筑以及装饰的潮流,而最主要的这个是被大众认可的,这也足以说明我洛有能够承载这个审美文化的受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底蕴。在西大街可以很奇妙的感觉到大家很顺理成章的接受这种趋势,从酒招旗到门檐,到石板路,一路连接十字街到丽景门,好像现在人们会觉得这就是生活在老城的标配,而并不是为了迎合景区搞肤浅的装饰去赚钱。而实际上再想一想的话,上世纪前半叶,老城作为老洛阳城的中心,有很多真正的传统其实都是被保留了下来的,没有经历战争,没有经历人为的过激的革新,就像琳琅满目的寿衣店,戏装店,匾额铺子,中药房,豆浆铺子(现在那些跟风的剪纸啊,瓷器啊,什么的面向游客的不算在内,)都是这方面原本的传承,他们其实很自然的又重新在这个时期焕发起来,并且让人们开始对这种文化进行再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