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12 22: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真的很想对吐槽这篇报道的网友们说一句,是你们吐槽错了。
如果说放在85度C进军大陆之初而言,两者模式确实不同。星巴克就是打商务客的主意,而85度C是走的大众路线。85度C创立之初就卖咖啡也卖烘培面包啥的,但是别忘记他叫85度C,“85度C”源自“咖啡在85摄氏度时是最好喝的”之意,在这个温度下,咖啡中的甘苦酸香的味道均衡得最完美。他们的市场开发名片上印的都是“A New Café Shop”。但时过境迁,星巴克去年的换标举动已经去“咖啡”话,你在星巴克的任何一个产品上再也找不到咖啡的英文单词。没错,他转型了,他也开始热衷开发烘培产品了,你们现在看到的现成糕点柜也许只是星巴克的第一步而已。
一个行业如果没有形成习惯性消费的话,那就肯定要走下坡路。中国人喝咖啡始终停留在白领的小资阶段,只有很少部分人会因为几次尝试而最终形成习惯性消费,因此,星巴克在华人圈子内,从咖啡的香味到窗明几净的装修,卖的只能是咖啡文化。拿台湾地区的数据做例子,2005年星巴克在台湾一年的营业额大概在4000万元人民币,后来一直降,到2009年已经只有1000多万元人民币。
但咖啡和茶,甚至和可乐一样,其实都只是饮料,而咖啡最容易被作为饮料消费的时候在于它作为佐餐饮料,这时候如果咖啡再能和奶茶一般价,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小资文化的代表,那要卖掉咖啡应该不是太难的事。
85度C就是在台湾干了这么一件事情,把星巴克打败了。
所以全球的商学院都把这作为一个商业经典案例分析讨论,这里有学商学的朋友应该很熟悉这个案例。鄙视85度C(当然也没想把他捧多高)的朋友大可大可选择其他品牌,毕竟于己而言关注的是长沙商业品牌丰富度,而且是业界认同优质的商业品牌。
85度C至少在内地已经开设超过300家直营店了,我不理解记者有什么理由不关注他跟星巴克抢黄金码头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