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TaiXiGaoTie

[江城资讯] 2016年2月23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3 14: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dong21 发表于 2016-2-23 12:52
麻痹的,除了斜拉还是斜拉,就不能搞个别的造型? 还会不会设计啊

这种斜拉最省钱,当年鹦鹉洲大桥争论了好久才改了吊桥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5: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陷绝境 七成用户量仅千人

2015年,新闻客户端可谓是遍地开花,各大传媒集团纷纷上线自家客户端,都想分一杯羹。

清博大数据发布的《中国新闻客户端发展报告》显示国内新闻客户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1. 产品设计雷同;2. 优质内容乏力;3.用户后劲不足;4. 市场红海趋势;5. 盈利模式模糊。

此外,报告还提到,全国的主流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数量达231个,形成“东澎湃,南并读,西封面,北无界,中九派”格局。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地域分布集中,北京、广东、江苏分别以26个、25个、15个,位列全国前三。下载量达百万级以上的新闻客户端数量仍属绝对少数。

根据新闻客户端自身公布的下载数据,下载量达十万级的新闻客户端数量为15个,万级为38个,而千级以下的新闻客户端达167个,占总体比重约为73%。

以地方媒体为主的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尽管一定程度实现了“跑马圈地”的数量优势,但是在传播力、影响力、舆论引导力各方面尚未达到顶层设计要求及媒体布局预期。


上游新闻:定位还在摸索 6000万投资并未到手

2月2日,上游新闻宣布获得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000万投资,用以推动重庆晨报全媒体集群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上游新闻”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着力打造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其依托重庆晨报的采编力量,主打深度政经报道,同时提供生活资讯服务。

上游新闻app的内容提要中写道,“上游新闻,致力于解决用户获取信息痛点的移动互联网新闻品牌。”

至今,上游新闻已上线近三个月,其推出的重量级报道当属甘肃记者被捕案。上游新闻独家获取了兰州晨报“公开信”,并证实了这封《公开信》的真实情况。

然而,这些也没能说明转型,更不能说明如此就能“上游”。上游新闻2月初获得了6000万的投资。资本寒冬中的6000万可以算是天价的投资了。上游新闻的高层、重庆晨报副总编辑陈旭在此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表示,“定位这个问题,我们还在摸索的过程”。

对于下载量这个问题,陈旭表示“还不方便透漏,但和我们的预期相差不大。我们自己做的统计日活用户是30K-40K之间,基本上算是及格。”此前,有媒体曝出,上游新闻客户端给下属员工定下了推广APP的任务,这个规定还附带KPI考核,规定到考核日期为止,如果未完成工作量,每差一个用户要罚款50元。由此看来,陈旭所说的“及格”难保没有“僵尸粉”。

陈旭还提到,“天时上,虽然大的方向说,各种各样的内容实际上是多了,但真正有价值的、好的内容其实还是短缺的。这次得到投资,其实也是对我们自身内容生产能力的一种认可。”

诚然,得到投资本算是一种认可。但如,何用这笔钱打造出更好看的数字才是刚需。

有分析文章认为,上游新闻的投资方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去年6月29日成立的,当时的注册资本金是10亿元,是市级国有文化企业。“上游新闻”上面是重庆晨报,重庆晨报上面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报业集团转型、媒体融合正是重庆文投的核心投资方向。所以看起来6000万是给了“上游新闻”,实际上钱仍然在重庆日报集团手里,至于能实际分到多少钱给到“上游新闻”,那就得看“上游新闻”自己的造化了。

临近上游,还有前段时间成立的四川封面新闻客户端,2015年10月28日,四川日报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成立“封面传媒”,携手打造强调一个“个性化定制”的新型主流媒体。封面传媒一路大规模招兵买马,其主要产品形态为新闻客户端,但截至目前,该产品具体上线日期还未定。


猛犸新闻:官微仅9个粉丝 没有盈利模式

在上游新闻上线的前两天,河南大象融媒、《东方今报》联手打造的“猛犸新闻”客户端也正式上线。

猛犸新闻的介绍是:猛犸背靠河南广电,背靠大象融媒,采编队伍目前和东方今报实行报端一体,同时猛犸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那就是涵盖了电视、广播、网站、手机电视等各种形态的飞象队。所有的飞象队员都是猛犸的撰稿人。

上线之初,新榜曾撰文称,在App Store中的排名中,澎湃和猛犸之间隔137名。时至今日,澎湃位列第6,猛犸新闻刚刚赶上前500名的门槛,两者之间隔了494名。

猛犸内部人士称,虽被寄予厚望,并没考虑盈利,也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只以打造影响力为主,读者阅读以免费开放形式。

就盈利模式而言,被标榜为业界转型风向标的澎湃新闻的赢利状况也不容乐观。根据上海报业掌门人裘新的构想,澎湃模式是通过优质原创内容吸引流量,依靠海量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曾撰文指出,目前澎湃新闻并未在原生广告和优质内容输出方面获得利润。澎湃新闻也尚未实现报网融合过程中新媒体盈利模式的创新,其上线后获得的6000万元广告盈利完全无法支付约1亿元规模的运营成本,平时的运营费用仍需要上报集团的反哺。

猛犸新闻也开通了其官方微博,但是其官微至今未发布任何消息,微博粉丝数仅为9。不知是猛犸团队无心微博运营还是其他原因。虽说猛犸新闻是“微信公号‘时话实说’升级而来的客户端”,但一个庞大的团队不至于将官微弃之不理吧?这一粉丝数字实在是耐人寻味。


多数客户端投资不足 投资多用来交学费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在《警惕新闻客户端泡沫》中指出,多数媒体的新媒体投资是用来交学费的,即是陪那些少数赢家玩的。

现在的新闻客户端红海中,陪客太多,赢家终究是少数。除了上述的一些少的可怜的“佼佼者”。

2015年末,各种新闻客户端可谓是扎堆上线,但整体而言,各个新闻客户端的影响力与其上线的日期具有正相关性,起早的鸟儿还是有虫吃。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中,澎湃算是成功的了。但也只能称为精神领袖,原因无需多说。

日前,有消息称新京报将投资无界传媒,《新京报》社长戴自更与无界传媒执行总裁欧阳洪亮皆回应“双方正在洽谈”。二者的牵手无疑会给业界带来许多想像空间。即便如此,无界新闻至今留给人较深的印象也只有长江沉船的H5产品《大船》和无界新闻办公室遭卓达集团下属员工围攻两件事。新京报与无界传媒的合作究竟会有哪些变化,权且静候。

并读的这步棋到底能走多远,值得思忖。


九派新闻的“变故”虽有“当代新闻短史”之称,但其独辟蹊径的商业化思维,还是有点盼头的。纵观九派新闻网站和APP,除了转载的新闻信息外,九派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原创新闻。这些原创新闻,并不是深挖、追求独家,而是力求从宏观视野、时空维度对新闻事件的舆论反映、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可视化手段运用较多,设计方面较广。

昨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一行专题调研了九派新媒体平台建设情况。阮成发勉励九派大胆探索前行,迅速做大做强,朝着建成全国一流新媒体的目标努力奋斗。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侯长海认为,移动新闻客户端作为人们浏览资讯的主要载体,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越来越丰富和优质的内容输出,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的较量将变得更加激烈。


-------------------------

作为武汉仅有的两三个有点前景的互联网产品,九派不管是定位、还是产品设计、市场未来容量,都不错,值得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5: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dong21 发表于 2016-2-23 12:52
麻痹的,除了斜拉还是斜拉,就不能搞个别的造型? 还会不会设计啊

你把多的钱出了
中铁大桥局分分钟给你弄个花的,要拱有拱要塔有塔
你在桥上建个主题乐园都没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6: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2月21日,中国东方航空 引进一架波音 B737-800型客机,注册号:B-7376,序列号:41484/5764,由武汉公司执管。

今年武汉公司第二架飞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6: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TaiXiGaoTie 发表于 2016-2-23 08:46
武汉地铁7号线“巨无霸”盾构机刀头吊装落位
2016-02-23 08:31:51 来源: 湖北日报

霸气的盾构机刀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6: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xsw5555 发表于 2016-2-23 16:05
2月21日,中国东方航空 引进一架波音 B737-800型客机,注册号:B-7376,序列号:41484/5764,由武汉公司执 ...

武汉今年好像是5架新机,问题是要退3架733所以实际增加并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6: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libgcc 发表于 2016-2-23 09:27
操,有没有搞错,这个刀头重570吨?

应该是说的整个盾构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6: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新闻多多,感人和心动的也不少,不过希望都能实现别空高兴一场,特别是两江四岸在我记忆里好像提过多次了希望这次不要让我们这些关注武汉发展的人失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6: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dong21 发表于 2016-2-23 12:52
麻痹的,除了斜拉还是斜拉,就不能搞个别的造型? 还会不会设计啊

这么大跨度,也就斜拉、悬索可以选择吧,斜拉成本低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6:3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dong21 发表于 2016-2-23 12:52
麻痹的,除了斜拉还是斜拉,就不能搞个别的造型? 还会不会设计啊

还不是成本的问题,要炫酷是要花血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7: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7: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返乡记|拼尽家底进城的农民如何消费得起沃尔玛的高大上生活


我的家乡是湖北省中南部位于长江边的一个小县城(县级市),距离省会武汉130公里,县城里的户籍人口不到20万,这个坐公交车半个小时就能绕完一圈的江边小城形成了县城外70多万人口向往的中心地带。现在县城的面积已经朝东北部扩张了接近一倍的面积,形成了所谓的新城区。
新城区的雏形是1999年新建的第一中学,当时政府举全县之力建造了这座全县唯一的省示范中学,一大片农田上矗立着一座中学和数十栋教工宿舍楼。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现在,之前的农田和村庄不复存在,与之相伴随的是拔地而起的住宅商业楼盘、工厂和市政大楼。新城区是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开发区,为了实现县域经济的发展,这个经济开发区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多功能区。
新城区兼具政治、工业经济和教育三大功能。新城区形成政治功能就是近几年的事。随着一栋高大上的办公大楼的建成,全市的权力中心从喧闹的老城区迁移到了安静的城郊,接着,市委、市政府等四大班子实现了集中办公。之后,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旅游局、国税局、市检察院、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开始陆续变迁而来。新城区的政治功能区与老城区连接的最为紧密,顺之向东发展的是全市最大的住宅小区锦绣东城。这个住宅小区面积在10万平米左右,在建造格局上,这个小区与大城市里的住宅小区最为接近,不仅有游泳池、网球场、地下车库,还配置了商务酒店和幼儿园。这个小区共分为4期,现在大多已近销售完成。与该小区紧邻的是新开发的香榭丽舍住宅小区,而周边的小区也不断开盘。新城区再往东就是工业园区,工业园区里多是一些小公司和小厂房,经济并不景气。由于新城区成为住宅与教育核心区,市民并不太愿意工业有所发展,因为“都是小厂房,污染很多,有的厂子废气满天。”
按照城市发展的道理,工业园区大多在城郊,而住宅小区和政治功能区应该与之保持隔离。不过,这座江边小城发展格局的形成实属无奈,地方经济的不景气和公共财政底子的薄弱使得县城的发展陷入土地困局,为了发展县域经济,地方政府只好将教育、政治功能从老城区中分离出来。


当初市一中建立时就预示了这个问题。市一中原本在老城区,当时由于老校区位置较小,周边都是商业门店,拆迁工作复杂,为了建设优质高中,于是采用了整体搬迁的办法,新一中很快就建成并投入使用。可是,随着县城经济的发展,老城区的商业价值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提升老城区的商业价值,地方政府开始重点推行老城改造计划。
老城区不仅是商业区,而且在最繁华的街道两旁还有不少政府部门的办公机构,老的教工宿舍区、旧中学、旧市政府大楼等等。于是,近十年来,拆旧办公楼建新办公楼成为城市更新的基本办法。旧办公楼的用地属于土地划拨用地,是国有土地;而新办公楼的用地是农转非农用地。地方政府此举可以在老城区范围内节省大量的拆迁安置成本。正是在这种“腾笼换鸟”发展策略的实践下,整个县城获得了巨大的繁华。
根据我在本地房产网站上的观察,全县城范围内新开盘的住宅小区多达42处,而且销售情况较好,不少地段好的楼盘都是在预订阶段便已经销售完成。不过,县城楼市的价格却总是无法稳步上涨。2011年,锦绣东城第一期开盘价格是2900元/平米,这个房价在当时是全市的最高价。其实,当时很多市民购买房屋是为了保值和增值,意味房价会像武汉市那样能够不断上涨;结果,整整5年过去了,到了2016年,全市楼盘越开越多,尽管销售不成问题,但是房价就是上不去,最新的数据显示,锦绣东城第二期的房价为3600元/平米,而第三期的房价仅在3400元/平米,按照通货膨胀指数来计算,房价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不少。锦绣东城距离商业中心有10多分钟的车程,其房价可能会受到周边商业地价的影响。可是,最新开盘的位于商业中心的时代广场住宅小区的房价也在3200元/平米左右,而这个小区与新开业的世界500强沃尔玛超市仅一墙之隔。
其实,与房价关联紧密的是住房供需关系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政基础建设水平,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市政基础建设水平。从我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来看,经济实力殷实的市民大多会选择在武汉购置房产,武汉毕竟是省会城市,房产的升值空间远大于小县城。据我所知,不少经济基础好又富有投资眼光的县城居民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在武汉投资房产,一些人现在已经拥有2-3套房产。小县城是消费性城市,工业基础差,本地人口大多在外地务工,经济发展水平很难大幅度提高,除了解决县城市民的居住需求和乡村两级人口的迁入居住需求,外地人口很难前来购房,本地市场缺乏购房刚需的价格涨幅优势。所以,与武汉等大城市不同,这种中西部县城不可能吸引更多的经济资源和人口的流入。
县城经济主要是消费性的,城市发展也主要以满足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为主。县城的房价不可能太高,房价太高了,老百姓的购买实力达不到;房价太低了,地产商没有赚头;此外,地方政府为了确保税收,也必须要确保房价以提供一定的税源。由此,县城里偏高的房价一直保持到现在也并不稀奇。


偏高房价的消费者除了县城居民,还有一部分主力军是农民。农民建房首选在村庄中自主建房,其次是在乡镇上购房(当地十四个乡镇中已经有8个乡镇开发住宅商品房小区),然后是在县城里买房,房屋成本依次增加。农民消费房屋的能力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经济水平,同时也受到当地社会环境和婚姻市场的直接影响。
我的博士生同学张雪霖前不久返乡时重点观察了家乡婚姻缔结中的彩礼问题,她发现家乡农村的彩礼水涨船高,农民不堪重负却无可奈何。我的家乡是典型的江汉平原农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原子化农村地区。根据我的生活经验和实地观察,在婚姻缔结过程中,家乡农村的年轻人结婚并不一定会受彩礼所困,但却无法逃避女方的各种强势要价。也就是说,农村婚姻的成本并不一定仅仅表现为沉重的彩礼,房子、车子、票子、儿子(家中儿子的数量)其实都是可以被要价的项目,女方要价的层层加码极大地增加了男性青年结婚的难度。
今年大年初八是我姨祖母幼子冬叔结婚的日子,为了表示恭贺,父亲还亲手写了“同心同德共描小康园,相亲相爱齐走幸福路”、“祥飞绕屋宇,喜气迎门庭”的喜联。虽然是叔辈,但冬叔却年幼于我。冬叔初中未毕业就开始在武汉打工,学习制衣,尽管现在才25岁,现在已经是这个行当里的老师父了。冬叔务工时在工厂里与现在的小婶子结识,相恋数年,但因女方家里反对,两人的婚事一直拖到年前。在最后的谈判中,女方提出要买车,但冬叔觉得自己不是老板,二十多万的车光保养一年都要一万多元。女方不愿意要钱,冬叔就私下用十多年打工积攒的钱在县城最繁华的地带卖了一套面积110平米的商品房,首付十三万,剩下的贷款依然由自己偿还,婚事这才勉强达成。
冬叔常年在外务工,基本不可能在县城里居住,房屋购买后,只能将其出租或等到小孩出生后供子女入学就读之用。这个房屋显然并非冬叔主动愿意购买,冬叔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城中购房,这在当地农村可谓罕见。冬叔不可能在外务工一辈子,在武汉落脚显然不太可能,比较理性的选择是继续在武汉务工,等到年老时再回到家乡。现在由于婚姻压力,冬叔被迫购房,为了照顾兄弟关系、减轻父母压力,开始成为房奴。现在除了务工养家,自己还需要偿还房贷。
原子化农村地区社会的一个特点是生活消费的竞争性、人情面子观的异化。大多数人讲吃穿喝,重排场,比面子;有的能够跟得上节奏,有的人则被无情地淘汰掉。冬叔的故事其实可以说明,在县城繁华的住宅楼阁之中,农村社会变迁所形成的社会压力与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共同提高了家庭再生产的成本,无论家庭内部关系如何协调,这种成本都绝非小家庭所能轻松应对。冬叔省吃俭用,以个体之力独自面对异化的社会竞争和婚姻压力,其中艰辛非那些“辛苦一年,回家过年却输个精光”的农民工可比。沉重的社会压力使得婚姻市场早已成为社会竞争的大舞台。农村社会内部的竞争愈发激烈,冬叔为了结婚而买房的故事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


县城商业住宅小区只是县域经济繁华的一面,另一面是消费性商业的蓬勃。县城的商业集中于老城区,为了实现商业的大发展,将大量的政府机构外迁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建设商业步行街和招商引资,这可以说是大多数城市提升经济GDP的主要方法。
宏伟南路一直是县城的核心商业区,隆客多超市是整个县城最早的综合大型超市,已经有十五年的历史。近几年,中百仓储、富迪等湖北本地超市连锁店相继在县城开业;而就在2015年一年之内,大润发、北京联华、沃尔玛等知名连锁超市大品牌也赶在年底接连出现。此外,市政府将原先的教工宿舍改造为城市购物公园,不仅有由各种品牌店面组成的欧式风情街,而且同时引进了“好又多”等大型连锁超市。
每年年前是商业消费最繁华的时刻。就在猴年到来之前的腊月二十六,我和父母一同前往宏伟南路采集年货。我们最先去的是有名的台湾连锁超市品牌大润发,这家超市开业才一个多月,因为接近年关,原本以为超市里人流汹涌,却发现整个超市里营业员比顾客还多,就连收银机都有一半闲置着。紧接着,我们去了单体面积更大的好又多超市。好又多超市里的人流较多,原以为是因其商品丰富,可以和学校附近的家乐福有的一比。但是母亲解释说这是因为这家超市的所有商品都在做活动,商品单价比其他超市的价格低1-2元,如果恢复到正常价格,很快就门可罗雀了。在这家超市,我们全家也趁打折之机购买了几乎所有年货。最后一站是本土的老品牌隆客多超市,还没进门就发现超市门前人来人往,整个超市就如一个集贸市场。仔细检查商品价格标签发现单价并没有打折,为何生意如此兴隆。原来这家超市和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关系十分深厚,凡是需要得商品都直接前来采购,而员工的年底福利也都由这家超市直接提供;而其余超市只能做平时老百姓的小生意。
在这条步行只需半小时的商业老街上,一共拥挤地经营着7家综合大型超市,生意最好的超市缘于深厚的本土关系,生意最差的超市刚开张就面临关门大吉的危险。可能是因为过年,超市里还有些许人流,但在平时,仅仅10多万的常住人口决不可能支撑起这些超市的营业利润。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紧邻的商业街,这条商业街销售的都是单价在数百元甚至数千元的鞋类服饰,就连只有城市里的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的“Jeep”男装也在这条商业街上开业了两年多。县城新开发的购物公园同样人流稀少,很多店面的大门都是关闭着的,试问,经常在武汉大洋百货里见到的知名品牌哪里是一个经济贫困的县城居民所能真正消费得起的。


我在全国很多地方调研,虽然重点一直是农村,但城市也逐渐成为关注的对象。尽管都是县城,但东部沿海地区县城和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县城存在天壤之别。如果说发达地区县城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全国百强县的诞生地,那么诸如我家乡的中西部县城所面向的还是广袤的农村社会。以农村社会和“半工半耕”小农经济为底子的县城经济其实依然是乡土性的,大多数居民都是靠务工和基本工资生活,拼尽家底进城的农民如何消费得起沃尔玛和“Jeep”男装的高大上生活。
高水平的消费结构与县城经济生产力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大城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超市-步行街经济模式不是依靠简单的地产复制就能成活,盲目地引导商品消费也只会增加老百姓的经济压力。县城的热闹与城市面貌的改善自然有其经济增长的缘由,但表面的繁华却无法掩盖其背后的虚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7: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二线城市商业租金

2015年,一线城市上海商铺租金水平最高,约为1180元/平方米/月,其中购物中心租金水平中,三大一线城市的首层租金均同比下跌;二线典型城市中,商铺租金水平在300-640元/平方米/月,其中以成都购物中心的租金水平最高,达到718.5元/月/平方米,直逼一线城市购物中心租金水平。



在二线典型城市,商铺平均租金介于武汉的642元/平方米/月与苏州的300元/平方米/月之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7: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让中国游客办理南非签证更方便快捷,南非将于2016年内,在武汉增设一处南非签证申请中心。此外,为解决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关切,南非政府还将考虑对金砖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的游客实行免签待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18:1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太祖说的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沃尔玛的商品零售价格比鄂东某县超市便宜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19:33 , Processed in 0.06409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