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2-9 12: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办不成的人。
可高速不能一收了之,要让它真正融入主城区的交通路网,和现有的主干道形成互联互通,就得进行市政化改造。于是,新元高速在更名为「复兴大街」后,和以前的石黄高速、现在的北三环一起,进入到了「三环内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及片区综合开发」这个项目里。
图片
仅从字面意思就不难理解,复兴大街即将启动,不是简单的改造。对全市交通路网而言,复兴大街要与沿线的城市主干道之间形成互联互通,上下自如,不必挤在原有的几个高速道口上。
而对于城市开发而言,复兴大街将推倒两侧原有的高速隔离带,将以往为保护高速不受干扰的隔离空间完全打开:
彻底推倒石家庄主城区里的这堵「墙」。
贰
前段时间直播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
开车驶过学苑路跨新元高速桥的朋友,在公屏call个数字。
公屏随即被这个数字刷屏了。
如果说以往新元高速是一堵墙,那么学苑路这座桥,就是最好的注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学苑路在高新区内,机动车道双向应该是四车道的。加上两侧的自行车道和绿化隔离带,道路还算宽阔。可唯独到了新元高速这里,自行车道没了,学苑路也变成了双向两车道,而且相当逼仄。如果赶上高峰期,又相当「凑巧」地在桥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那对于打算过桥进城出城的人而言,绝对是「芭比Q」的事情。
新元高速的前身是京港澳高速,作为国家干线高速,战略地位高到吓人,对上下道口的数量限制得很死,交汇的城市主干道要么下穿隧道,要么上跨天桥。再加上这十年,石家庄城市规划和开发的欠账太多,主干道横跨高速的项目相当少,即便有,规模也会严格控制,尽量不给国家干线高速「添麻烦」。
最奇葩的是西京北与恒大雅苑之间连通的那条路,横跨新元高速的那座小桥更是简易到令人泪目。恒大雅苑吐槽了十年的出行难,这座小桥更是口水最多的地方。
更要命的,是高速两侧的开发被严格限制,首先就是高速隔离带,先把高速两侧让出了一段距离,再往外的项目开发也要经过审批,以防止对高速产生负面影响。有了隔离带,城市主干道想横跨或者下穿都很难,次干道和小街巷更别说了。
说起石家庄的断头路,重灾区有三个:
二环沿线。京广铁路沿线。新元高速沿线。
高速纵贯城市而言,出城进城是方便了,可这道墙也落下来了。这些年,高新区崛起的速度很快,常住人口规模持续上扬,因此形成了二环内和高新区之间的「潮汐式」交通状态:
早上,从高新区进二环内的车流量大。晚上,从二环内出高新区的车流量大。这让横亘在二环内和高新区,主城区和东部城区之间的高速「墙效应」更加突出。
要想打破主城区与东部城区之间的「二元结构」,推倒这堵墙,势在必行。
更何况,当下的石家庄城市剧变,脉络逐步清晰:
城市向北,滹沱河生态经济带和太平河城市片区是城市规划和开发的「样板」。产业向东,以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为代表的产业勃兴则在高新区。
要想实现这个城市的战略构想,实现「二环内做减法、二环外做乘法」,最起码,让老百姓心甘情愿走出二环,你得先把这堵墙推掉呀。
这便是复兴大街能成为2022年石家庄城市剧变「一号工程」的根本原因。
叁
更何况,农历新年关注的第一个城市剧变项目就是它,又是在上班前一天,足见石家庄决策层对其的重视程度。
如果你仔细梳理一下1月石家庄决策层的动作,便能发现,复兴大街能成为2022年石家庄城市剧变的「一号工程」,早有安排。我数了数,1月的石家庄决策层相当忙碌,2022年的石家庄「两会」便是在这个月完成的,而在这个月召开的四次「市委专题会议」,只研究了三个项目,分别是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2022年城市绿化项目和东垣古城遗址公园,复兴大街项目就占了其中两个。再加上上班前一天又去实地调研,实际上复兴大街顶到了相当要冲的位置。
要知道,我在此前的回看文章中说过,当下石家庄决策层确定城市级项目,往往经过三道环节:首先是决策层实地调研,督促有关方面拿出方案。然后召开市委专题会议,研究方案,确定主抓领导和主管部门。接着设立工作专班,开工干活。
图片
如果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级项目,决策层还会多次实地调研和召开会议。在已有的10个城市级项目里,只有高铁商务区和东垣古城遗址公园两个项目「享受」过这个待遇。
图片
说一千、道一万,在2022年石家庄城市剧变的战略蓝图里,复兴大街有多重要,可见一斑。
一个多月时间里,又是开会,又是调研,有项目相当重要的原因,也有时间相当紧迫的原因。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的开工「大限」已经定了:
3月底前。
换言之,在3月底前,我们肯定会看到复兴大街的开工仪式。回顾一下过往不到一年石家庄决策层的行事风格,如果一开始你还会有所怀疑,现在应该可以相信:
3月底的开工大限,没人敢大意。
关于复兴大街的改造动向,官方媒体发布的新闻通稿里,直接可以搬出来的信息并不多。不过,通过解读,我们还是可以获取到相当大的信息量。这也是回看一贯的强项。我汇总在下面:
1、开工大限定了,3月底前。竣工时间也有眉目,1月25日召开的市委专题会议提出,确保首期两年内通车。不过,在上班前一天的调研里,通车时间没在提,反而要求「尽快拿出施工方案」。我估计,首期两年内通车有难度,施工方案也没有定下来。但决策层已经把红线划定,估计到2月下旬,施工方案就能有眉目。个人猜测,首期通车时间很可能还会定在两年内。这一点,完全是建立在石家庄决策层此前的行事风格上:
咬定青山不放松。
2、这个项目将交给中交来做。这一点,可以追溯到2021年石家庄市政府和中交签下的战略合作协议。从规划到施工,大概率都将是中交来操刀。
至于资金,一方面,有2021年拿下的1.5万亿融资授信,拿着项目找金融机构,加上交投集团的信用和省、市两级政府的背书,拿到这个项目的融资问题不大。另一方面,中交也有一段时间内垫资施工的实力。这一点,咱们不瞎猜,只想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