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18 01: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xsuper 于 2015-8-18 16:53 编辑
从高铁新区经一路看万达(2015-8)
过去三年以来,新开业万达的品牌阵容,越发难看。
以店铺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的快时尚大牌数量为例,在2013年,新万达开业时普遍能招来2个,到了2014年,往往只能招来1个,而到了今年,剃光头的现象普遍。
有人试着分析了原因:
(1)最近几年,经济不太景气,商家普遍缩减了开店计划;
(2)万达每年的新物业大量增长,商家跟不过来;
(3)万达选址越来越偏僻,商家犹豫;
(4)万达在三四线城市大规模开店,商家不愿跟进。
我认为,这几点都有道理,但分析上有盲点:即如今的万达,依然像过去一样,热烈期待快时尚大牌进驻吗?
过去的万达,自己实力弱,需要大牌撑场,才有人流。
而现在的万达,本身就是品牌,同时,自己的万达影院很有市场号召力,对快时尚大牌的依赖已大减。
更重要的是,快时尚大牌,往往在谈判时,会提出低租金+店面装修补贴的过分要求,一个快时尚占1500平米,引进4个就是6000平米,需要万达常年忍受低租金的情况。问题是,给大牌好处的同时,大牌能不能带给万达更多的益处?
如今,不管是zara还是H&M,随着开店数的增多,单店吸客能力是在下降的。
于是,一方面,很多小商家因为万达的名气,愿意给更高的租金想进大商业;另一方面,大牌们在享受低租金的好处时又带不来高人流,如果是你,你愿意跟大牌们继续愉快地玩耍下去吗?
去年的昆明西山万达就是例子,作为A级店,快时尚居然只有热风和拉夏贝尔,大牌一个没有。
万达商业地产上市后,王健林对企业的要求是:卖房子的销售收入计划,“你们随便定”,但是,每年的租金收入必须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
如果大量的物业都被快时尚大牌占据,租金收入的增幅就很难保证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