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3-21 10: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泼冷水啊!我只是突然看到这篇文章,客观的看,想让大家分析讨论.当然我本人目前是非常支持中环和建设路建设的.
http://bbs.cnh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0025
一. 引言及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迅猛增加,使城市交通总量以2-3倍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增长。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中国早期发展起来的大城市开始建设高架。针对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拥挤现状,高架道路系统建设应运而生,给原来拥挤的地面交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 国外的很多城市早在若干年前就开始修建四通八达的高架路,以组成所谓的“立体交通”来解决交通问题。近年来国内的很多城市也是仿照国外的做法修建高架环路,一般的城市建个两环三环,大城市则建到了五环六环,似乎环数建得越多城市越发达。
但是高架发展到现在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高架道路占据了大量的城市空间,无情地将城市机理割裂,压迫了周边尺度较小却延续着历史命脉的城市公共空间,而成为此地区的主导景观。而且,高架路带来的噪声、废气也考验着大城市居民的承受极限。建高架是因为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高架道路的建设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而且,这种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近几年,一些城市盲目建设高架,没有充分考虑好高架建设的动机、需求和经济影响,产生了低效率的结果。广州就曾经有过拆除高架的案例,2001年9月份市政府对东濠涌高架黄华路口匝道和人民路高架沿江路匝道进行拆除。拆除的理由一是交通利用率低,导致某些路段经常塞车;二是对珠江沿岸景色造成影响。其实早在4月份,市政府就召集一批城建专家对上述路段的匝道能不能拆除进行了充分论证,专家论证的结果是可以拆。有关专家甚至说,如果经济发展了,广州市的高架桥应该全部拆除。
国内其它城市也开始对高架桥说不了。北京市主管城建的汪光焘副市长日前向媒体表示,以后北京市不会在市区中心规划建设多层立体高架道路和桥梁,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减缓北京市中心区域的空气污染;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也表示,深圳绝不搞高架桥,立交桥要离居民生活区远一点,要留下空间,给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安宁、舒适的生活环境;1988年武汉市建成第一座高架立交桥后,掀起了高架桥建设的高潮,至今,武汉市已拥有16座立交桥。但最近4年没有再建一座高架桥。武昌阅马场一座规划的高架桥也准备转建为地下人行通道。
从国外修建高架桥的历史看,1964年日本为举办奥运会,修建了大量高架桥,开创了世界城市建高架桥的先河。以后,美国、欧洲相继也修高架桥,但不多,也不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开始拆高架桥。美国波士顿、芝加哥均开始陆续拆除城市里的高架桥,城市道路的发展转向地下要空间,建地下隧道,地面则尽量留给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此外,还有日本、瑞典、挪威、芬兰等国家。
那么,为什么在国外很多城市拆除高架的同时,我国的很多城市还盲目建造高架呢?本文主要对盲目建设高架的现象进行分析以及国内外高架建设的对比进行阐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