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thonytsing

[数据时讯] “洛阳制造”显威力(集合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10: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届洛阳大数据高峰论坛将于12日在洛龙区举行

  数据驱动,智造转型。第二届洛阳大数据高峰论坛将于4月12日在洛龙区举行。

  据介绍,此次论坛活动由洛龙区人民政府、洛阳市工信委主办,中移在线、西安交通大学中原大数据研究院、神州数码通用软件洛阳有限公司、炎黄科技园等单位协办。

  在此次论坛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宗本,清华大学语音和语言技术中心主任郑方,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鹏等专家教授将围绕洛阳大数据建设发展及运用作主旨演讲。

  届时,洛阳大数据产业园重点项目揭牌仪式、洛阳市大数据产业签约项目发布仪式、洛阳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第二届洛阳大数据高峰论坛宣言等将在论坛活动中次第举行。 (记者 郭瑛 通讯员 苟华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1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拓博尔公司:地企深度合作 打破国外垄断


  近日,在高新区洛阳拓博尔铁路设备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技术人员正对即将下线的国内首台自主研制的钢轨铣磨机器人进行最后调试。

  拓博尔公司主要研制钢轨铣磨智能装备,此次研发的机器人主要用于修复地铁、铁路钢轨的长期病害损耗,提升运行安全性。在该产品基础上,拓博尔公司将与中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生产双动力钢轨铣磨车,从而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该智能装备的国产及量产化。(洛阳日报记者 常世峰 通讯员 刘岳纳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5 10: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创新”亮相世界顶级VR盛会

  昨日,世界三大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会展之一、欧洲虚拟现实领域最大的年度盛会——拉瓦勒虚拟现实国际展在法国拉瓦勒市开幕。中国航空工业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携全线VR产品解决方案亮相展会,其中,由来自洛阳的航空工业光电所研发的“高精度头部跟踪系统”和“车载平显”两款虚拟现实体验装备,首次参展即成为中国航空展团的重要看点。

  VR是一个新兴技术,是世界科技圈内最热门的一项技术,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本次参展的航空工业光电所“高精度头部跟踪系统”,采用摄像机定位技术,可快速精确测量头部转动相对于基准的姿态角,通过与后端传感器的交互,实现引导各个传感器进行精确随动,可应用于智能控制、安全驾驶及3D游戏等多个领域。

  该所另一款参展产品是“车载平显”。它由机载平显技术衍生而来,产品利用离轴光学系统,将车速、发动机转速、导航上的各种信息显示在驾驶员前方,从根本上解决了“抬头看路、低头看表”的驾驶痛点。同时,通过加装微光/红外探测器,“车载平显”产品还可以实现视景增强的效果,能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性。

  拉瓦勒虚拟现实国际展创立于1999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虚拟现实专业展会。本届展会由法国拉瓦勒虚拟现实产业机构、法国科技部、马耶讷省政府和拉瓦勒市政府主办,内容包括展览会、虚拟现实技术国际研讨会、年度最佳VR作品评选、VR创新作品评选、学生竞赛等,吸引了40多个国家的150余个知名跨国公司、研究实验室及专业院校参与。

  航空工业光电所首次参加国际虚拟现实展会,就用实力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彰显了在虚拟现实领域中国“智造”不容小觑的力量。(洛阳日报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卜纪伟 李玉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3: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158个“洛阳支座”撑起港珠澳大桥 (新华社发)

  158个“洛阳支座”撑起港珠澳大桥,“洛阳连接器”为“复兴号”动车组构筑“安全线”,“洛阳造”平视显示器为C919擦亮“眼睛”……前不久,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热映,“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速度”惊艳世人,不少工程闪烁着“洛阳元素”的光芒。厉害了,“洛阳创造”!

  创新被列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明确要求,河南要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其中之一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市委、市政府将“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列为“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之一,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着力打通“四个通道”、促进“四链融合”,让创新引领着全市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

  去年,洛阳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343.1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全省增速0.9个百分点,创新正隆起洛阳高质量发展脊梁。

  “两区同建”,解好创新方程式

  大地回春,牡丹飘香。

  4月,恰逢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两周年、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挂牌一周年,洛阳也迎来了交上改革、创新答卷的重要时间节点。

  “嗞嗞嗞……”前不久,在洛阳拓博尔铁路设备有限公司车间,金属铣磨声清脆回荡,我国首台国产钢轨铣磨机器人下线。所过之处,锈迹斑斑的老钢轨瞬间铮亮如新。

  该公司董事长刘博没有想到,在洛阳自创区、自贸区便利、优惠政策支持下,产品从签约到下线,仅用了1年零4个月,让钢轨铣磨机器人成功跻身“中国首台套”!

  解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方程式,改革是“点火器”,创新是“助推器”。我市抢抓国家自创区、自贸区“双区叠加”机遇,让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创新沃土,争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头羊。

  ——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洛阳自贸区先行先试“集群注册”登记、率先推出“容缺受理”;推行项目承诺制,企业申请资料由153项减少到15项;引进首席信息官,快速推进“一次办妥”政务服务体系,诞生了省内首例“证照分离”行政审批。

  ——做好创新创业的“加法”。洛阳自创区出台创新“金十条”“人才新政30条”等50余项支持创新政策,北京推介会集中签约的40个创新项目加速实施,科技创新券发放额和兑现额均居全省之首。

  两年来,洛阳自创区、自贸区敢于闯、勇于试,结出累累硕果——

  格力来了,总投资约150亿元的格力洛阳自主创新智能制造基地落户;银隆来了,总投资150亿元的银隆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建设正酣;洛阳军民融合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约启动,洛阳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

  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下,洛阳创新驱动新引擎已成功引燃,爆发出澎湃强劲的新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3: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造”F-60、F-120工业级无人直升机近日成功首飞 记者 常世峰 通讯员 王思臣 张红星 摄

  倍增加速,创新能力攀高峰

  从一个30人的小公司起步,到成功登陆A股市场,再到发布我国首支鸡新支流(Re-9株)基因工程三联灭活疫苗,省级创新龙头企业普莱柯公司这几年自主创新捷报频传。

  没有创新主体,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没有创新平台,人才会聚就是空中楼阁。

  2016年年底,我市高位谋划了“双倍增”行动,提出以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为主攻方向,实施创新主体倍增;以科技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主攻方向,实施创新平台倍增。

  去年,我市依据《关于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先后配套出台了《洛阳市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办法》等科技创新扶持奖励政策47项,形成了“1+3+N”政策体系,实施“普转科、科升高、高企提升”三大计划,让“飘红”的数据遍布“双倍增”行动一线。

  一批高水平创新主体强势崛起——

  我市新增省级创新龙头企业12家,总数增至20家,占全省的1/5,同比增长15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7家,总数达到337家,同比增长118%;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实现“零的突破”。

  一批高质量创新平台快速涌现——

  我市新增国家级平台11个,同比增长38%;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97个,同比增长142%;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研发平台288个,同比增长58%。

  专利,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反映。去年,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大关,技术合同成交额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2.6%。“双倍增”行动“开门红”完美呈现,正为河洛大地积聚更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3: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内首家CMA认证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落户洛阳 记者 常世峰 通讯员 郑世孝 摄

  要素汇聚,产业迈向中高端

  借力创新,老工业基地脱胎换骨,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

  数字说话:去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0%,增速创10年新高!

  成绩背后,反映的是洛阳不断汇聚知识、创新、人力资本等经济发展高级要素,让科技创新迸发出“乘数效应”。

  “引”字发力,“院士经济”挺进创新前沿——

  在中钢洛耐院,通过引入我国无机陶瓷材料专家江东亮院士,企业开发出碳化物材料系列新产品,新增经济效益高达10亿元,谱写了院士团队与“10亿元大产业”的精彩故事。

  近年,我市大力开展院士引进工作,实现引来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撑起一片产业。目前,我市有省级院士工作站36个,共享两院院士38名,催生了引领产业转型、加速创新发展的“院士经济”。

  “智”字点睛,“洛阳制造”向更高端跃升——

  中国经济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背景下,我市以创新为引领,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中信重工投身特种机器人研发领域,稳居国内特种机器人市场占有率首位。农机龙头中国一拖集团也投资建设“新型轮式拖拉机智能制造工厂”,打造国际一流的新型轮式拖拉机智能制造新模式。

  去年,全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25.2%,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融”字为径,科技成果转化亮点涌现——

  机制一新,满盘皆活。2016年以来,我市强力推进地企合作,先后召开了9次地企合作联席会议,签约科技合作项目和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167个,总金额182.23亿元,其中31个项目已成功落地转化,企业加快融入地方发展。

  中原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会员单位超百家,中航光电新技术产业基地等47个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去年完成投资70亿元,中信重工与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发工业CT仪,让“深居”军事院校的“黑科技”落地转化……我市不断挖掘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富矿”,军地“两张皮”的困局正在被逐渐打破,地方“独舞”正逐步演变成军地“共舞”!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洛阳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后劲更大,必将迈上新高度、实现新跨越!(洛阳日报首席记者 张锐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13: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内首家陶瓷基板生产企业即将量产


  昨日,在高新区北航科技园洛阳布鲁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一块巴掌大小的陶瓷片,以及只有米粒大小的陶瓷封装基座、轻薄的微晶锆手机后盖板等。

  作为全省率先研发陶瓷基板与电子陶瓷元件的企业,其第一条生产线将于4月底投产。未来,3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超过2亿元。(洛阳日报记者 常世峰 通讯员 王思臣 张红星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10: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 助力打造“中原钛谷”

  昨日,在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分拣海绵钛。

  海绵钛是生产钛及钛合金产品的基础原料。钛及钛合金因性能优越,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医疗等领域。该企业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先进海绵钛生产核心技术、能够实现全流程海绵钛生产的厂家,对吸引下游企业、助力我市打造“中原钛谷”有重要作用。(洛阳日报记者 常世峰 通讯员 许金安 张志恒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10: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抓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机遇 中国一拖挺进冰雪装备领域

 为抢抓我国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机遇,顺应国家加快发展冰雪产业的趋势,中国一拖积极参与和推进国机集团冰雪装备产业发展项目,立足有效盘活中国一拖(黑龙江)东方红工业园有限公司资源,于近日正式启动中国一拖冰雪装备业务项目。

  按照国机集团的要求,业务项目工作组快速启动了前期市场调研和市场论证工作。近日,中国一拖相关负责人带领中国一拖(黑龙江)东方红工业园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基地工作人员奔赴亚布力滑雪场、哈尔滨万达室内滑雪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项目组对滑雪场的规模、效益、冰雪装备构成配置等进行了详细咨询,对冰雪装备的品牌、价格、性能、效率、市场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未来产品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初判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国机集团的发展战略是实现制造、工程、服务、资本的“四轮驱动”发展,致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综合性装备工业跨国集团。(洛阳日报记者 赵志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18: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吸引20多家优胜团队落户洛阳

  尽管2017中国(洛阳)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已经结束半年,大赛组委会项目部负责人李晓明这几天却一直没闲着。

  “马上就要有20多家优胜团队落户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这里面可是有不少新鲜的好项目。我得协调好办公场地,让他们‘拎包入住’。”李晓明说。

  头戴黑色“墨镜”,眼前立刻呈现工业生产的步骤,甚至眼前的零部件也“活”了起来,线路之间的连接通过动画形象展现……2017中国(洛阳)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一等奖团队0glass团队,是即将来我市“二次创业”的创业团队之一,他们带来的工业级增强现实(英文简称AR)技术,将给洛阳工业升级带来一条酷炫的新路径。

  “如何能在生产过程中,不依靠手机、平板等需要占用双手的显示设备,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展现在操作工人面前,提高工作效率?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团队创始人苏波说。

  作为国内AR工业应用方向的行业带头者,苏波的0glass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用图像精准识别、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工业现场后,职场新人也能摇身一变成为资深工匠。

  时下,团队产品已经实现量产,合作客户为富士康、华为、西门子、国家电网等知名企业。参加直通硅谷大赛,并获得50万元奖金后,团队接下了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抛来的“橄榄枝”,目前已注册成立河南明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推动该技术在我市工业领域的推广。

  2017中国(洛阳)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由市政府主办,是我市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示范城市“重微共振”工程特色双创大赛平台之一。参赛团队涵盖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等与我市产业结合度高的领域,项目来源地域覆盖全国30个省和直辖市,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市一大品牌双创赛事。

  李晓明介绍,时下,包括0glass、依云科技等20多个团队已经进驻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其中大部分为外地团队。一个个异乡创客团队,正为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洛阳日报记者 张锐鑫 李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18: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大洋材料公司:依靠科技创新 产品畅销海外

  近日,在洛阳大洋高性能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生产高品质的玻璃熔窑用电熔锆刚玉制品。

  该公司位于孟津县送庄镇,主要生产玻璃熔窑用电熔锆刚玉制品、电熔αβ砖等耐火材料系列产品,拥有专利10多项。目前,公司引进先进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多种实验设备,依靠科技创新,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洛阳日报记者 梅占国 通讯员 郑战波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中信重工:在机器人版图上“开疆拓土”

  日前,在位于伊滨区的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刚下线的新一代防爆消防灭火机器人产品正在接受严格检验 记者 潘郁摄

  核心提示

  去年,中信重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板块实现爆发性增长,已经成为公司新的、最大的利润增长点。

  日前,省委书记王国生莅洛调研,在中信重工伊滨高端制造产业园察看特种机器人、掘进设备,勉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1 特种机器人技术国际领先

  昨日,在中信重工伊滨高端制造工业园,园区内环境优美安静,车间内却是机器的隆隆声响。

  在高端电液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车间内,生产线上正在组装十几台身着红色外衣的特种消防机器人。

  “这是为洛阳市消防支队生产的30台特种机器人,计划这个月底交付。”中信重工机器人项目工作人员王军伟介绍,中信重工的特种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是唯一获得国内防爆认证和消防认证的机器人,适用于石油、化工、燃气、电力、仓储等易燃易爆环境的消防救援工作。

  不远处,几台最新研发的排爆机器人、铁路车辆列检机器人、微型消防站灭火机器人、轮式防爆巡检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整齐列队,展现出中信重工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之势。

  王军伟介绍,中信重工作为国内较早进入特种机器人研制领域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拥有了履带式机器人平台、水下机器人平台、巡检机器人平台、管道机器人平台、钻孔探测机器人平台等5大平台20余种机器人产品,多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机器人产业是中信重工进军智能装备产业的一个突破点。随着“牡丹1号”盾构机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中信重工掘进装备产业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在中信重工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生产车间,“牡丹3号”“牡丹4号”盾构机的生产正快马加鞭,即将应用于洛阳地铁一号线建设。

  领先的技术优势,带来的是市场影响的不断扩大和品牌价值的日益提升。如今,中信重工的盾构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技术水平和工况要求更高的硬岩掘进机,也即将进军非洲市场。

  2 产业基地全国布局

  4月6日,中信重工乌鲁木齐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首批生产的50台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交付甘泉堡公安消防部门。这意味着,中信重工乌鲁木齐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式建成投产。

  凭借特种机器人的强大技术研发实力,中信重工机器人版图再次扩大。该产业基地项目自去年12月签约落户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仅用时3个月就完成了项目建设并投产运营。根据规划,乌鲁木齐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主要开发生产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危险场站巡检机器人、铁路车辆列检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消防、市政、电力、矿山、石化等行业。项目投产后,预计今年可达产300台,3年达产1000台。未来,这里将打造成新疆最大的特种机器人制造基地。

  2017年,继唐山开诚、洛阳本部、江苏徐州、山东东营后,中信重工接连布局江西共青城、广东台山、浙江柯桥、陕西渭南、湖南永州、重庆、浙江宁波、新疆甘泉堡、浙江余姚等地,特种机器人版图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中信重工的特种机器人市场开拓进程明显提速,先后列装江苏省消防总队、广东省消防总队、徐州市消防支队、洛阳市消防支队,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多次参加重大火灾事故现场救援。

  去年,中信重工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板块实现爆发性增长,成为公司新的、最大的利润增长点。

  3 智能化工厂呼之欲出

  在伊滨区,依托国家“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化工厂”项目,中信重工对特种机器人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在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物流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所有环节都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智能工厂负责人王勇介绍,项目投产后,预计生产效率可提高30%,能源利用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0%。未来,以智能化改造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将在中信重工实现全覆盖。

  定位于特种机器人,中信重工将以应用和产业化为中心,不断做大产业规模。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信重工将实现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50亿元,打造国内最大的特种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省委书记王国生莅临中信重工调研,勉励我们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信重工董事长俞章法表示,公司将着力发挥优势,全面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按照打好“四张牌”的要求,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借力借势谋发展,以产业创新为动力,为河南、为洛阳的新发展贡献新力量。(洛阳日报记者 李迎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18: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合肥轨道交通建设中用上“洛阳心”盾构机

 近日,在安徽合肥轨道交通三号线建设中,我国首台使用国产主轴承的再制造盾构机圆满完成2369.65米掘进任务。这表明由中铁隧道集团牵头、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主轴承经受住实践检验,对推动盾构机核心部件国产化具有重大意义。

  盾构机外号“穿山甲”,被广泛运用于地铁、铁路、电力、市政管网、过江隧道等地下空间建设工程,是一种短使用周期、高价值成本的设备,当前国内保有量已超1500台。目前,大量盾构机面临性能严重下降、使用成本不断增加甚至报废的问题,对其实施再制造,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盾构机的“心脏”——主轴承,其研制技术一直被国际少数知名轴承企业所垄断,是盾构机再制造的瓶颈。

  作为行业内唯一被工信部列入盾构机再制造试点的施工企业,中铁隧道集团近年致力于实现盾构机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推动盾构机再制造产业发展。

  此次应用成功的设备是中铁隧道集团为适应合肥地层,专门组织再制造的土压平衡盾构机。经过再制造,该盾构机不仅系统更加优化,恢复了原机性能,还首次使用了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研制的主轴承。

  “主轴承可靠性要求极高,出一点问题就会对工程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对主轴承原材料设计、轴承结构设计、热处理技术研究、精密制造技术、检测技术及装配技术等方面进行攻关,创立多项标准,确保主轴承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三室主任周琳介绍,此次应用成功的盾构机主轴承直径2.6米,能满足直径6米至7米盾构机连续工作1.5万小时以上,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盾构机主轴承研制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少数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截至目前,这台再制造盾构机累计完成2369.65米掘进任务,最高日掘进28.5米,最高月掘进397.5米,与同类新造盾构机相比,质量不相上下。

  近年,随着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升温,《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盾构机行业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对此,中铁隧道集团将建设大型盾构基地,推动再制造盾构机产业向集约化发展;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将加大主轴承研发和推广力度,力争更多盾构机用上“洛阳心”。 (洛阳日报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余柯 段宏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1: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德合资年产1万台房车项目正式启动

  昨日,中德埃文海姆-朗宸年产1万台房车项目合资合作发布会在洛阳上阳宫文化园正式举行。

  此次发布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德埃文海姆-朗宸年产1万台房车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该项目是我市开放招商的一项重大成果。根据规划,作为欧洲最大的房车制造商,德国埃文海姆公司将与洛阳朗宸旅居车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房车产业发展。

  据了解,在此次发布会上签约的中德年产1万台房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约300亩,未来将建设具备年产1万台生产能力的房车整车生产线1条、年产100万平方米生产能力的房车厢板生产线1条,以及一个预计超过100个营位的房车露营体验中心等。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各式房车1万台、厢板2万台套,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60亿元,年创利税6亿元,安置就业2500人左右。

  以该项目为主要依托的房车工业园也于当日举行入园仪式,该工业园预计年内即可完成投产运营,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国内生产技术最领先、规模最大的房车生产基地。

  副市长侯占国参加活动。 (洛阳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张俊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13: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中科生物芯片公司:嫁接产业资源 实现技术突破



  昨日,在高新区中科科技园,洛阳中科生物芯片技术有限公司中试车间,技术人员在开展生物芯片产品中试。一滴畜禽血滴在指甲盖大小的生物芯片上,再扫一扫二维码,蓝耳病、禽流感病毒检测报告就可在手机上即时显示。

  该公司以“0+X”纳米膜技术为依托,与北京中科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洛阳中科生物芯片公司,实现了这一新技术在世界兽药领域应用“零的突破”。(洛阳日报记者 常世峰 特约通讯员 王思臣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5 04:38 , Processed in 0.05340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