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28 15: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公司第五次设计联席会于9月1日举行,多功能厅再次座无虚席。这次联席会的主讲部门为总师室,主讲人是广州公司副总建筑师蔡少静女士,她为大家解密的是贵阳第一摩天大楼——贵阳文化广场文化大厦的设计过程。
贵阳文化广场项目位于贵阳市中心区,占地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万平米。其中最受关注的贵阳文化大厦,建筑面积约29万平米,由华阳国际与美国SOM合作设计。项目顶冠高度512米,整栋大楼的下部呈方形,逐渐往上收紧,形成一个子弹的形状,有高速冲入云霄之势。
广州公司副总建筑师蔡少静女士主讲
作为城市的地标建筑,贵阳文化大厦的设计彰显了城市文化和地域特点。贵阳是“林城”,盛产竹子,自古以来就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设计团队在设计方案动线时,取了“竹子”的概念,竹节寓意步步高升,节节向上,加上地形地貌,方案规划的各个建筑体量镶嵌在地块中,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
作为一座超高层建筑,结构是决定建筑造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蔡少静介绍,这栋建筑结构部分的基本设计概念,是建筑四个角部利用外露钢柱,桁架形成巨柱,每隔15层左右设置一个桁架层,与四根巨柱构成了它的主要结构系统。因此建筑内部视线更通透,实用率更高。
贵阳文化大厦效果图
贵阳文化大厦比广州的西塔、东塔等超高层建筑的功能更加复杂,涵盖了办公、酒店、公寓、商业兼具观光等功能。由于功能众多,设计团队在设计过程中做了很多专业的实验,比如用风洞实验等来支撑整个构想,用专业的数据来实现对电梯、幕墙、外观等初步设计的概念。整个设计的目标是,为了以高效率的设计,让进出这栋大厦的用户方便、快捷地使用这栋建筑,从而充分实现它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贵阳文化大厦的设计还贯彻了可持续化的原则,设计团队希望用绿色环保的设计来回馈社会,在设计过程中就考虑到贵阳一年有31%的时间可以利用自然通风,空气的温度是在20度-30度,不需要空调,也不需要采暖,并基于这些气候条件,在设计上作出了相应的回应。
大厦结构系统
对方案的细致修改
蔡少静在谈到与SOM的合作时说,虽然华阳国际的团队承担的是辅助和配合设计的角色,但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只是等方案做好了,再去做深化设计,为时已晚。方案设计的每个阶段深化出来的结果都会发生变化,规划方案、50%的方案、75%的方案乃至100%的方案都会随着功能、结构、设备等方面的考虑,整体的外形都会做出调整。“在贵阳文化大厦的设计中,无论是方案设计,还是功能的划分,如果觉得不合理,或对整个空间造成不良的影响,我们都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贵阳文化大厦无论对于蔡少静本人的职业生涯,还是广州公司的发展历史,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度”。华阳国际的设计团队秉持着为贵阳提供“高品质、高品味、高质量”设计作品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反复研究论证,协力合作,破解难题。这座必将进入世界摩天大楼排行榜的建筑,不仅是设计团队为贵阳留下的“中流砥柱”般的作品,更是华阳国际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标杆和新高度。
集团副总裁、总建筑师唐志华作为点评嘉宾也参加了这次联席会,并对贵阳文化广场项目的设计提出了专业意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