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0-2 11: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gji216 于 2019-10-2 21:36 编辑
其实问题是混杂的,想想也很无奈。比如民众素质和思维模式 vs 管控者。1,比如用铁栏杆围住进出口。很多民众骑着电动车到处见缝插针,习惯车道逆行,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的人,难道会在乎步行街的规矩?另外很多人看到“禁止机动车进入”,就会认为可以骑自行车进入步行街(我亲眼看到几个骑共享自行车的人要往步行街里冲),于是管控者就干脆“拉门谢客”,围上铁栅栏,虽然看上去很愚钝蛮憨,但也是“博弈后的产物”。2. 树坛一方面是短期赶工的产物(因为之前有过设计的突然被否定而不得不“用25天从设计到完成”的尴尬),材质和用色是很“短期应付”的,希望之后会在国庆后有个重新制作,那才是比较负责任的。另一方面,看到无数的民众在花坛座位上表演他们的低素质(有的穿着鞋踩着座椅,有的躺着穿鞋踩座椅,有的脱鞋,把穿着臭袜子的脚放在座椅上,有的坐着晃荡脚,不断的踢到脆弱的座椅,还有很多精力过剩的小屁孩无脑式的冲来冲去,踢座椅。。。逛步行街的人来自全国各地,真的很难预判其各地的生活习性所带来的突兀行为模式,即便发生大妈让其小孩在树坛里尿尿,都不意外),在这种环境下,本身就脆弱的花瓶式花坛座椅,很难禁受几个月的“洗礼”。从这两个例子,就可以感受到民众水准和基础建设场景的匹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举些例子-----阳朔的步行街(居然在本就不宽的路中间摆摊)。还有很多低级别步行街,在已很窄的步行街上,电动车,三轮车会乱入(和步行者抢道)且很多。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时间一久也是各种low景尽显。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