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7-30 11: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上半年长沙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 2017-07-26 14:48:07 作者:长沙县统计局 黄婧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长沙县始终坚持“稳住、进好、调优”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全县经济运行稳健向好,转型发展亮点频现。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3.1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市3.6、2.7个百分点。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征:稳健向好、亮点频现
(一)稳的表现为:
1、产业发展总体平稳。一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52.9亿元,增长3.7%。马铃薯、蚕豌豆等旱粮作物受天气影响不大,生长良好;夏收粮食总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1.7%;油菜籽丰收,产量为1.4万吨,同比增长7.2%;蔬菜产量46.2万吨,同比增长2.7%;家禽出笼133万羽,同比增长0.6%;水产品产量10406吨,与去年持平;受生猪禁养、限养、环保政策以及生猪价格下跌的影响,生猪出栏77.9万头,同比下降7.5%。二是工业生产快中趋稳。上半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453.4亿元,同比增长11.6%,规模工业总产值1320.1亿元,增长11.8%。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支撑明显。上汽大众、广汽三菱新车型上市表现优异,产值分别同比增长60.9%和203.1%,拉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27.8%,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35.9%,拉动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1.1%。三是服务业稳步发展。全面落实《关于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措施》,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9.8%。批发业市场活跃,率先在全市首推“企业主辅分离”,在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的试点效果较好,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2.5%,批发业增加值增长30.5%。金融运行稳定,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084.3亿元,同比增长18.8%;贷款余额为924.1亿元,同比增长16.4%。
2、需求拉动步伐较稳。一是消费需求稳定拉动。上半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8亿元,同比增长11.2%。严格执行长沙3.18、5.20楼市新政,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5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销售额95.1亿元,同比增长21.2%。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增长。上半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8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二、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217.9亿元、34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 %和22.9%。三是外贸市场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县实际到位外资3.6亿美元,同比下降0.6%,成为今年以来的最低降幅。
(二)好的亮点为:
1、财政税收提升明显。上半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40.6亿元,增长2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5亿元,增长30.1%。实体经济表现强势,全县工程机械制造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业及房地产等重点行业共完成税收收入88.2亿元,占二、三产业税收收入105.8亿元的83.3%。
2、企业效益显著改善。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14.8亿元,实现利税98.4亿元,其中利润5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60%和552.8%,呈现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的态势。全县其他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46.5%。
3、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696元,同比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22元,增长8.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2元,增长7.6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504.6亿元,同比增长17.9%。
4、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改造投资占比提升,上半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65.4亿元,增长20.3%,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5.9%,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回温明显,全县民间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32.2亿元,同比增长25.1%,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59.3%。
5、建筑业发展贡献突出。上半年,全县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9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45.6亿元,同比增长17.3 %,高于全市4.1个百分点,约拉动全县GDP增长0.6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上半年,长沙县三次产业的比例为5.0:70.6:26.4,二产独大的局面还未改变,服务业整体实力依然偏弱。其中,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6.5%,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以蓝思科技一家企业独大,产业体系不够完备、产业链条还不健全。第三产业中,批零住餐业、房地产业、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这些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7.1%,全县服务业仍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导,生产性服务业有待提升 。
2、农业生产困难不小。一是当前生猪价格处于低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全年生猪出栏面临下降。二是受6月底洪灾的影响,预计早稻、蔬菜产量将会减产。
3、工业增长压力尚存。一是汽车行业存在隐患。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外发布的“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显示,6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75,同比上升13%,环比上升11%,汽车经销商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从长沙县汽车行业情况看,汽车生产量远远大于销售量,需警惕汽车销售压力增大导致的汽车生产企业去产能、去库存相关的新问题。二是工程机械行业依旧下滑。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生产情况有所改善,上半年,长沙县中联重起产值快速增长、山河智能节能挖机销量情况好、铁建重工二期项目投产,生产能力扩张明显,但三一集团生产依然下滑,全县工程机械行业产值同比下降6.3%。
4、服务业发展仍显不足。一是社零增长表现乏力。长沙县是以汽车销售占80%以上单一结构消费模式,上半年全县汽车类产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导致全县社零总额增速下降3.5个百分点。二是房产政策影响明显。市政府先后出台了“3.18”和“5.20”房产新政,限购、限贷、限卖联手合围,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明显增强,导致长沙县商品房交易量明显下降,对服务业增加值及GDP影响较大。
三、对策建议
1、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安排好晚稻生产,坚决制止抛荒撂荒行为,强化农机农技服务,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切实搞好天气预报预警和防灾救灾,保证晚稻生产开局好、进展顺、收成丰;加强对菜农田间管理的科技培训,抓好追肥提苗、防洪排涝、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搞好市场信息发布,采取多种方式为果农牵线搭桥,确保农产品销路好、价格稳、收入高。
2、有效缓解企业压力,激发工业经济活力。贯彻落实“长沙工业30条”,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继续抓好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升级,特别是按照全产业链的理念,鼓励引导发展新能源汽车,确保2017年汽车产量不减,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
3、强化消费旅游带动,推动服务业优化升级。对标全国五强县,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扩张,生活性服务业提质”两个目标,突出“临空经济、会展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全域旅游”四大抓手,着力提高服务业占比。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等十二大产业,科学谋划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全域旅游,集中打造星沙、黄花、黄兴三大服务业聚集区。不断强化促进社零增长举措,挖掘汽车板块优势,提高汽车板块增速。
4、加快四上企业培育,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壮大星沙产业基地“星工场”小微企业孵化器和开元仪器孵化基地,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增强工业实体经济发展后劲;深入开展企业“主辅分离”和“个转企”工作,做好新增限上社零企业的挖潜工作;抓好已建成达产达效的新增企业和“四下”转“四上”单位入库工作,重点关注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企业入库纳统工作。
(长沙县统计局 2017年7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