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0-26 20: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几乎所有人都同意有的要留,有的要改,有的要拆,只不过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价值判断而已,所以我之前重点就是说明两点:第一是现在很多人对文庙坪的感受可能不真切,没长期住过体验过,因此只看到脏乱差,本身判断就偏颇。第二是我相信旧街区更新的潜力。这么说,是因为我之前在文庙坪真实地居住了几年。当我回想过去的时候当然已经加了一层滤镜,丢掉了很多烦恼,但我至今仍然可以负责任地断定,在这样的所谓棚户区完全可以过现代生活,而且街区是可以不断改善的(竟是我待过的网速最快的地方,一度以此吹长沙网速)。看到今年有机棚改的一些成果,联想到国内外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虽然还是非常不如意,但我觉得更有走这条路的希望了。
现在看来,说了等于白说,关键点在于有些人完完全全预设了这些地方是黑洞,永远无法被拯救,更新只有靠引入地产商主导的综合体。这种想法当然很有道理,在现今的制度下许多城市居民对自住房的修缮从外立面到内部装修里里外外都缺乏动力,只等拆迁,大多数人包括之前的我自己都会觉得综合体是唯一的出路。前不久听说浙江的民居比上海郊区质量高出几个量级,就是因为后者对未来可能到来的拆迁有强烈的预期。如果带着这个坚定的预设,那自然会开始树立假想敌,觉得现在跳出来说要留下文庙坪的人是要留下污水横流,要留下肮脏破烂,拿一堆毫无希望的破房子不怀好意地阻碍城市的发展进步,我再用文学语言一包装那更可怕了,是发了癫去美化污垢。但我提出之前那些看法,恰恰就是因为抛掉了必须开发商出面大拆大建的预设,想到我们是不是也能偶尔来一点欧洲、摩洛哥、京都那样的街区?不是完全商业化的人造景区,也不是仅留下几栋零零散散的历史保护建筑,是有人真实在这里生活,生活可以是现代的,但从聚落氛围上一看就是别的地方找不到的长沙风格。正好文庙坪是限高区建不了高楼,在货币棚改退潮的情况下,我的希望是行政力量和逐渐富裕起来的居民能有意识地改造它,必要时拆迁,如果碰到真正有心的开发商也可以谨慎引入,但最终营造一个古今对话的独特生活街区。可能需要很久,但如果能成,留下这样一块地我觉得值得,毕竟这样等级的限高区不多,可能这边是唯一的稻草。
关于走这条路能不能成功,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我以为这才是争论的焦点。上来就丢出什么恋物癖也是蛮嚇人,既然珍惜文庙坪是恋物,追求高大上的商场就不是恋物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