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29 18: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场东篱 于 2021-12-29 18:39 编辑
真的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会觉得广州落伍
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都在改变
很多以前根本不会有的东西迅速出现在各个阶层的生活方式中
不是一个场子两个场子的区别
而是整个城市都在对更高水平的生活方式有着更深刻的认知
两三百的日料其实算很便宜,但是这样的消费场景大量出现,也大量进入年轻人的生活场景中
说明广州这边消费文化已经是发生了很大改变的
以前的老广家孩子真的会愿意花几百吃一餐十几道菜仪式感极重的食物吗?
现在会,而且体验良好
拿着一些很古老的东西去评价其实没意义
不如多上街走走,问问你身边的人
不然分分钟变成活化石了
百货业本身落伍的意思其实很明确啊
构建的消费场景跟现代人的消费需求不符呗
现在开得好的百货还是原本的百货吗?
新消费场景的需求在迅速的酝酿并壮大,未来怎么也不可能会差的。
再举个例子呗,像taco和kebab、美式汉堡、印度菜甚至pho这样的东西,因为如今的留学生很多,其实在国内还是蛮怀念这类食物的(虽然出去吃到怕)
未来是否原有的大量第三世界餐饮会不会跟回国的留学生&他们的朋友们一起影响整个城市的餐饮习惯呢?
我朋友回国第一句话就是问哪有pho想吃pho(广州这边这类食物的物价基本就是国外价格同步,村里几刀这里兑成rmb就那个价格
比如说广州有家shami屋,中大阿语系的师生会组团去shami屋与阿人交流,那如果有更多人是能接受中东菜的,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跟上者区别是目前主要消费群体还是外国人,但印度菜可是不少白皮也去吃的,未来呢?
或许现在还没到这步,但都是蛮有意思的,我也乐见(就是那边的菜关门了不少貌似
(题外话:而且shami屋蛮有意思的是还有阿语幼教传单,说明阿人要不有相当数量的人与广人通婚,或是不少阿人彻底定居在广,这种文化融合的趋势会从单纯的旁观阿人朝拜变成逐渐去了解阿人食物宗教文化,相比起现在网上广泛存在的「干净又卫生」印度菜,广州人无疑有更多能去理解印度美食精妙之处的机会。
然后,广州再怎么说,也是全国第三的一线城市,跟几个二线容量不同体量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
别人容量撑死只有你一半,现在跑比你快点又怎么样,真正的大消费场景那边又能搭建多少影响全国的新奇玩意呢
作为试金石又能试出什么新动向呢?
我很理解版友这样说是希望有关人士看到抓紧机会,但是说多了其实没意思,有关人士看到了也只会觉得分析不到点然后不理,事实上只产生了跟意淫一样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