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1-20 13: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在想当初为什么没有在原址下游一点点的民主路口北侧复建呢,那一片都是民房也没什么古迹要保留,那样 ...
左岸 发表于 2015-11-20 09:37 
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想就此岔几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黄鹤楼快要建成时,我和报社的一个朋友专程到黄鹤楼设计师向欣然家里拜访并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那时他还住在中南设计院大院某栋11楼)。向先生给我们聊了很多重建黄鹤楼趣闻轶事,比如谈他的老搭档黄鹤楼结构设计师郑锦明先生、黄鹤楼扁额题字者中国书法大家舒同老先生、以及彩绘来自故宫的原班人马……但聊的最多的还是黄鹤楼选址问题。
江南的三大名楼都是临水而建,除保留下来岳阳楼外,黄鹤楼和南昌滕王阁(也是向欣然设计)都是后来重建。登过岳阳楼的朋友都有这种体会:楼虽不高,但因紧靠洞庭湖,洞庭湖水天一色的意境很能勾起古代文人骚客的共鸣。正是在这种氛围下范仲淹才能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诚如上面介绍的,黄鹤楼的原址在黄鹄矾上离长江边很近,所以才有了武汉人的歇后语~黄鹤楼上看帆船(翻船),如果站在现在黄鹤楼上肯定找不到这种感觉,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也不会显得那么生动了。由修大桥的原因,原址重建肯定不可能了,重新选址让向欣然一帮人曾煞费苦心,当时考虑的有两点~一个是近量靠近江边,二是要凸现黄鹤楼巍峨壮观(为此将原三层楼加为五层)。由于蛇山的地形(越往江边地势越低),两者之间很难拿捏,故推出了三个候选址方案:除现在的楼址外,一个是孔明灯原址~大牌坊这个地方,另一个是后面白云阁这个位置,经过反复讨论,最后采取折中方案选定了现在的位置。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不能电脑建模,楼建成后,向先生些许有点遗憾,认为选址不是很完美。他特地给我们谈起他从三个视角观测黄鹤楼的感受:从汉口方向遥望,黄鹤楼完全淹没在武昌群楼之中~所处地势明显低了;从武昌汉阳门近看感觉离江边又太远了一点;他认为最佳观楼角度是在阅马场一带~最能体现出他心中的黄鹤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