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落飞

2015年8月17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7 10: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信息过时了吧,最后的设计提交时间写的是2014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0: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管理总体不错 但消防砂配备不足
武汉两家危化码头现场整改

    本报讯(通讯员吕作武 记者崔梦欣)昨天,市交委港航局成立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专家组,对武汉80万吨乙烯码头、武汉恒阳化工码头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排查。因消防砂配备不足,这两家危化港口码头被责令现场整改。
    专家组对80万吨乙烯和恒阳石化码头的管道维护、码头危险品装卸程序、现场管理制度、安全应急响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检查,认为两家企业总体上安全管理规范、措施到位,但均存在消防砂配备不足的问题。专家组要求80万吨乙烯和恒阳石化码头立即整改,同时,建议增设输出管道分段标识。
    武汉80万吨乙烯码头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石化项目武汉80万吨/年乙烯项目的配套码头,目前拥有3#、4#重大件泊位和9#液体化工泊位,其中液体化工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62.4万吨,主要货物有甲醇、乙二醇、二甲苯等。武汉恒阳化工码头目前拥有液体化工泊位2个、年吞吐量40万吨,主要为80万吨乙烯项目提供石化产品仓储等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1: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首条有轨电车线路明年开通 乘坐时比地铁平稳
发布时间: 2015-08-17
来源:楚天都市报
揭秘武汉有轨电车:车顶没“辫子”比地铁平稳

  图为:新型有轨电车外观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 朱泽)明年6月,武汉首条有轨电车线路,将在沌口开通。而位于光谷的2条有轨电车线路,也于去年底开建。不久的将来,融入现代电气科技的有轨电车,将穿梭在三镇各地,市民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
  有轨电车在国外城市比较普遍,国内的大连、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已开通。而不久将现身武汉的有轨电车是什么样子?乘坐体验如何?
  前、昨两日,记者与8位武汉市民代表一道,受邀参观了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和广州的海珠线,为你一探究竟。
  乘坐时几乎没有摇晃感
  “真漂亮!”“车顶怎么没有辫子?”……前日下午,8位武汉市民代表刚进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下称“中车株机公司”),就被一列蓝白相间的有轨电车吸引,纷纷议论起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机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介绍,这是储能式有轨电车。不久将开进武汉的有轨电车,就是在其基础上改进的。
  进入车厢试乘,该车起步平稳,记者几乎感觉不到车身的摇晃。
  没有“辫子”,如何解决供电问题?刘友梅院士介绍,车上载有超级电容,驾驶员利用进站间隙为其充电,30秒即可完成。此外,车辆制动时,85%的制动能量也会被其吸收利用。
  昨日,记者和市民代表还体验了广州有轨电车海珠线。车身按不同主题装扮,行驶时几乎呈“静音”状态,也没有颠簸感,比地铁还要平稳。铁轨大多铺设在绿草坪中,沿途经过一处处景点,让人十分惬意。
  武汉首条线路明年开通
  武汉近期规划的有轨电车线路,分别位于大汉阳地区和光谷地区。大汉阳地区线路西起黄陵官莲湖东侧,沿凤凰大道、硃山二路、全力三路、后官湖大道、车城西路、东风大道,止于东风大道三角湖路的绿化带内。该线路预计今年底开始联调联试工作,最早于明年6月开通试运营。
  位于光谷地区的T1、T2两条线路,均于去年底开建,预计2018年建成通车,先期分别开行20列、15列有轨电车。
  据介绍,本月5日,武汉车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与中车株机公司签订采购合同,后者将于明年5月中旬交付首批21列有轨电车。
  过路口时可“一路绿灯”
  据武汉车都轨道交通公司专家介绍,有轨电车经过路口时,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控制,可享受优先通过权。在一些车流量不大的非主干道路口,感应系统可提前感知到接近路口的有轨电车,让红灯提前变绿,或延长绿灯时间,确保有轻电车“一路绿灯”。
  楚天都市报记者体验广州有轨电车时发现,车身外侧安装了扬声器和转向灯,提醒行人、车辆注意交通信号。当有轨电车距路口较远时,交通信号灯为常规指示,行人可按压信号灯下方的红色按钮,请求优先通行;而当有轨电车接近路口时,请求按钮失效,须待有轨电车经过后才恢复常态。
  更舒适更环保运力也大
  中车株机公司副总经理陈成说,新型有轨电车集绿色、环保、智能、便捷等优点于一身,摆脱了传统有轨电车速度慢、运能低、外观差、不舒适、不环保等缺点。它填补了常规公交和地铁之间的中运量交通方式空白,每公里投资为0.8亿元至1.7亿元,约为轻轨1/3,能耗约为公汽1/2。
  陈成还透露,该公司在武汉江夏的生产基地已经投产,未来可生产储能式有轨电车,届时,武汉市民便可坐上武汉造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线路;中车;辫子;一路绿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1: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大行动”构筑武昌创新体系


    记者李咏 通讯员欧新梅 刘金峰 张晨子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决定未来。唯创新者胜,唯创新者强。创新由科技领域发端,迅速集核创新要素,在集核中裂变成凌驾所有功能之上的决定性功能,形成巨大的城市发展势能。
    武昌已经步入自我主导、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把握大势,立足大潮,营造大局,站在科技创新的风口,让武昌乘势飞起。
    7月31日,武昌区委全会暨创新驱动发展动员大会召开。会议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意见和7个行动方案。
    武昌将做好规划和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构筑人才链、打通资金链,构建一个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创新体系,打造支撑武昌未来10年或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框架基础。
    50个创新空间孵化3000家创业团队
    【“大孵化”行动】
    1
    4
    到2020年,全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的数量达到50个,孵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满足3000家以上创业团队、创新企业孵化需求;引进金融孵化、中介服务、知识产权等创新服务机构100家以上。
    ——加快众创空间建设
    利用街道社区空间资源,建设社区微创空间,鼓励社区居民创业。
    利用高校闲置实验室、办公楼,建设高校大创空间,分别在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建设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或微电影基地。
    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社办众创空间。创办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各类新型孵化载体;改造升级5.5创意产业园、杨园教育科技园、东创创意园、创艺社孵化器等园区大学生创业专区,建成15家以上社办众创空间。
    ——加快孵化器建设
    利用“三旧”改造机遇,政府参与建设6大孵化器。
    依托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的优势学科、利用校所内外空间资源,建设环校所产创融合圈;以七医院整体搬迁为契机,打造工程设计产业联盟基地;以719所高端技术军转民为契机,扩建海王科技园。
    依托地区优质楼宇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孵化器。推进和平大世界实施改造工程,建设智能家居产业园;推进凤凰国际大厦项目,建设以创意设计、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的孵化器;推进中部信安基地建设;改造湖北电建一公司小龟山基地,打造山体公园、开放式产业园。
    助推海王科技园、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杨园科技园、武昌现代制造业孵化基地、光通科技园等已建园区提档升级。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建设海王科技创新产业园、白沙洲智慧创新社区、新金融产业园。
    静安路上的一家孵化器内,创意头脑风暴正在进行   见习记者胡九思 摄
    互联网+金融
    科学规划金融产业布局,鼓励传统金融转型发展,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到2020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以上,金融业税收占比达38%以上。
    互联网+文化创意
    推进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建设,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到2020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50亿元,税收占比达20%以上。
    互联网+商务商贸
    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推动传统零售业涉网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到2020年,实现商务商贸业增加值200亿元,税收占比达20%以上。
    互联网+旅游
    构建武昌智慧旅游体系,创新旅游产业发展业态。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实现地区旅游总收入800亿元。
    互联网+健康和教育
    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提高教育培训信息化水平。到2020年,医疗健康服务和教育培训水平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推进5项“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
    【“互联网+”行动】
    城市光纤宽带全覆盖
    【“智慧武昌”行动】
    5
    实现城市光纤宽带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区域全覆盖,基本建成宽带城区;光纤到户能力覆盖全区20万户以上家庭;完成20万户电视用户NGB网络改造;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基本覆盖重要公共场所;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实现区域全覆盖。
    率先海王科技创新产业园、华中金融城、白沙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智慧功能片区试点。
    开展智慧应用在产业、社会管理和政务服务领域的试点示范。
    新增10家上市企业
    【“创新型企业加速”行动】
    2
    ——中小企业成长计划
    力促吉时同光、雷云科技、互象动画等小微企业上规模,成长为“小巨人”企业。到2020年,新增“小巨人”企业100家。
    实施专利“扫零工程”和“倍增计划”,到2020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力促开特电子、泰信科技、爱迪科技、华中自控等一批重点创新型企业上新台阶,到2020年,新增上市(主板、新三板、创业板)企业10家。
    ——创新型创业引进计划
    强化产业招商,探索以园招商、以商招商,到2020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3家,引进国内500强企业5—10家。
    ——重点产业提升工程
    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文化传媒、工程设计、传统金融、新金融、信息安全、车联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重点细分产业。到2020年,形成3—5个重点企业集群,培育8—10个产能过100亿元的细分产业。
    6
    业态: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非银行融资性服务金融、金融要素市场,加快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各类基金聚集。
    空间:在中南-中北路选取2-3栋楼宇、5-10万平方米空间载体,引导全国性传统金融机构、特色专营机构入驻,支持造就一批差异化和特色化明显的互联网“新银行、新保险、新证券”;
    依托小龟山西段片区存量资源,建设“小龟山互联网金融小镇”;
    依托环沙湖建设、集聚金融要素市场交易平台,构建高效运行的金融投融资环境,形成“沙湖新金融生态湾”;
    依托武昌滨江商务核心片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引进培育以互联网方式提供信用中介、非银行融资性服务、金融产品销售和电商金融等服务的新金融机构;支持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各类基金聚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的产业带动效应,打造武汉最长滨江岸线新金融产业园;
    发展跨界普惠新金融产业群,设立社区金融服务网点。
    小龟山将建成互联网金融小镇
    【“新金融特区”行动】
    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落户重奖100万
    【“武昌英才”行动】
    3
    ——引进培养产业领军人才
    每年评选一批在武昌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对人才领衔的创新项目给予不低于50万元的资金资助和配套股权投资。
    引进重点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特别紧缺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对引进的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给予每人一次性100万元奖励补贴。
    在重点行业领域,每年遴选支持100名左右本地优秀人才,给予项目资助或岗位津贴。
    对企业引进的国际、国内顶尖专家,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10000元特别津贴。对到企业工作的博士,每月补贴2000元,补贴3年。
    每年设立至少100万元引才奖励资金,依托社会资源引才。
    ——扶持人才创新创业
    设立1亿元人才创新投资基金;建设“天使之区”、“天使大厦”;
    成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联盟;10万元奖励承接重大项目、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的人才或团队。
    ——提升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推进创新创业园区街区建设,引进建设科研创新机构,建设区域人才综合体。
    ——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完善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设立“社区公共户”,创新创业人才及配偶、未成年子女落户免审直批。
    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公租房,购置建设100套左右高品质人才公寓。对有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首次在武昌购房,给予不少于20万元购房补贴。
    在辖区医院开设“VIP优级诊疗通道”;优先安排高层次人才配偶到武昌区就业,协调办理子女入学。
    7
    2.3亿发起成立天使投资基金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重点搭建五大平台: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区财政出资,发起或参股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设立风险资金池,推动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新兴融资业务。到2020年安排科技金融专项资金2.6亿元。其中2.3亿用于发起成立天使投资基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1000万元用于设立风险资金池,20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设立5家以上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地区大型科技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试验平台。
    ——技术创新合作平台
    重点支持建设中部信息安全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组建湖北省船舶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组建武昌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组建武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合作平台。
    ——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
    联合10家以上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力争与市知识产权局共建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
    ——众创空间网络信息平台
    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1: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软件信息服务企业数量武汉市第一名,论营业收入排倒数第五,我估计这多公司,大部分是骗政策骗经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1: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旅游发展竞争力居榜首 将投1.5亿升级赏花线路

2015-08-17 07:31长江商报评论(1人参与)
A-A+
今年武汉樱花盛开的首个双休日吸引了数万游客。 本报记者 孙辰 摄

今年武汉樱花盛开的首个双休日吸引了数万游客。 本报记者 孙辰 摄
  长江商报消息 旅游发展速度竞争力居全国榜首,将再投1.5亿升级赏花线路

  □本报记者 罗义

  花为媒,江城武汉优势资源吸引世界目光。

  提起“赏花游”,三四年前鲜有外地游客能联想起武汉。但在武广高铁开通后,东湖梅花节的人气爆棚,特别是紧随而来的武汉樱花节,更是出人意料地引来数以10万计的游客。

  2013年首次亮出“五朵金花”名片,连续保持这一强劲的发展势头,更是使得武汉跃居赏花游主线城市。然而,在武汉所拥有优势旅游资源中,赏花仅是其中之一。仅去年,武汉年接待游客量就超过1.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00亿元,发展速度竞争力居全国榜首。

  成功之道

  “东湖不再仅仅是武汉人的私家花园,外地游客中以广东游客居多,售票处、园内到处都能听到讲粤语的游客。”东湖樱花园工作人员夏雨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在高铁游客的带动下,武汉首次尝到了赏花经济带来的甜头,“受益的不仅仅是赏花景区,对交通、住宿以及周边的景区都带来了连锁效应”。

  据武汉市旅游局不完全统计,武汉规模种植在百亩以上的花卉品种达20余个,总种植面积已超过30万亩。其中,梅花、樱花、杜鹃花、牡丹、荷花等“五朵金花”的规模和影响已得到市场和游客的广泛认同。

  全国游客纷至沓来,面对一波接一波的赏花热潮,2013年,在中国高铁旅游媒体联盟成立大会上,武汉首次对外亮出“花城”名片并进行主题推介,向高铁沿线游客发出了“来武汉赏花”的邀请。除了参展景区、旅行社推出了一系列门票折扣或优惠政策外,武汉还推出了“赏花绿卡”,针对备受游客关注的樱花,武汉还推出了“逛汉街、游东湖、坐游船、赏樱花”的水上赏樱新线路。

  据了解,近三年到武汉赏花的游客每年以约30%的速度递增,仅去年就吸引游客2320万人次,其中30%来自外地和他国。今年武汉市将持续打造“新花城”,再投1.5亿元用于升级和改造赏花线路。力争早日实现年接待游客达3000万人次,赏花游综合收入达到200亿元“赏花”游格局。

  经过多年培育,武汉赏花游在国内外已具备较强的品牌效应。在旅游学家马学忠看来,除了政府积极规划引导、整合资源,不断完善赏花景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外,还与不少景区自身肯投入,舍得花心思有关。比如东湖景区,除了荷花、梅花、樱花等主要品种外,正在打造“月月有花赏、季季都有节”的品牌,还将赏花与游船、非遗等旅游项目相结合,提升赏花游的文化内涵。

  品牌黑马

  赏花游品牌是湖北旅游资源中的一匹黑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确实令人意外,其连锁效应也在持续蔓延。据湖北省旅游局相关人士预计,今年赏花游带动的收入更有望超过千亿元。

  2013年3月,湖北以赏花观叶为主题的“快乐乡村游”启动,其火热程度出人意料。当年推出的33个以赏花观叶等为主题的赏花点,接待游客9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赏花游启动仅一年时间,创造的旅游收入已占据全省旅游总收入的八分之一。

  而去年,湖北再次端出规模以上赏花观景点111个,让八方游客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乡村旅游的乐趣,为乡村旅游吸金800多亿元。

  湖北在赏花景点数量上全国排名靠前,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携程旅游提供的五月赏花游数据就显示,全国赏花景区中,湖北位列第二。该人士认为,赏花游热度居高不下,不仅在于该产品价格适中,还在于适应人群广,特别适合周边游定位。

  谈及湖北赏花景点的竞争优势,湖北旅游协会一位负责人认为,筹备、开发时间过短,配套不完善是赏花景点普遍面临的现状,不少景点还停留在仅有一片原生态花海的层面,餐饮、服务等配套亟待完善。从去年开始,主管部门已开始对赏花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并引导赏花景点由单一赏花向复合型旅游转型。

  业内人士也认为,赏花游不应仅仅局限在单一的赏花上,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以点带面,以赏花为主题,根据当地特色融合相关旅游项目,通过与周边地区旅游线路产品的整合,形成新的旅游线路。

  四城结盟

  “五朵金花”,只是武汉旅游所亮出的名片之一。武汉拥有的一大批顶级文化旅游资源,必将成为世界性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世界目光。

  历来中部六省旅游界通过客源互送、产品共建等方式促成中部旅游一体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验成效。今年五月在武汉举办的长江旅游博览会上,长江旅游推广联盟成立,正式启动了长江旅游三年推广计划。武汉、长沙、合肥、南昌推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年卡,涵盖四个城市40多家优质景区,是长江旅游推广联盟共建旅游产品的有益探索。

  去年,为提升旅游品牌整体竞争力,武汉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惠及百姓、服务市民,武汉市旅游局确定每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为武汉新城区旅游景点免费开放日,木兰山、木兰天池、农耕年华、锦里沟、清凉寨等11家新城区景区作为首批设立免费开放日的景区,为10余万市民提供免费服务。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获批国家5A级景区,武汉5A级景区和全国百强社数量均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此外,按5A标准打造的江汉朝宗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也正式启动。加之汉秀剧场和万达电影乐园的推出,武汉再现旅游新地标。

  在针对境外游客宣传上,今年武汉市旅游局还在法国巴黎启动了旅游环法自驾宣传活动,6月武汉旅游首个海外推广中心——武汉旅游(巴黎)推广中心也正式揭牌,这标志着武汉旅游在法国乃至欧洲地区的宣传推广已经延伸至客源地,开辟了新的国际客源推广渠道,是武汉旅游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中迈出的重要一步。该中心成立后将承担武汉旅游在法国及欧洲地区的形象宣传、旅游信息发布以及业界交流等工作。

  此外,武汉天河机场口岸已正式实施“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51个国家的外国人,持有72小时内确定日期、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机票,在武汉行政区域内停留72小时将不用申请签证。武汉是中部六省目前唯一被批准实施该政策的城市。武汉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9月,世界园林博览会将召开,时间超半年,境外客人占相当比例。目前武汉已开通30余条国际航线,过境免签政策将进一步增强武汉旅游资源的国际品牌效应。

  去年武汉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7%和12.42%,其中境外游客170万次,同比增长5.35%。而今年,这一数据还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于2014年12月13日发布的《2014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武汉综合旅游竞争力全国排名第五,已进入副省级旅游城市第一梯队;武汉旅游的发展速度竞争力则居全国榜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1: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年武汉旅游业的崛起还真让人意想不到,软件服务业真是丢脸丢到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1: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xzbd000


    真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1: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了一下表格,武汉的软件产品收入属于中游,但是信息服务收入就远远低于同类城市,造成总收入排名大幅落后。至于信息服务业收入来源我不大清楚,有没有懂行的网友介绍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1: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超过180米 坚定完毕
ps 天线不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2: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反而是中小企业太少太弱
西边土家人 发表于 2015-8-17 10:08


刚起步,图中的大连,济南,南京,深圳都是多年的老资格了,看来糖的青桐汇还是在起作用,武汉还是要出奇制胜,先从龙头软件企业的驻汉分公司着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2: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块地之前不是CBD会展中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5年打造10家500亿,还是政府主导思维,政绩思维,互联网企业不是政府想打造就能打造成功的,政府提高服务能力,优化创业和生活环境,企业自然发展。今年武汉又首先出台了限制专车的三条政策,这种执政思路很难吸引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落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2: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2049是啥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7 14: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5年打造10家500亿,太不实际了,这个目标连深圳都做不到。5年能出现一家100亿就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 13:49 , Processed in 0.05276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