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8-17 11: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大行动”构筑武昌创新体系

记者李咏 通讯员欧新梅 刘金峰 张晨子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决定未来。唯创新者胜,唯创新者强。创新由科技领域发端,迅速集核创新要素,在集核中裂变成凌驾所有功能之上的决定性功能,形成巨大的城市发展势能。
武昌已经步入自我主导、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把握大势,立足大潮,营造大局,站在科技创新的风口,让武昌乘势飞起。
7月31日,武昌区委全会暨创新驱动发展动员大会召开。会议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意见和7个行动方案。
武昌将做好规划和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构筑人才链、打通资金链,构建一个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创新体系,打造支撑武昌未来10年或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框架基础。
50个创新空间孵化3000家创业团队
【“大孵化”行动】
1
4
到2020年,全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的数量达到50个,孵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满足3000家以上创业团队、创新企业孵化需求;引进金融孵化、中介服务、知识产权等创新服务机构100家以上。
——加快众创空间建设
利用街道社区空间资源,建设社区微创空间,鼓励社区居民创业。
利用高校闲置实验室、办公楼,建设高校大创空间,分别在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建设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或微电影基地。
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社办众创空间。创办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各类新型孵化载体;改造升级5.5创意产业园、杨园教育科技园、东创创意园、创艺社孵化器等园区大学生创业专区,建成15家以上社办众创空间。
——加快孵化器建设
利用“三旧”改造机遇,政府参与建设6大孵化器。
依托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的优势学科、利用校所内外空间资源,建设环校所产创融合圈;以七医院整体搬迁为契机,打造工程设计产业联盟基地;以719所高端技术军转民为契机,扩建海王科技园。
依托地区优质楼宇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孵化器。推进和平大世界实施改造工程,建设智能家居产业园;推进凤凰国际大厦项目,建设以创意设计、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的孵化器;推进中部信安基地建设;改造湖北电建一公司小龟山基地,打造山体公园、开放式产业园。
助推海王科技园、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杨园科技园、武昌现代制造业孵化基地、光通科技园等已建园区提档升级。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建设海王科技创新产业园、白沙洲智慧创新社区、新金融产业园。
静安路上的一家孵化器内,创意头脑风暴正在进行 见习记者胡九思 摄
互联网+金融
科学规划金融产业布局,鼓励传统金融转型发展,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到2020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以上,金融业税收占比达38%以上。
互联网+文化创意
推进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建设,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到2020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50亿元,税收占比达20%以上。
互联网+商务商贸
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推动传统零售业涉网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到2020年,实现商务商贸业增加值200亿元,税收占比达20%以上。
互联网+旅游
构建武昌智慧旅游体系,创新旅游产业发展业态。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实现地区旅游总收入800亿元。
互联网+健康和教育
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提高教育培训信息化水平。到2020年,医疗健康服务和教育培训水平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推进5项“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
【“互联网+”行动】
城市光纤宽带全覆盖
【“智慧武昌”行动】
5
实现城市光纤宽带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区域全覆盖,基本建成宽带城区;光纤到户能力覆盖全区20万户以上家庭;完成20万户电视用户NGB网络改造;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基本覆盖重要公共场所;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实现区域全覆盖。
率先海王科技创新产业园、华中金融城、白沙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智慧功能片区试点。
开展智慧应用在产业、社会管理和政务服务领域的试点示范。
新增10家上市企业
【“创新型企业加速”行动】
2
——中小企业成长计划
力促吉时同光、雷云科技、互象动画等小微企业上规模,成长为“小巨人”企业。到2020年,新增“小巨人”企业100家。
实施专利“扫零工程”和“倍增计划”,到2020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力促开特电子、泰信科技、爱迪科技、华中自控等一批重点创新型企业上新台阶,到2020年,新增上市(主板、新三板、创业板)企业10家。
——创新型创业引进计划
强化产业招商,探索以园招商、以商招商,到2020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3家,引进国内500强企业5—10家。
——重点产业提升工程
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文化传媒、工程设计、传统金融、新金融、信息安全、车联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重点细分产业。到2020年,形成3—5个重点企业集群,培育8—10个产能过100亿元的细分产业。
6
业态: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非银行融资性服务金融、金融要素市场,加快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各类基金聚集。
空间:在中南-中北路选取2-3栋楼宇、5-10万平方米空间载体,引导全国性传统金融机构、特色专营机构入驻,支持造就一批差异化和特色化明显的互联网“新银行、新保险、新证券”;
依托小龟山西段片区存量资源,建设“小龟山互联网金融小镇”;
依托环沙湖建设、集聚金融要素市场交易平台,构建高效运行的金融投融资环境,形成“沙湖新金融生态湾”;
依托武昌滨江商务核心片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引进培育以互联网方式提供信用中介、非银行融资性服务、金融产品销售和电商金融等服务的新金融机构;支持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各类基金聚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的产业带动效应,打造武汉最长滨江岸线新金融产业园;
发展跨界普惠新金融产业群,设立社区金融服务网点。
小龟山将建成互联网金融小镇
【“新金融特区”行动】
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落户重奖100万
【“武昌英才”行动】
3
——引进培养产业领军人才
每年评选一批在武昌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对人才领衔的创新项目给予不低于50万元的资金资助和配套股权投资。
引进重点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特别紧缺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对引进的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给予每人一次性100万元奖励补贴。
在重点行业领域,每年遴选支持100名左右本地优秀人才,给予项目资助或岗位津贴。
对企业引进的国际、国内顶尖专家,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10000元特别津贴。对到企业工作的博士,每月补贴2000元,补贴3年。
每年设立至少100万元引才奖励资金,依托社会资源引才。
——扶持人才创新创业
设立1亿元人才创新投资基金;建设“天使之区”、“天使大厦”;
成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联盟;10万元奖励承接重大项目、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的人才或团队。
——提升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推进创新创业园区街区建设,引进建设科研创新机构,建设区域人才综合体。
——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完善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设立“社区公共户”,创新创业人才及配偶、未成年子女落户免审直批。
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公租房,购置建设100套左右高品质人才公寓。对有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首次在武昌购房,给予不少于20万元购房补贴。
在辖区医院开设“VIP优级诊疗通道”;优先安排高层次人才配偶到武昌区就业,协调办理子女入学。
7
2.3亿发起成立天使投资基金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重点搭建五大平台: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区财政出资,发起或参股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设立风险资金池,推动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新兴融资业务。到2020年安排科技金融专项资金2.6亿元。其中2.3亿用于发起成立天使投资基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1000万元用于设立风险资金池,20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设立5家以上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地区大型科技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试验平台。
——技术创新合作平台
重点支持建设中部信息安全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组建湖北省船舶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组建武昌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组建武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合作平台。
——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
联合10家以上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力争与市知识产权局共建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
——众创空间网络信息平台
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