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落飞

2015年7月4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09: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eternalshi


    杭州,武汉已经超了广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09: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三省转型太慢,经营不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09: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而武汉 南昌 长沙 杭州 贵阳 合肥 会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09: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落飞


    壮观,天气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10: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创会很不错 吸引高端人才回国创业 为武汉的经济科技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10: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岛的工投也是打鸡血了,竟然排第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10: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比广州还高??
eternalshi 发表于 2015-7-4 09:20



    这个早就比广州高了。只不过这里头口径错了。你没看杭州快高广州100亿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11: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3号线首批“武汉造”列车下线
19辆“归元金”集中“空投”至汉阳


    本报讯(记者谭德磊  通讯员刘丹丹  实习生王紫绮) 昨悉,地铁3号线首批“武汉造”列车正式下线,首批3列“归元金”集中“空投”至汉阳升官渡停车场,开始3号线汉阳段局部线路的车辆及信号系统综合调试,确保今年底按时通车。
    昨天,编号为C20的3号线“归元金”列车,在武汉北车长客基地下线。下午4点37分,武汉晚报记者实地登车体验了该列“武汉造”列车,在2分20秒内就跑完了单程2公里的试验线。这也是3号线在武汉本地组装生产的第6列车,在信号、牵引、制动等系统完成动态调试后,预计在本月中旬上3号线轨道进行联调联试。
    自北车长客在武汉落地后,从2014年开始,4号线二期部分列车首次实现了“武汉造”。武汉北车长客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宝安介绍,武汉基地为地铁3号线一期生产共15列90辆列车,每列车按6辆编组拼装。列车在武汉本地组装生产的比例超过了五成。截至目前,该基地组装、调试完成的5列车已分别在汉阳升官渡停车场和汉口三金潭车辆段上线。预计到今年11月份,地铁3号线29列车将全部完成交付投用。
    目前,地铁3号线越汉江隧道尚未贯通,列车无法从正线轨道上运到汉阳。6月22日至24日,由武汉长客基地生产的编号为C15、16和18号首批3列18辆车,以及1辆工程牵引机车,先期通过平板车运输至汉阳,再利用两台400吨重的吊车,将这些车辆吊装至地下11米的升官渡停车场出入线轨道,并完成列车拼装。
    “这至少为3号线列车调试和运行省了3个月工期。”武汉地铁集团建设总部车辆部经理朱圣瑞说。
    图为汉产地铁组装线。记者周迪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11: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市开展智慧城市应用设计和创意比拼
2015年07月03日 07:00:18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 0
    昨日,“武大吉奥杯”第二届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与创意设计大赛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武汉大学举行。这次比赛是以“武汉市政府公开数据服务网”为技术平台,利用该网站的政府公开数据作为比赛素材,开展智慧城市应用设计和创意比拼。
    此次赛事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等机构主办,武汉大学、武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旨在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需求,联合“智慧城市”相关产业联盟,围绕“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和创意,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发挥研究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相关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智慧城市”理念向全社会的传播与普及,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继北京、上海之后,今年4月30日,武汉市政府公开数据服务网(www.wuhandata.gov.cn)面向社会开通运行。该网站整合48个市直政府部门700余项公开数据或服务资源,向社会公众提供642项可下载数据、7项数据地图服务和25个APP应用,是目前全国覆盖部门、种类、形式、服务最全、提供数据单位最多的政府公开数据服务网。
    据悉,比赛期间将安排智慧城市技术论坛、企业参观、展览展示、招聘宣讲等活动。(记者唐煜 通讯员鲍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11: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航空工业产值已超50亿
2015-07-03 01:18:02 来源: 长江商报(武汉)
分享到:
0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 (记者 周舜尧 胡梦)“田长霖论坛”是华创会品牌活动之一,每年都会围绕不同主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合作交流提出意见建议。昨日,2015全球华人航空产业论坛暨第六届田长霖论坛在武汉举行。

今年该论坛聚焦“中国航空业发展”的主题,来自航空产业界人士和武汉通航企业代表们等150位嘉宾参会。

据介绍,武汉市围绕“工业倍增”计划,培育和引进一批航空制造项目,已具备无人机整机生产能力,航空服务业正在兴起,航空维修、部附件维修和零部件制造初步形成产业特色。全市航空工业总产值已超过50亿元。

在“十三五”时期,武汉市航空业将重点发展“四机一器”,即干支线飞机维修及零部件,直升机组装制造,通用飞机组装制造,民用无人机设计制造,以及特种飞行器制造。

作者:周舜尧 胡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11: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经济带国际人才论坛2日在武汉举行

发布时间: 2015-07-03 10:26:3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振华 韦永龙  |  责任编辑: 雷滢
中国网武汉7月3日讯 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第15届“华创会”长江经济带国际人才论坛7月2日在湖北武汉举行。

据介绍,为推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长江流域沿线省市人才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投身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第15届“华创会”首次邀请了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代表参会,共谋发展大计。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他把东中西部天然连接在一起。同时向西与“一带一路”经济带连接,形成我国东西双向开发开放的新格局,为国家与企业发展带来新空间。

据了解:华创会,是全球华人一年一度交流聚会的大舞台。今年更是吸引了1100余名华侨华人杰出人士前来参会,十五年来,华创会得到了中央各部委大力支持和全国各省市积极响应。这里已成为海外华侨华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大批海外华侨华人来到中部,融入中部。他们有300多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数千人入选各省市人才计划。研发了世界第一个超长距离波分复用传输系统的QTERA公司创始人、“千人计划”入选者曹祥东;创办锐科激光公司并成功实现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的“千人计划”入选者、留美博士闫大鹏;获得美国“白宫总统教授奖”的机械工程学专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刘胜;解决自主品牌“汽车芯”问题的东风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千人计划”入选者周剑光博士等带来的项目,均在中部省份落户生根。十五年来,华创会引进人才和技术项目2000多个,落地企业30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

在昨天的论坛会上,政府部门领导与专家齐聚一堂,畅所欲言。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副局长陈皓,武汉市委组织部长杨汉军,重庆市人才办主任谢礼国,分别代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围绕“加强区域人才交流合作,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发表主题演讲。陈皓说:“把上海建设成为更具影响力城市,成为国际人才聚集地就必须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沟通与交流”。杨汉军说:“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城市,我们要积极响应人才交流合作倡议,深化与其他地区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发挥武汉上下串联的中间作业。”谢礼国说“重庆作为长江下游地区经济中心,应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其他城市共同制定人才发展整体规划,打造共生、共存、共赢的人才开发模式。”

此次论坛还特邀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及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经武,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光谷人才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吴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兼主任、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王辉耀,中央“千人计划”高层次外国专家项目入选者、比利时专家弗朗西斯?沃波特,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联思普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靖峰,武汉光谷咖啡创投有限公司企业法人兼总经理李儒雄等6位知名专家和高层次人才代表参加,大家围绕“长江经济带与人才支撑”、“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国际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天使投资与人才创业”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14: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落飞


    武汉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数据应该不对吧?怎么这么高,好像只有500多,是不是财政总收入啊?财政总收入的话又有点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15: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eternalshi


    杭州,武汉已经超了广州了
落飞 发表于 2015-7-4 09:31



    你这里应该用登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17: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600米级超高建筑对比

本帖最后由 clw55 于 2015-7-4 18:04 编辑


为了方便理解,很想把国内600米级的建筑的参数做个对比,可惜能力有限,先做一个,试图抛砖引玉
因为复制上来版面重新编排痛苦,直接贴图并附上源文档,希望有识之士编辑更正
PS:其中数据谬误百出,并非要黑某座楼,只是因为无知,希望有识之士指正

从图中看,上海中心某些参数意外的高,152亿的造价可能也与之有关,不知是否表明其设计方案不经济
武汉中心屋顶是610,不是510,下次再改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17: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中心的难度应该比这几个要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0 13:58 , Processed in 0.05706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