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江城落梅花

2015年6月15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5 10: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名单的通知
     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名单

1.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4.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山片区

5.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6.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广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4.大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5.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6.重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7.济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哈尔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石家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3.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4.马鞍山慈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5.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0: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6-15 10:42 编辑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去贵阳考察,这估计也是个答案
  苹果亚太数据中心拟落户贵州
中新网贵阳6月11日电 (记者 杨茜)“苹果公司将进一步密切与贵州的沟通交流,与贵州省和富士康科技集团一道,共同推动苹果公司亚太数据中心落户贵州。”11日,苹果公司副总裁丽莎·杰克逊在贵阳如此说。

丽莎·杰克逊十分赞赏贵州省致力于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丽莎·杰克逊说:“这次到贵州,充分感受了贵州人民的热情好客,亲身体验了贵州的青山绿水,留下了深刻美好印象。”

丽莎·杰克逊认为近年来贵州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钦佩,特别是注重数据安全和发展、注重挖掘数据价值的理念与苹果公司不谋而合。

丽莎·杰克逊提出,将进一步密切与贵州的沟通交流,与贵州省和富士康科技集团一道,共同推动苹果公司亚太数据中心落户贵州,为贵州加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陈敏尔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和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对丽莎·杰克逊一行到贵州考察表示欢迎,向苹果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长期以来给予贵州的帮助和支持表示了感谢。

贵州作为中国西部内陆省份,生态环境良好,能矿资源富集,民族文化多元,地下多宝藏、地上多风光。为把地下地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近年来贵州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教育事业发展,逐步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0: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市道路总长超5000公里

    本报讯(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叶火生)11日,由市城管委组织编写的《武汉道路》新书发布。时隔10余年,武汉史上范围最广、类型最齐的道路普查成果全部囊括其中。武汉到底有多少条路?几座桥?哪个区的道路最长?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2000年,我市曾进行了一次城市道路设施的普查,相关数据印刷成册。进入21世纪,城市基础设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市城管委于2011年起,开始酝酿重编《武汉道路》工具书。2012年,包括7个中心城区、4个管委会、6个新城区在内的全部17个城区道路桥隧,成为新一轮普查对象。普查、勘查及编撰工作历时2年。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市共有道路4496条,长度达4994公里,面积为8620平方米。仅长度就接近2000年1762公里的3倍;桥隧572座,长度达282公里,是2000年39.4公里的7倍多。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称,虽未进行最新统计,但可以确定的是,全市道路总长度已突破5000公里,若以武汉至北京单程1200公里计算,相当于京汉两地往返两个来回还要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0: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联想确实要加油了,营销上多向小米,华为学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0: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工之父”朱九思辞世
“两件半事”改变了华科

    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王潇潇
    痴情教育,大胆改革
    “九思时代,奠定了学校后来几十年学科发展的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这样评价老校长朱九思。
    朱九思1916年生,江苏扬州人。中学毕业一年后,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取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第二年转入外语系学习。
    从1953年任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筹委会副主任,到1984年卸任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朱九思在学院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
    1977年华中工学院党委给邓小平写信,呼吁实行大学理工结合;办成教学和科研中心;发展研究生教育。“逐级是汇报,越级是告状。”华中科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海春评价此举为“非常大胆”:“在1977年,这样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朱九思1979年去美国和日本考察高等教育之后,更坚定了改革的想法。在他的带领下,华中工学院成“文革”后我国第一所进行全面改革的大学,这也为后来崛起奠定了基础。
    不能办文科就先办研究所,一次不行就继续努力。1983年华中工学院历史上首次筹建的文科专业——新闻学专业获批。这是“新闻界的新闻”。学院当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先后三次向教育部递交“请示报告”。他晚年在一篇回忆录中自述:“我是人不是铁,我也害怕,但我又是院长,又是党委书记,在大干的时候要大干,不要畏畏缩缩,怕这怕那,否则就一事无成。”
    昨日的华中科技大学一如从前,高大的法桐、清凉的林阴道,莘莘学子正在校园内忙着拍摄毕业照。“华工之父”朱九思辞世的消息,师生一夜之间几乎都知道了。“我知道他特别喜欢树木,所以华科才有森林大学的美誉。”数学与统计学院一个大二学生向记者表达了对老校长离去的哀思。而在水果湖张家湾小区,朱九思生前居所,在三楼简朴的居室里,子女们围坐灵堂寄托哀思。朱九思的弟子、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导沈红教授正忙着从北京搭机回汉,她和许多朱九思弟子一样急匆匆赶回武汉,希望见上恩师最后一面。
    据悉,朱九思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6月17日(星期三)上午9点在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
    引进人才,精诚开路
    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执政华中工学院的朱九思,在认识到理工分家带来的弊端后,开始带领华工转型,较早地办起了理科、文科等院系、专业。
    朱九思的“广积人”的口碑,闻名全国。得知钱伟长有意离开清华,他有意邀请其出任华中工学院院长。
    当时,多所高校都在“抢夺”钱伟长。他后来出任上海大学(原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多年后,朱九思谈起这段往事,难掩遗憾。
    然而,钱伟长虽没有出任华中工学院院长,但做了学院的兼职教授,学院在其指导下,建立了力学系。
    后来,钱伟长在《八十自述》中,记载了在华工的数次演讲。其中还透露:“由华中工学院朱九思院长大力支持提供条件,使我于1981年在庐山,编写讲义约40万字……”“在对待人才问题上,老领导朱九思事必躬亲,精诚之至。”
    原华中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梅世炎介绍,为了筹建建筑学专业,朱九思真是煞费苦心。他首先从外单位将黄兰谷挖来作为学科带头人,后来又诚聘黄康宇、蔡德壮和张良皋任兼职教授。有几次朱九思还带着他去黄康宇家看望和拜年。后来,朱九思和黄康宇还结为至交。
    清华大学建筑学家周卜颐曾应邀到华工“避乱”。朱九思特意安排他在学校居住,并多次过问他的生活状况,想将他留下。和周卜颐同来“避乱”的陶德谦,是建筑学的新秀,也被安排住在西一区的新宿舍。当时朱九思还想将南京工程院的郑光复挖来。天津大学的建筑学家童鹤龄曾受迫害,离开天津。他几次来校,朱九思都待以上宾,热情欢迎他们来校“聚义”。
    我当校长时主要做了两件半事:一是提出了发展新思路——走综合化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二是采用超常规的办法广揽了一大批人才;半件事是植树造林。
    ——朱九思
    声 音
    杨叔子眼中的朱九思
    树比房子重要
    本报讯(记者杨佳峰) 杨叔子院士听到消息后十分悲痛,他说,朱九思院长有三个“本”,即“教人为本、教学为本、教师为本”。文革时期,别的学校是“斗批散”,华工是“广集人”,华科能有现在的发展,人才的汇聚,离不开朱院长当时对于人才的重视与集中。没有他,学校就没有这个基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朱九思知道教师的重要性,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朱九思先生有一句名言:“高等学校研究这,研究那,怎么能够不研究自己?”
    说起自己与老院长之间的情谊,杨叔子很是感谢朱九思对他的关心。当时朱校长知道杨叔子在基础理论方面是优秀的,但是对实际的了解不够,所以让杨叔子去上海机床厂学习了一年(1962-1963),让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发展。1981年,杨叔子在朱九思的支持下去了美国的威斯康辛大学,一年后他回到华工,想做有关人工智能、故障诊断、时间序列分析方面的科学研究。朱九思免除了他的行政工作,为他调整了实验室,组建了新的团队。所有归国的教师,朱九思都一一谈话,问他们有什么需求。
    杨叔子说,朱九思对华科的贡献一是人,二是树,他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是树重要还是房屋重要?”在朱九思眼中树产生的是氧气,而房屋产生的是污染。可以说没有朱九思就没华科“森林学校”的美誉。
    建新闻系,制造“新闻”
    一个纯理工类大学也开新闻系?1982年,朱九思四处招揽人才筹建新闻系的时候,甚至引起新闻界的轰动,被戏称“制造新闻界的新闻”。
    新闻系退休教师李白超先生回忆:“1982年,朱九思执意办新闻系,一位副院长问九思:你想办新闻系,我们学校哪有这方面的人才?许多人都知道朱九思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却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他曾任承德《群众日报》《天津日报》和《新湖南报》的副总编、总编。
    朱九思同志提出了新闻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初步设想:学生要学文史哲、地理、古汉语、经济学、经济管理、外语和科技知识,学完后实习半年,然后学新闻业务知识,学完再实习半年。作为理工科院校的新闻系要办出自己的特色。由于新闻工作实践性很强,我俩一致认为,请既熟悉新闻理论又有新闻实践经验的来新闻系当教师。新闻系的毕业生当教师,需要在新闻单位实习过。”
    时光如流,新闻系进入而立之年,早已升格为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由一个学系发展为四个学系,正副教授成群;陆续捧出论文、著作、教材一大批;科研成果纷纷得奖;每年就读学生数百人,教学科研水平居于全国同类学院的前列。当年人们对华工能不能办新闻系、该不该办新闻系的质疑,实践证明是多余的,学校是有能力办新闻系的,而且办出了特色。它凭借自己的优势,实行文、理、工相互渗透,培养出一批批复合型新闻人才,受到社会的欢迎。
    “只做了两件半事情”
    “我当校长时主要做了两件半事:一是提出了发展新思路——走综合化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二是采用超常规的办法广揽了一大批人才;半件事是植树造林。”对于自己在华科的30年工作,朱九思本人在《朱九思全集》中这样自谦的表示。
    华科1996级博士生肖海涛说,老校长留下的这些大树虽然是他的半件事,但却给了每个华科人最直观的记忆。“虽然他离开了,我觉得老校长依然在我们身边。”肖海涛回忆,数年前,他在校园讲堂听张良皋讲红学,不经意发现老校长朱九思正安安静静地坐在台下听讲座。他并不是坐在第一排,而是毫不起眼地坐在学生中间,离他的座位不远。很多学生平日只是听说过朱九思的大名,但是没有亲眼见过他。当他们得知,坐在身边的就是久仰的老校长朱九思时,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这一幕犹如昨日。
    医护眼中的朱九思
    病中仍爱读报
    本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黄冬香 刘坤维)“感觉就像自家长辈离开,朋友圈里全是怀念和追忆。”朱老离世后,此前负责照顾他的协和医院蔡春燕护士长心情很沉痛。
    朱老在综合科住院3年多,蔡春燕每天上班都特意去陪他聊几句。朱老年纪大,但思维很敏捷,每天做治疗时,都要让康复医师给他讲最近的国家大事。每天,护士还会给他读一小时报纸,所有头条新闻都要读,朱老最喜欢读的是《参考消息》和《长江日报》。“他很关注国家大事,教育动态也关心,尤其是教育制度改革和学校的动态。”
    前段时间,蔡春燕父亲过世,回来上班的第一天,朱老听说此事,特意安慰她,“你母亲还好吗?”蔡春燕语带哽咽地说,朱老这是在提醒她多关心母亲呢。
    医院综合科主任王朝晖与朱老结缘最久,前后为他治疗了5年。在她眼里,朱老非常顽强。年纪大后身体器官逐渐衰竭,朱老坚持与身体“叫板”,每次腿肿到行动困难,仍在医护人员鼓励下做简单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0: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景区团山路周五起封闭 年底恢复车辆注意绕行

楚天金报讯(记者解鸿震)楚天金报记者昨从东湖通道光谷段建设方光谷建设投资公司获悉,因东湖通道团山段施工需要,从6月19日至12月30日,东湖风景区团山路(鲁磨路至马鞍山森林公园北门)将全封闭进行道路改造施工。
即将于本周五起全封闭的该路段约1.2公里长,是众多光谷车辆穿行东湖风景区的常驶路线。具体来看,该路段是指从鲁磨路、团山路口的梦天湖东湖大酒店起,向东,沿着团山路,经白宫大酒店,直至马鞍山森林公园北门处。
光谷建设投资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该路段是东湖通道重要节点工程之一,将采用明挖法施工,修建下穿通道,并拓宽改造地面道路,然后接入正在建设的团山隧道。
据了解,团山段将全封闭半年多时间,加之此前,团山路向西延伸后的鲁磨路北段早已全封闭,以及植物园路已在按单双号通行,光谷车辆想穿行东湖至梨园方向,将有些“行车难”。当然,车辆可绕行鲁磨路,或绕行喻家湖路、喻家山北路等道路,至八一路延长线。不过在早晚高峰时段,喻家湖路因光谷高架施工,拥堵较为严重。建议车主出发前最好规划好行驶路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0: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征集“最美建筑” 近十年高颜值建筑可参选
发布时间: 2015-06-15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王亚欣 通讯员徐晨慧 向京京 实习生王雪晶)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一座城市,美的建筑能成为地标性景观。试想,纽约若没有帝国大厦,巴黎若缺少埃菲尔铁塔,都会失色不少。武汉近十年哪些建筑颜值最高,最能代表武汉?今日起,市城市规划协会、市规划编制和展示中心联合本报推出“2015武汉首届优秀城市建筑”评选,向全市“高颜值”建筑发出征集令。
  本次评选对象需是2005-2014年在我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竣工的建筑,包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大类别。其中,公共建筑包括教育科研、商业服务、医疗福利、文化娱乐、旅游服务、体育、客运、办公、会展等建筑(建筑群),居住建筑包括居住区等。大型市政桥梁工程等暂不纳入此次评选范围。
  通过专家评审、市民参与的方式,将决出 “武汉十佳城市建筑”10名,“武汉优秀城市建筑”20名,“我心中的最美建筑”3名,入围项目均将编撰形成《2015武汉首届优秀城市建筑图集》,市国土规划局将全程监督,保障评选公正性。
  参选单位和个人可通过“2015武汉首届优秀城市建筑评选”官方网站(http://jz.wpeh.com.cn/)下载《2015武汉首届优秀城市建筑申报表》等相关材料。申报材料报送地址为:武汉市江岸区三阳路55号江花综合大楼A座1410办公室。有关评选的相关问题请发邮件至architecture201506@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1: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xzbd000


    这些人一方面对外视野开阔,长期不回来对内视野狭窄,取长补短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1: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江城落梅花


    当时多花些功夫改造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1: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落飞


    貌似青山江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1: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xzbd000


    后面几家自主创新状况其实都差不多,比着提供环境真是必杀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1: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xzbd000


    民生哪一年竣工的?省图,白金郡宫,瑞华,璞玉,惠园大公馆,暂时想到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1: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落飞

美,很美!
是青山江滩吗?
大虾的片片让人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1: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落飞
夕阳西下的江边,这幅图真美,像洒满了黄金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1: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义务宣传员


   一个新闻里的,不是我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9 18:13 , Processed in 0.04156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