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6-13 13: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5-6-13 13:30 编辑
武汉不是京沪深,不可能把所有互联网资源掌控。
对与目前的武汉,要看到机遇和挑战并存。一位不切实际地主张武汉这个项目也要上,那个项目也要抓,一旦不落实,就埋怨武汉这不好哪不对,这显然是脱离了当前武汉的政治经济背景与环境。
五代GWY在中部的确存在忽视武汉的事实,这是我们不可左右的。虽然大大一直支持武汉,但掌控资源的FGW和GWY均不是这个思路。他们延续了过去西部重视成渝(如今加上一个西安),中部继续和稀泥,沿海重视三大极,适当给东北输点血的传统思路。但过去还有家宝给武汉一点地位,如今5代管家几乎就是继续和稀泥,继续重视肥肥,适当照顾豫州。
所以,武汉的大政治背景甚至不如四代第二个5年执政期。这就是大棋局,愤青们要懂得政治经济不分家,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至今不过时。要了解中国这个现实与实质。
其次,湖北省、武汉市的思路存在一定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湖北一旦书记不过问,则省长继续低调,常副就挑大梁,这对武汉不利。目前这个现状似乎没这么差,但有些迹象。小唐一走,武汉在省里失去了一个极力为武汉利益奔走的力量,这就难免让武汉失去一定的自主性。
勇哥来后,和省里关系显然和谐,但毕竟他缺乏一个特大城市主持工作的经验,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直接领导与管理经验,导致他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去调研,去补课。
因此,武汉目前属于一个调整期,即继续延续小唐时期主抓的那些项目和产业,这个勇哥做的很好,典型的曹随萧规。但是,毕竟中国经济形势变化急剧,老的东西需要继承发扬,新的产业、项目机遇也需要去抢抓。于是时不我待,这点勇哥的确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所以武汉这几个月的新项目引进几乎都是吃老本,当然经济形势恶化导致投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各地招商形势都很差。也不能怪谁。
只是,武汉目前需要赶紧调整思路,拿出应对目前经济严重下滑下的对策。再一个就是对各区提出新的要求,提出新的具体规范,尤其是产业定位布局、招商政策上,避免重复竞争,避免不切实际好大喜功的所谓招商引资。好好把城市经营与产业调整结合好,把城市管理好、经营好,这也是招商引资。毕竟资本和中高端人才是喜欢流向城市管理精细、政策法制环境规范、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地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