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29 09: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16.野芷湖立交~庙山立交段北侧5.9公里道路拓宽改造完成,排水工程完成2616.7 米(占比67%),南侧道路拓宽改造完成4.5公里,剩余1.4公里道路改造正在实施,排水边沟完成1664米(占比55%);武黄立交~珞喻东路段东侧2.2公里道路改造已完成,西侧2.2公里道路改造工程正在实施,钢筋混凝土基层完成1854米(占比96%),排水工程已完成。
17.珞喻路虹景立交桩基完成26根(占比86.7%),承台浇筑11个(占比64.7%),墩柱浇筑11个(占比73.3%),地铁围护桩成桩203根(占比60%),道路排水施工完成1250米(占比45%);喻家湖段已启动沿线设施迁改及主体施工期准备,已进行桩基施工;光谷大道段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及与各管线产权单位协调管线迁改方案。
18.按照市政府相关会议纪要,对工程沿线已储备用地、拟储备用地和其他性质地块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与工程沿线武昌区政府、洪山区政府、其他储备主体等的核实确认,在该项目沿线储备地块30块。委托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建筑分院有限公司编制该项目6块储备用地的储备咨询报告,东湖开发区土地储备中心正在对部分地块进行收储工作。工程沿线其他城中村地块的整治,按照政府有关会议纪要,由城中村所在区政府进行改造,卓刀泉立交以东地块的储备,根据市政府相关会议纪要,纳入武汉“资本谷”实施范围,目前东湖开发区、洪山区和中国地质大学已经组织专班负责该区域城中村拆迁和土地储备工作。
19.协助做好推进大东湖、汤逊湖生态绿楔建设。
20.已完成《大光谷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大光谷”板块空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1.综保区建设已完成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建项目面积15万平方米,正启动30万平方米建筑施工。已完成10公里市政道路建设;二期在建道路5公里,另有5公里道路建设即将启动。除已建成的必检项目外,在建项目包括综保区综合服务大楼、第二组电子类标准厂房、国际生物医药平台和保税展示交易配套设施,并已对园区规划和总体环境提升进一步完善。建设一期基础设施及BT项目。已完成一期5条市政道路建设并完成移交(巡场路一期、清风路、宗黄路一期、谭兴培小路、清风北路)。综合服务大楼已结构封顶,正进行内外装饰施工。建设管理自建项目。自建第一批厂房、仓库已投入使用,聘请了专业物业协助做好资产管理。目前,入驻电子厂房的企业共14家,入驻保税仓库的企业共3家。正抓紧推进第二批厂房、仓库、配套综合服务大楼及2号开闭所建设。制定综保区二期建设方案。将二期用地列入市新增建设用地项目数据库,正加紧推进征地报批工作。推进区外配套设施建设。引进省粮油、中外运等项目入驻综保区周边500亩配套物流园,促进网内网外联动发展。启动区外132亩科技配套区建设。
22.获批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积极发展创业服务业,创业主题咖啡增至11家,其中光谷创业咖啡5家,创客等新的创业服务业态正在显现,创业投资服务活动走向专业化规划化和网络化,正在组织编制东湖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23.推动争取在汉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试点,国务院已同意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选择部分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11月21日,国家联合发文《关于开展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财政[2014]368号),同意东湖示范区内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24.协助长飞光纤、天喻信息、华中数控、中冶南方自动化等一批企业完成股权激励方案设计、进入方案报批程序。同时促动长盈通光电、逸飞激光、日新科技等一批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股权激励代持基金已到位8000万元,为华工安鼎、烽火通信、烽火技术服务、虹信技术服务等4家企业提供了共计5245万元的资金支持,光迅科技正在申请3000万元的代持基金支持;将会同省高投创新基金募资模式,吸引市场资金参与基金运作,通过借款等方式扩大基金的支持范围,促进更多企业(包括优秀民营企业)开展股权激励。
25.配合市发改委实施首批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的8个项目;抓紧完善第二批项目。
26.起草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专业园准入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拟于近期召开“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建设工作推进会暨首批专业园区挂牌启动会”,会议将重点听取各园区发展情况,研究审议《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专业园准入办法》,部署2015年“一区多园”建设试点重点工作,已制定相应会议方案,上报市政府。
27.支持企业申请国家、省级和市级科技创新项目超过1000项,已获批超过200项,支持金额超过1亿元。
28.2014年东湖高新区内企业获新认定省级技术创新平台26家。
29.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获科技部批复落户光谷。武汉智能装备、国家(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等2家工业技术研究院完成企业注册,企业化运作工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达5家。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855户,同比增长62.33%,其中新登记科技型企业4293户,平均每个工作新增科技型企业22家。新组建生物技术等7家专业孵化器,创赢咖啡等2家新型孵化器,跨境电商等2家加速器,孵化器(加速器)总数达到44家,新增孵化器(加速器)面积54.5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355万平方米。新升级武汉光谷新药、高科医疗器械两家国家级孵化器。
30.与中国科学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对接,促进院地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