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19 14: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层设计,让护湖有法可循
“不仅市区现有的40个湖泊,辖区内的166个湖泊,也一个都不能少,湖泊面积一寸也不能缩小!”危机之下,保护湖泊渐成共识,武汉市委提出如此愿景。
“在武汉保护湖泊的顶层设计中,法规建设和划定‘三线一路’是最大的亮点,一个是让护湖有法可循,一个是让护湖行动有的放矢。”武汉市湖泊管理局湖泊管理处处长王学立说。所谓“三线”,是指湖泊水域蓝线、环湖绿化绿线和湖泊周边建筑控制灰线;“一路”是指环湖路。“三线一路”为全方位湖泊保护提供了“生命线”,并勘界立桩进行保护。
划定“三线一路”的目标在于“锁定岸线”,在地图上为湖泊“安家”,不让填湖悲剧重演。然而从房地产开发的“虎口”“夺湖”,显然不会顺利。因为土地经济的巨大诱惑,无论是湖岸沿线的开发商还是沿线街道办,都不愿意将湖泊沿岸的土地划入“三线”范围。
后官湖“三线”制定过程就是一场拉锯战。先是沿湖街(乡镇)认为一些湖边塘、低湖田不应该划入蓝线内,再是划定绿线时遇到的问题更多、阻力更大。按规定,绿线距蓝线不少于300米,因此不少建设用地被划入绿线控制范围,甚至一些已经出让的土地,也需要开发商退还,而在后官湖区域,土地出让价格达到每亩百万元,划定“三线”就动了当地政府的“奶酪”。
在位于后官湖蔡甸街彭家山村段,按照“三线”规划,要收回区政府已出让给开发商的3.5公顷土地还湖,开发商坚决不愿意退让,蔡甸区政府经过多次艰难谈判,才与开发商达成一致,退还湖面。
2014年岁末,武汉市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全市166个湖泊家底盘清。相比2005年武汉市水资源普查确定的779平方公里湖面,蓝线的划定让全市湖泊面积“长大”了近90平方公里,相当于约3个东湖的面积。
全民监督,市区湖泊不再纳污
“如果把城市和湖泊比作一对恋人,那么现在武汉的湖泊保护到了全城热恋的阶段了。”武汉市湖泊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高山说,“在武汉,老百姓不能容忍破坏湖泊的行为。”
成立于2010年的“爱我百湖”志愿者组织,目前已有成员上万人。在过去的4年里,这个组织曾成功制止了破坏塔子湖、龙阳湖、沙湖等湖泊的违规行为,其组织的“东湖排污口大调查”,解决了半侧山排污口的老大难问题,每天减少2700吨污水排入东湖。
武汉市水务局污水管理处处长王赤兵介绍,武汉市计划投资108亿元,基本实现“一张干网全覆盖、两江水源得保护、三镇湖泊不纳污”的目标。目前,武汉市动工改扩建污水处理厂7个,目前已经完成了1个。全部完成后,污水日均处理能力将从188.5万吨提升到280万吨,基本满足全市污水处理需求。
“水质的改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不得。”武汉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黄天荣说,武汉正在进行湖泊水网连通建设,打造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效果会慢慢展现,但指望在短时间内看到根本性的成效,想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