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盘龙发展

复兴大武汉 《小康》杂志大幅度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0 20: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未来十年我们的发展如何,{:5_118:}真心希望能够真正做大做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0 20: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10年后武汉就会大变样。
近几年发展明显提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0 20: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 我大武汉{: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造”如何重振雄风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2014-10-09 11:34:46 来源:《小康》  
  百余年的城市发展进程印证了工业兴衰与城市命运休戚相关,武汉发展大工业,自有其逻辑,在复兴之路上武汉将如何锻造出新的“武汉造”?

  文|《小康》记者 尤蕾 武汉报道

  提前进入万亿俱乐部,对武汉来说并非难事。

  2014年第一季度,武汉GDP突破2000亿元,成为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增幅上扬的城市。上半年,其GDP达到4560.79亿元,相当于整个2009年全年的GDP。

  这张成绩单距离“工业倍增”计划提出整整三年。“工业倍增”计划开始在武汉“开花结果”。曾经武汉以工业优势“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现今,武汉在复兴之路上将如何锻造出新的“武汉造”?

  重塑工业的“武汉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0: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提出“工业倍增”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得到诸多不解与质疑。

  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中西部地区要改变只有工业发展后才能发展服务业的观念。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在内的全国具有中型规模以上的城市都将发展着力点对准了现代服务业。而武汉则反其道而行之,依然在工业上狠下功夫。

  2013年湖北省两会分组讨论会上,武汉市周边的一些中小城市向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发问:“你们已经够强大了,为何还要发展工业,抢我们饭碗?”

  对此,唐良智回应,只有实体经济起飞了,现代服务业才可能发展。事实上,从国内发展的轨迹上看,现代服务业发达的经济强市首先靠的都是工业崛起。“工业强市”是唐良智始终坚持的一条“真理”。

  其实从武汉的几度沉浮也能看出,工业因素起到了主导性作用。武汉是全国唯一一个和“大上海”共同冠以“大”字号的城市,之所以它能够在全国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是源于近代工业在武汉的发轫与勃兴。

  1861年汉口开埠,张之洞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督鄂期间,张之洞在武汉开展洋务新政,大办实业,建立了一系列现代化工厂,为武汉奠定了较为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一度“武汉造”成为最高水平工业的代名词。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工业经历了3个节点,即“一五”、“二五”时期;上世纪70年代末轻工业崛起;上世纪90年代初两大开发区成立。尤其是在第一个时间节点上,在前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工程项目中,8项落户武汉,包括现在依旧雄风不减的武钢、青山热电、长江大桥、武重等。在上世纪70年代末,武汉引进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引资项目,一米七轧机落户武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0: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武汉,也在新一轮工业浪潮中不可避免地遇上了新问题——向新型工业化转型。而未能及时华丽转身使得“大武汉”一度沉沦,2002年和2003年,武汉的综合实力已滑至14位。

  百余年的城市发展进程印证了工业兴衰与城市命运休戚相关,武汉发展大工业,自有其逻辑。

  2011年元月,“十二五规划”开局第一年,此时不少地方离弃实体经济的风头正劲,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却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抓住工业这个“牛鼻子”的理念,在他看来,这才是武汉走入全国前列的硬实力。

  是年,武汉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顶层设计上,制定了实现目标的五大计划,包括工业倍增、服务业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建攻坚和国际化水平提升。其中,工业倍增被列在五大计划之首。

  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提出,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0亿元,五年工业投资累计超过8000亿元。随后在5月份,武汉工业倍增各项目标指标大幅提高,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合格值由原定的17%调至20%,上调了3个百分点;挑战值由19.9%调至30%,上调10.1个百分点。另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挑战值上调近250亿元,上调了5个百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0: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武汉市上述目标又被调高到2016年2万亿元。

  唐良智直言,从更长远看,武汉工业总产值至少要达到3万亿元,加上武汉周边地区工业大发展,武汉才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在实施的工业倍增计划无疑使武汉站到了第四次大发展的时间节点之上。

  不过也需要看到,武汉市“逆势而上”发展大工业,尤其是在全国总体经济增速下降到个位数,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许多传统产品市场接近饱和的背景下,工业发展依然会遇上“瓶颈”。

  对此,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接受《小康》采访时为工业倍增计划支了招:“要实现工业倍增目标,一要以市场为导向,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和产品上,对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的产品则要大胆地做减法;二要加强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板块的统筹协调;三要密切与服务业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建设攻坚、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的关系,优先满足它们的需求;四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做大相关产业。”

  工业再布局的“武汉思路”

  据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经信委”)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自2011年工业倍增计划实施以来,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逐年突破7000亿、9000亿、10000亿元大关,2013年实现10394亿元,增长18%,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工业对武汉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连续三年保持在40%以上。

  三年间,工业倍增的“武汉思路”使得江城“连蹦带跳”地完成工业布局与发展的惊人一跃。

  “武汉搞工业倍增,主战场并非在中心城区,随着该计划的推进,工业发展载体不足和空间布局不优曾经困扰着武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说,武汉周围的六个郊区,现在称之为远城区成为承接工业的主战场。

  2012年,武汉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均衡发展“三镇三城”,6个新城区“独立成市”。吴传清介绍称,目前对于老城区工业进行考核的只有青山、洪山和汉阳三个区。武汉中心城区的工业外迁,各个远城区定位明确,各司其职,武汉发展现代工业的布局已渐趋成型。据武汉市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2013年,6个新城区和3个跨三环中心城区分别建成20平方公里和10平方公里工业倍增发展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0: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产业聚集区框架基本清晰。

  在青山—阳逻—左岭,为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阳—蔡甸—汉南,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消费类电子和家电产品;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洪山—江夏,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在东西湖—汉阳黄金口,打造食品工业聚集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

  同时,武汉还对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东湖高新(600133,股吧)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扩容。两大开发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分别找准了自身定位,前者成为世界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后者则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千亿元汽车产业基地。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做强汽车产业的同时,也开始多条腿走路,根据规划,到2015年,开发区将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商贸物流六大千亿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占比将降至50%以下。

  在配套设施建设上,高铁贯穿武汉,新港、空港建设都将提升武汉的城市功能,以此为武汉工业倍增提供强大的交通网络支持。

  谈及工业倍增的主要措施,武汉经信委表示,在制定工业倍增计划之初,武汉市就给出了清晰的支持政策。自2011年起,武汉市级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加到1.7亿元,以后每年新增3000万元,到“十二五”时期末达到2.9亿元,以贴息和无偿资助的方式用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支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对于各区新引进的10亿元以上项目形成的税收,到2015年前市级留存部分全额返还给所在区。此外,武汉市还努力加强工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工业招商引资、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在资金上对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除此之外,武汉市还着力推进技术创新,保障工业用地供应、90%以上工业用地用于工业园区,大力实施“黄鹤英才计划”、“3551人才计划”,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以及开拓市场,对产业配套体系进行完善,推动工业园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0: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板块的“武汉烙印”

  越来越多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汽车、空调、服装等大众工业品打上新“武汉造”烙印。新“武汉造”距离张之洞实业兴汉整整120年,当下,武汉工业已经烙上了鲜明的“武汉烙印”,工业倍增计划亦进入了“快车道”。

  今年4月28日,TCL集团子公司华星光电携手湖北省科投,投资160亿元,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第6代显示面板生产线。而就在半年前,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老朋友柳传志创立的联想在武汉投产,第一个月就有超过100万台手机和平板电脑下线,现在平均一秒钟全球就有6台联想产品售出,其中一台便是“武汉造”。

  2013年12月30日,武汉市政府在年内的最后一次常务会上敲定“大临空”、“大光谷”、“大车都”、“大临港”,构成武汉工业倍增的四大增长极。

  这四大板块就像四驾马车,正在助力武汉工业实现腾飞,“大光谷”和“大车都”因其“武汉造”的印迹尤为明显更受外界瞩目。

  夜晚的光谷步行街散发着浓郁的异国风情,在武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显得时尚、前卫。这似乎隐喻着光谷的国际化和开放性。白天的光谷,新近加盟武汉的新成员忙碌的事务是与传统制造业大不相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引领着武汉融入新技术革命浪潮之中。

  位于武汉市东南部的“大光谷”板块,建立之初就将自身定位于武汉市区域创新的核心区、经济转型的先行区、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与其他地方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相比,武汉光谷特色最鲜明,发展速度最快,产业链最完善,空间层次最合理。”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接受《小康》采访时如是说。

  武汉电子信息产业以“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为重点,形成以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与设备、移动互联和显示器4大产品为主导的现代信息产业基地,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0: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武汉经信委提供资料显示:2013年,在光纤光缆领域,长飞光纤、烽火通信(600498,股吧)光缆产量达到2877.5万芯公里,单企产量在全国分别列第一和第三;在光通信系统和设备领域,烽火通信在全国光器件市场占有率达到60%;在移动互联领域,联想实现手机产量1000万部;在显示器领域,冠捷等企业显示器产量达到1370万台。

  此外,对于武汉人来说,光谷不仅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策源地,光谷生物城的建成更丰富了光谷的产业结构。2010年10月,美国知名制药巨头辉瑞公司进驻光谷,成为首家进入光谷的世界500强企业。随后,德国拜耳、法国赛诺菲巴斯德等医药企业先后在光谷落户。据了解,目前,世界500强的13家生物医药公司中,已经有8家选择了光谷。光谷生物城产业规模已可比肩上海张江高科(600895,股吧)与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迅速跻身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前三甲”。

  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的想法,“大光谷”将成为国际科技体制改革的综合试验区。根据规划,到2019年大光谷板块工业总产值应突破1万亿元。

  武汉还有一个梦想被提及最多,那就是建立“大车都”。在去年召开的全球汽车论坛中,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贾耀斌表示,面对世界汽车发展的浪潮,武汉已将汽车产业作为最大的支柱产业加以规划、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预计到2019年,一个大规模、全链条、占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产业兴盛、配套完善、生态友好的大车都将在武汉诞生。

  作为武汉本土汽车品牌代表的东风汽车(600006,股吧),也在搭乘“大车都”的东风在这场汽车浪潮中将自主品牌做大做强。据东风汽车有关部门在书面回复《小康》采访问题时提到,今年上半年,东风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实现127.1万辆, 同比增长13.4%。 此外,东风汽车为武汉打造“大车都”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上半年,东风汽车公司武汉基地汽车生产量达56.34万辆,同比增长24.58%,占武汉市总体汽车产量的60%;工业总产值达745.2亿元,同比增长23.81%,占武汉市汽车及零部件产值的61%。

  目前,武汉市入驻了标致、雪铁龙、雷诺、本田、通用、东风风神6大汽车品牌,神龙3个工厂、东风本田2个工厂、东风风神2个工厂、上海通用和东风雷诺武汉工厂等9家整车厂,整车产能已突破230万辆,预计到2016年武汉将形成300万辆整车产能。

  对于武汉“大车都”的建设,吴传清提醒道,武汉以家用轿车制造为主,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肯定还有很大需求。“但是,这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将来也会出现产能过剩,汽车如何从低档向高档发展,如何向新能源汽车发展,都需要武汉进一步谋划。”

  在武汉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大临港”和“大临空”作为增长极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去年12月30日《武汉市大临港板块综合规划》出台,提出要以阳逻港为中心,在该市东北部127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打造一座“临港新城”。为解决武汉阳逻港周边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网“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的难题,该《规划》提出要建设江北、江南两条铁路线,分别连接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新建新港高速公路、临港大道,推进天阳公路、江北快速路等建设。到2019年,这一区域的工业总产值需突破5000亿元。

  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也在去年10月成立,东西湖区、黄陂区将建立联动发展运行机制,与孝感市孝南区共建“大临空”板块。其中,武汉市内范围面积为950平方公里,孝感市孝南区约150平方公里。如今,这一板块已形成以食品饮料、烟草、建材及市场物流、旅游商贸等为主的产业格局。

  在武汉“再造工业”的进程中,不再是简单的项目齐上马、规模大扩张了,而是一条崭新的产业链条逐渐明晰,新型工业化的能量正在发生聚变,《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预言,第三次工业浪潮即将席卷而来,以机器人、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一轮制造业的爆点在武汉已萌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0: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治庸问责”之变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2014-10-09 11:39:31 来源:《小康》  
  治庸问责3年多来,为着力治愈得过且过,工作推进不力,创新能力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业绩平庸,谋人不谋事,纪律涣散,贪图享受,“走读”现象严重这十大“官场病”,武汉市正多管齐下,在“电视问政”的荧屏之下,将这场“吏治风暴”进行到底

  文|《小康》记者 尤蕾 武汉报道

  作为“四大火炉”的武汉,从2012年至今,每到最为炎热的7月,官场的“烧烤模式”就会开启。

  7月2日晚上8点整,武汉“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电视问政”期中考如约而至。首场“考试”的考题是“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城市治理”,9位区(工)委书记应考,这也是“电视问政”开播以来,各区委书记第一次被“拷问”。

  公众的提问并没有因为场上出现新面孔而手下留情。在东湖落雁岛景区有一座被人们戏称为“拆坚强”的违建餐厅,十年来,在拆与建的怪圈中竟然由木头结构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面对这座越拆越坚固的违建,问政嘉宾现场举起了“哭脸”牌——不满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0: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拆了建建了拆,反而越建越牢固,是怎么回事?莫非有后台撑腰?”有人对此犀利发问。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卫国现场解释,餐厅老板只是一个普通村民,对于类似这种历史成因比较复杂的违建不能简单地一拆了之,“必须拿出彻底解决办法”。随后,面对主持人两度追问,现在究竟要如何处理水上违建,张卫国当场表态,将按照相关条例和法规,要求业主迅速整改,自动拆除,逾期不拆,将强制拆除。

  在电视问政特约评论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看来,首次出场的9位书记没有像以往接受问政的官员那般,首先道歉,然后承诺整改,而是直面现实问题,正视历史遗留问题,这是此次电视问政最大的进步。

  截至目前,武汉市共举办34场电视问政活动,有20名市领导、67名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先后作出整改承诺,曝光问题280多个,333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促进政府建章立制60余项。

  “电视问政”已经成为治庸风暴中的“重头戏”,它使得治庸问责得以落地生根。

  现场问政:曾问到官员流汗

  2011年4月6日,武汉市委召开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掀起了一场治庸风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0: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武汉GDP达到了6762.2亿元,年均增长14.3%,经济实力跻身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第一方阵。但是同年3月,一份《武汉市投资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的调查报告却暴露出武汉经济发展背后的隐忧,行政、法制、财税、金融、人文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存在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0: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警示那些招商的官员们,必须及早转变角色,在争夺的过程中,要学会放下官员的身段,更多地培养业务员精神。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打动客户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0: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干部队伍中的慵懒散漫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武汉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障碍。

  痛定思痛,武汉市委作出判断,打造全国最优投资环境、全国一流城市环境,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干部是第一要素,作风是第一保障。 武汉市委在前述会议上宣布实施“治庸计划”,在此次会议上,由8个案例构成的一段视频直指武汉投资环境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相关负责单位和人员指名道姓,一些人看得坐不住了。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称,治庸风暴必须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武汉市上上下下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干部。

  当年5月,武汉市公布了首批十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并通过新闻发布会,由各责任单位“一把手”集中向社会作出对上述问题限期整改的公开承诺。为检验承诺兑现效果,武汉市“责任风暴”“治庸计划”工作办公室与武汉电视台联手,于2011年11月22日到25日连续推出了四场“电视问政”,首场“电视问政”中有4位市领导和12位责任单位负责人被现场问政。鉴于节目播出后引发的强烈社会反响,武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将“电视问政”常态化,这标志着“电视问政”在治庸问责风暴中作为一种长期机制被确立下来。

  该节目在具体问题的操作层面上对各部门主管进行拷问与问责,它将治庸问责风暴立体地呈现在公众面前,通过媒体这一载体,倒逼政府各部门一诺千金。毋庸讳言,“电视问政”实际上是这场“吏治风暴”的延伸与拓展。

  在“电视问政”中,作为承诺单位的市领导和区、部门领导在演播厅现场与市民、评论员面对面。节目全程设置12个基本环节,包括一诺千金、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特别阐述、共同关注、场外互动、3G连线、典型引路、嘉宾再诺和百姓心声等。在节目中还设置了“哭脸”和“笑脸”牌,市民代表选择其一对被问政官员的表现进行评判。

  “电视问政”在年末拷问政府部门对于承诺是否兑现的形式被形象地称为“期末考”,从2012年开始,“电视问政”新增了每年7月初的“期中考”。各个部门一把手不能以任何理由躲避“电视问政”,也不能派出副手敷衍塞责,纪委强制命令:节目直播当天不准请假,严禁出国考察。

  应考,一度成为走进直播间官员的尴尬事。2013年“期中考”第一场,武汉公安交管局局长李顺年第一个上场,也成为当场最受“煎熬”的官员。现场播放了4段短片,红绿灯设置不合理、电动车胡乱穿行、交警贴罚单后又偷偷撕下、车检用一包烟就能买通。看着短片的李顺年脸涨得通红,汗越出越多。随后,主持人让李顺年选择一个哨子作为礼物,他选了金哨。然而出于交管部门践诺不力的不满,有观众向李顺年发难,提议将金哨换成黑哨。中场休息时,电视镜头中的李顺年低头、用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用力甩在地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7 03:46 , Processed in 0.031844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