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10 20: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武汉经信委提供资料显示:2013年,在光纤光缆领域,长飞光纤、烽火通信(600498,股吧)光缆产量达到2877.5万芯公里,单企产量在全国分别列第一和第三;在光通信系统和设备领域,烽火通信在全国光器件市场占有率达到60%;在移动互联领域,联想实现手机产量1000万部;在显示器领域,冠捷等企业显示器产量达到1370万台。
此外,对于武汉人来说,光谷不仅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策源地,光谷生物城的建成更丰富了光谷的产业结构。2010年10月,美国知名制药巨头辉瑞公司进驻光谷,成为首家进入光谷的世界500强企业。随后,德国拜耳、法国赛诺菲巴斯德等医药企业先后在光谷落户。据了解,目前,世界500强的13家生物医药公司中,已经有8家选择了光谷。光谷生物城产业规模已可比肩上海张江高科(600895,股吧)与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迅速跻身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前三甲”。
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的想法,“大光谷”将成为国际科技体制改革的综合试验区。根据规划,到2019年大光谷板块工业总产值应突破1万亿元。
武汉还有一个梦想被提及最多,那就是建立“大车都”。在去年召开的全球汽车论坛中,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贾耀斌表示,面对世界汽车发展的浪潮,武汉已将汽车产业作为最大的支柱产业加以规划、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预计到2019年,一个大规模、全链条、占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产业兴盛、配套完善、生态友好的大车都将在武汉诞生。
作为武汉本土汽车品牌代表的东风汽车(600006,股吧),也在搭乘“大车都”的东风在这场汽车浪潮中将自主品牌做大做强。据东风汽车有关部门在书面回复《小康》采访问题时提到,今年上半年,东风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实现127.1万辆, 同比增长13.4%。 此外,东风汽车为武汉打造“大车都”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上半年,东风汽车公司武汉基地汽车生产量达56.34万辆,同比增长24.58%,占武汉市总体汽车产量的60%;工业总产值达745.2亿元,同比增长23.81%,占武汉市汽车及零部件产值的61%。
目前,武汉市入驻了标致、雪铁龙、雷诺、本田、通用、东风风神6大汽车品牌,神龙3个工厂、东风本田2个工厂、东风风神2个工厂、上海通用和东风雷诺武汉工厂等9家整车厂,整车产能已突破230万辆,预计到2016年武汉将形成300万辆整车产能。
对于武汉“大车都”的建设,吴传清提醒道,武汉以家用轿车制造为主,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肯定还有很大需求。“但是,这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将来也会出现产能过剩,汽车如何从低档向高档发展,如何向新能源汽车发展,都需要武汉进一步谋划。”
在武汉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大临港”和“大临空”作为增长极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去年12月30日《武汉市大临港板块综合规划》出台,提出要以阳逻港为中心,在该市东北部127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打造一座“临港新城”。为解决武汉阳逻港周边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网“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的难题,该《规划》提出要建设江北、江南两条铁路线,分别连接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新建新港高速公路、临港大道,推进天阳公路、江北快速路等建设。到2019年,这一区域的工业总产值需突破5000亿元。
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也在去年10月成立,东西湖区、黄陂区将建立联动发展运行机制,与孝感市孝南区共建“大临空”板块。其中,武汉市内范围面积为950平方公里,孝感市孝南区约150平方公里。如今,这一板块已形成以食品饮料、烟草、建材及市场物流、旅游商贸等为主的产业格局。
在武汉“再造工业”的进程中,不再是简单的项目齐上马、规模大扩张了,而是一条崭新的产业链条逐渐明晰,新型工业化的能量正在发生聚变,《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预言,第三次工业浪潮即将席卷而来,以机器人、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一轮制造业的爆点在武汉已萌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