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北京中轴线

[城建规划] 脚踏实地,重识旧城【分区规划】正在更新:交民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 17: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北京坊那片是不是有可能朝着新天地那种业态发展,外地新天地模式发展了很多地方呢,重庆、武汉、上海等都有新天地,基本上就是吃喝玩乐,没什么文化氛围,前门这片还是应该往文化方面多多考量考量,例如老北京文化应该在这片大放异彩才对,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17: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jdk2008jdk


    说得对。建筑的传承就是手艺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承。目前的文保工艺形势要区分来看:首先,技工人员整体紧缺,但是修缮项目的做法和质量主要不是由这些工人决定,而是资方和设计方的投入。从级别来看,文保单位级的项目的工艺是基本没有问题的。现代最难找的材料是大木,几根金柱就决定一个项目的进展。去年开始的戒台寺千佛阁重修是特意从南洋进口的木头,四根金柱都在20米上下,非常壮观。这是国保项目,资方是门头沟的北旅,两方面都有保证。非文保单位的项目就不一定了。07大修定了调子之后,一般民房修缮都肯用东北红松,木料没问题,但是砖的质量很堪忧。至于那些外面贴砖的,纯属于糊弄事。从工艺来看,目前咱们的木结构工艺和附属工艺,比如地仗做法、彩画等等已经基本还原了古人的水平,但是砖石结构工艺差得很远。一些文保项目的旱白玉雕栏居然是用角磨机做的,很掉价。这方面目前只有故宫可以保证。

文物建筑和非文物传统建筑的修缮、重建等等,在我看来,都是值得大力支持的。忒修斯之船的悖论在中国有自己的答案,所谓原真性,其实就是技艺和形制的原真性。借着文保工程的发展,应该考虑培养更多的技艺传承者,这比物质层面的传承功德更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8: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dk2008jdk


    说得对。建筑的传承就是手艺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承。目前的文保工艺形势要区分来看 ...
北京中轴线 发表于 2014-4-2 17:23

{:5_118:}你是大学教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8: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dk2008jdk 于 2014-4-2 18:29 编辑
回复  北京中轴线


    没错,大栅栏明显的与前门大街两个天地,大栅栏可能街道比较窄的缘故,还是有原 ...
andrewinbj 发表于 2014-4-2 17:09

开发商也要赚钱的,其实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商业模式都是西方主导的,是从他们原来的大理石建筑形态中发展起来的。而东方的市集街巷商业并不是世界高端商业主流的,其中新东安曾想把东安市场装进现代化大楼里面的尝试最后证明是不成功的,三里屯太古里还算是比较靠谱的。商人肯定重利,老式的商业模式如何去适应现代化的消费 并不是商家跟政府说了算的目前只能按照三里屯这类的成功模式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 02: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非常有水平,仔细阅读,顶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 09: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赞大师了。这是北京的灵魂。前门那条河还有恢复的计划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 19: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lz自己画的图吗??好强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4 07: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轴线出品,必属精品,城市要有自己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0: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AZUR_SHIKI


    出门三天刚回来看到大家的留言,不好意思~
据说今年东城主要操作前门外这个老三里河和玉河南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5: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北京中轴线

此次的主题是两坛区域,也就是天坛和先农坛一区。
网络情况不好,更新可能比较断续。

这次吸取教训,把图上的线条画得粗了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6: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北京中轴线


    1.天坛坛区。世界文化遗产。宰牲亭等处尚待修缮,一些地区的松柏在民国至建国后遭到砍伐,上世纪北京亚运会前开始补植,但是尚未恢复到成熟状态。外坛东西部被占用的情况比较严重。

1.1.内坛。除了西南角外基本稳定,以修缮为主。

1.2.天坛东里与天坛医院搬迁范围。天坛东里的搬迁是比较有限的,只限于大干快上时期建造的居住条件恶劣的二四墙式高密度住宅,之后的五层红砖楼不在搬迁范围内。前一两年这些红砖楼还在平改坡,所以近期天坛西南角、南部、东部均无搬迁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7: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北京中轴线


    2.天桥演艺园区规划范围。该功能区的具体规划内容在官方网站上可以查到,在此不赘述。

2.1.天桥演艺园区起步区。主要项目是旧改新的天桥演艺大厦、南区公建天桥艺术中心(目前已经封顶,内容是大中小三个剧场)、北区公建天桥汇(尚未有具体设计,就在德云社和德云社靠外的那片地方,估计以后以中小型剧场为主)。该区域的天桥斜街以步行街的方式勾勒出了原先农坛坛墙的东北曲线部分。天桥斜街曾有改造规划,但是目前尚未盘活。

2.2.先农坛坛区。自民国时期起渐渐沦为居民区。至今已经完全成为建成区,近期没有腾退计划。按控规,在与天桥斜街之于先农坛主轴对称的位置上,将修建另一条斜街以标示先农坛坛墙西北曲线部分。纳入天桥演艺园区之后,这片区域可能会结合先农坛内坛区域进行重新设计,但在起步区初有成效之前估计不会动作。

2.3.先农坛内坛。目前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对外开放。前两年重新布展之后展览品质上乘,算得一个好博物馆,虽然规模有限。目前观耕台南和东侧尚被某学校占据,原来的“一亩三分地”目前是学校篮球场,形制独特的宰牲亭和其他附属建筑尚被单位占用。五岳五渎等祭坛坛体尚未恢复。

2.4.成庆宫。明代建筑,尚处在旷日持久的修缮中。

2.5.香厂-留学路新市区
目前在规划上作为“协调区”存在,也就是说不划定在文保区,但是依然在保护范围内。我画的那条线略有些问题,这片区域不仅仅包括标出的那一部分,西侧靠近两广大街的区域也在其中。这里是北京城市现代化的开端鼻祖,当年在新生活运动的旗帜下建立了一批仿欧、仿沪新市区宅院建筑,今天已多为区级文保单位,有的已开始修缮,但整体区域并未腾退。纳入天桥演艺园区后,主要规划为小剧场群落。目前尚未有明确设计。当年北京的先锋试验区今天已成为外城基础设施最落后的大杂院区域之一,令人感慨。但在审慎的整治开发下应该会有所改观。

2.6.虎坊桥东南片
纳入天桥演艺园区后规划为商务商业服务区,未来设计以金融街式的高层建筑为主。我个人对此规划并不太看好。如果说北京20世纪初的现代化鳌头是香厂-留学路,50年代的现代化模范就是虎坊桥-工人俱乐部-前门饭店这个局部了,目前整体留存有50年代的大公共建筑群面貌,和海淀区八大学院建筑群都属于建国初期的功能区典范,开发应该慎重。

3.草市刷子市协调区
属于旧城被遗忘的区域,基础设施非常差,传统建筑遗存也非常有限,但是多多少少还是保留了一些很微妙的生活传统(比如刷子市胡同里现在还有一家生产刷子卖刷子的老户,几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次了,但是识者寥寥)。这片区域如果放任不管,迟早就烂掉了。目前尚未有具体规划设计。作为协调区,又靠近天坛,未来或许以翻修新建四合院为主。

4.西园子
在控规中,这片区域是要拆平了搞住宅开发的。但是崇外地块的开发就已经惊动了联合国,这里更加靠近天坛,估计不会擅动,也不应该大规模开发。未来有纳入协调区的可能,目前没有规划。

5.东市场-坛西
这片夹缝中的用地现在分为两部分,北侧还在拆迁,南侧就是大家熟悉的自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已经确定要向南扩建,有几个方案,但是具体定夺尚不明确;北侧按照规划,可能引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也就是将目前位于故宫西墙屏风楼里的档案馆迁入此处,约略与天桥演艺大厦相对。这个项目涉及的因素很多,目前操作情况不明。

此次更新就先介绍到这里。下次更新内容是北京历史遗存中弥足珍贵而又在乱象中毁弃严重的宣南-永安区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21: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精彩的帖子、感谢中轴兄引领大家更加关注北京的旧城规划保护与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7 04: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这就是知北京爱北京的北京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3 20: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么多信息是哪儿来的呀,太牛X了.我家就在2.2里面,都没探出这么多消息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21:07 , Processed in 0.04013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