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kobukson

[坛友互动] 【楼迷原创】为什么会是保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obukson 于 2014-3-23 14:19 编辑

建国后的河北省,是个拼凑起来地域概念,且因为各种各样上得了上不了台面的原因,区划设计体现了很多奇葩思路,几乎还都遗留到了今天。自蒙元设行省以来,从来没有一个省,能像河北这样,把行省制的负面效应发挥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

看河北地图,好好一个省,中间被抠出去京津两块,硬生生将本省分成南北两块——其实是三块。北部东北部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中部廊坊、保定、沧州,南部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

这个分类,是以利益集团划分的,各个小集团,彼此间利益并不一致,甚至相互间直接冲突。

东北部的唐秦地区,本来是一个市,背靠关外,面向京津,对与京津合作甚为积极。北部张承地区,孤悬塞外,部分任口音比帝都土著还正,亲京无疑。中部廊坊保定信其地理位置特殊,对待京津合作态度最为主动,和两地利益还颇有一致之处,比如对津保铁路,保廊是彻底支持的。但是南部集团不同,石衡邢邯是坚决要搞自己的石家庄——黄骅轴心并与天津(可能的话还有帝都)做直接竞争,当然有空的话邢邯也很愿意向南掺和下中原经济区…沧州仍然在南部和中部集团间摇摆。

乱吧,这就是河北的内部状况。总体来看,环京津的亲京津,离着远的生争心。南部集团里有省会,不可避免的间接影响到全省决策,也就不可避免的伤害到中部集团的切身利益——还是比如津保铁路,不多说。因此两边民间情绪对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保定副中心的消息一出,某贴吧里石家庄吧友怎么说?“我石家庄要完”看到了吧,“你死我活”,夸张了,但无恶意,这就是民意的真实一面。


河北要想打翻身仗,一要加快产业升级,二要积极推进城镇化——两件事吧其实还是一件事,这句话都说了好几遍了啊…只有理顺产业结构,才有基础参与京津分工,才能吸引更多人口完成城镇化,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出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来。归根到底,河北需要更多的大城市,才能组团参与京津冀区域竞争,此为河北的最为直接的诉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说说河北的城市发展思路。二十多年来,河北的督抚提出了若干战略,如两环带动,一先两厢等等。后期比较稳定了,撸撸称之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石家庄、唐山;第二梯队是邯郸、保定等;第三梯队是张家口、承德、衡水等,注意第二第、三梯队在省内的提法其实差别不大,但和第一梯队显著区别开来。这一点后面编消息还要用到,请看官们记一下。

(二)着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坚持把城镇化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筑以京津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石家庄、唐山两大城市为区域中心,其他设区市为支点的层级合理的城镇体系。
————摘自2014年河北省ZF工作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的意图,是一方面借助京津核心城市的辐射照应,发展周边河北城市,另一方面培育发展自己的生力军,将省内政治、经济中心的石家庄和唐山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评价,设想非常好,执行有困难。

河北的先天条件不佳。京津地理上处于河北核心,本身实力又超强,天然成为全省的中心城市,这个没跑。但石家庄位置靠南,唐山偏安东北,即使经过努力成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范围依然有限,对促进全省城镇化,特别是提振环京津贫困带作用有限。河北穷,穷在农村,河北城镇面貌落后,主要落后在冀中南。只靠河北自己,石家庄带动不了整个冀中南地区,想承接帝都辐射,却无法超越近300公里的空间距离——帝都的辐射效应如此诡异,在身边对卫星城如泰山压顶,对遥望的石家庄却爱莫能助。在漫长的京石线上,一连串半死不活的中小城市嗷嗷待哺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三地困难说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列个提纲,看看都存在哪些问题和注意事项:

1、帝都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在适合的位置布置卫星城市,在不影响自身实力的前提下,将人口从中心城区疏散出去。

2、无论愿意与否,天津都必须和河北以某种方式缓和关系。三地中津冀产业结构最为接近,最有合作基础。打通发展的西向通道,一通百通,给滨海新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要给河北新的“发展支点”。在河北拉起来一个甚至几个位置优越,辐射全省的中心城市,重点面向冀中南和环京津贫困带,一方面承接京津辐射转移,另一方面接力发展,带动周边中小城镇共同快速发展。

4、改变三地政治资源分配不均,协调困难,推诿扯皮的现状,以某种方式完成京津冀整合,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以参与国内城市群乃是世界级城市圈竞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obukson 于 2014-3-23 14:27 编辑

现在习总马上要着手处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应该如何破题呢。不敢妄自逆测圣意,只能说说个人的想法。还是老话,老百姓想到的,习总当然想到了,站在承天门的高度上,只会看的更深更远。

个人认为,习总起码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老大难,点灯添油摊大饼不行,空喊口号更不行,要么不动,要么招招要害。

2、要考虑可能存在的阻力,虽然长远看京津冀整合对三地乃至对全国都利大于弊,但短期肯定会伤害相当一部分既得利益,包括三地的决策管理层。本朝不是毛时代了,尽管习总的威信和执行力自毛以来一时无二,但如若措施不当,引发地方反弹,轻则京津冀规划半途而废,无疾而终;重则对今后近十年的改革施政也颇有妨害。

3、要考虑其他政治经济等多重风险,比如调整北京的职能,大量人员外迁会不会引发不稳定因素,会不会给帝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负面影响。

4、要考虑效费比。习总手中有很多资源,但也不会浪掷。特别是短期内有太多的改革措施要铺开推进,京津冀虽重,能分得的政策资源也是有限的。最好的情况是,习总牵头,给京津冀一个“第一推动力”,第一招出手,各地都能受益,然后事情就自然顺着他的思路发展下去,领导们只要时常关注微调就可。

5、措施要有底线,过程要可控制。凡是改革都有底线,在京津冀的底线是,即使决策或执行失误,也不能再起火上浇油的反效果,也不能出乱子,是快是慢看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obukson 于 2014-3-23 14:28 编辑

节省时间起见,直接说结论: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课题,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化三为一”,现有难题几乎都会不再成为问题。如何办理,大抵有三个方案:

第一,撤销三个省级单位,整合成一个地方行政区划,彻底“消灭”京津冀,从根本上摧毁问题。可以是省级,可以更高些,必要时考虑修改宪法。

第二,现有三个省级单位不动,新设立一个机构总揽其成,从中调度。本朝历史上有过华北局,仿此设立,配套同级行政委员会,只是不预军事。若还有闲心,可以考虑同时设置跨行政区域的司法机关,为183决议做做实验。

第三,保留现有的三地联席会议机制,促进其逐步成为常设机构,有什么事情上会研究,大家一起商量。


以上三个方案,暂且顺序称为上中下三策。上策最彻底,可惜也是最扯淡的,别的不说,只要想想整合后北京户口如何处理,就能让人头疼死,这是往死里得罪相当多的人。下策最可行,所有人员机构现成,几乎毫无变化,没有触动,最多老爷们每个月多跑几趟,但效果也是最差的。京津冀这么多地方都叫“市”,可里面有省、市、县甚至未来可能还有镇,差着好几级,怎么坐在一起商量,习总不能每次都硬压着给这些刺头开会出会议纪要吧。这么看来,可行的只有中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中策,很多网友都觉得不现实:设立新的三地管理机构,法律障碍先不说,本身就是头上安头,多此一举。

但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增加部分的机构和人员当然增加了开支,同时也节省了三地无休止的扯皮、内耗、协调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更别提这部分人员也不单只是混吃等死的猪头,他们也是要消费也是要带动驻地及附近经济发展的。肯定有网友要说、要骂我没见识,开历史的倒车,直到现在还妄图使用行政手段而非市场自发调节资源配置。我要说的是,那是你没有深刻体会到京津冀三地无处不在而又无比强大的行政力量,和藉此建立高耸入云的行政壁垒。对此,一切让市场发挥基础作用和主导力量的尝试都是徒劳的,只有用更加强大的行政力量一路碾过去,方才有将其连根拔除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必要性说完,聊聊可行性,为方便论述,暂且给这个机构起个名,叫“京畿局”如何?
法律障碍:这个不是问题。

人员、机构、财政:三地各自出一点,河北出大头,朝廷补充。相爷说了,人员开支只减不增,那就得盘活存量。河北县多县小,多年来欲撤并县城而不可得,正好借京畿局的东风实行。上调一批,平调一批,外出学习一批,二线退休一批。拿出五到八年慢慢消化。
机构驻地:……………………

这可是个大问题。

京畿局之所以重要,因其牵一发而动全身。旁的不论,放在三方谁家,谁以后说话的声音就大一点,因此是必争。可京津冀是熊大特别关注,朝廷不会因为谁的声音大就特别照顾谁,这需要特别考量。标准前面都说了,放在哪里收益最大,能最大程度解决三地各自和协同发展的难题,同时风险最低,则就是它了。

它要解决帝都的大城市病,促进功能纾解和人口外迁
它要力促津冀关系和好,真正亲津不反津,为津门发展站好台
它要带动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它要让京津冀三地都能接受,不至于被反对声音淹没
它要考虑到未来联络三地的便捷性

很多网友也有一些提议,我也看了一些,比如迁都之类,不得不说真的都不是什么好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帝都率先出局。一来和纾解功能和人口的方针不符,二来天子脚下,用不到这种衙门来加成。
津门随后也一样。坦率说,如果天津现在依然hi河北省会,则京畿局不放在天津,是无天理。奈何时过境迁,津冀分治,且不说河北对天津把持三地中枢能不能接受。即使接受,是假津门威仪过甚,则河北除了帝都之外,又增加了一个不得不巴结的对象。

所以这个驻地只能选在河北。河北在三家里面实力显著最弱,适当加强其发言权是十分有必要的,京津对强化后的河北,也不会产生过分的担心。接下来就是放在河北的什么地方了,我们采取排除法,一个一个看。

首先,排除环京津以外的城市,当然石家庄是省会,秦皇岛和帝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都要保留。这样邯郸、邢台、衡水出局。
再看,前面说了,河北的主体在冀中南,问题也集中在冀中南。牵牛要牵牛鼻子,还有省会加成,故此冀东北全部出局: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
最后,还剩下冀中板块的廊坊、保定、沧州。沧州先排除,它不和北京接壤,又和天津构成直接竞争关系(黄骅)。那么剩下的廊坊和保定,哪个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排除过程竟然忘了我省会石家庄,罪过罪过,真的是无心之失……其实列位看官自己可以分析到了,因为距离。300公里已经超过哪怕世界级城市的辐射效应极限,不然的话,庄可是河北省内最有资格也最有实力承接京津辐射的城市,没有之一,但发展到今天,真的更多是依靠自身,依靠河北的结果,河北的童鞋对此应有感触。即使京畿局落户石家庄,也只是一个放大版的省会,京石沿线一连串的小县城依然只能混吃等死,不同的是北望帝都流口水的同时,多了一个可以南望我庄轻声叹的选择罢。

另外,可以设想,京畿局召集会议,京津督抚六百里加急赶到石家庄赴会,河北的气定神闲已经坐好,什么概念?除非河北巡抚加政治局委员,恐怕还不够。话说回来,既然大家平级,我凭什么就得照顾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为看官,多半,你们一定会猜这个京畿局会放在廊坊,特别是北京的外来小白领们。

恕我直言,帝都汇集了各路精英,但他们不会在各个领域都是精英,他们可能清楚地知道地球另一边的华尔街正在发生的事情,却对近在咫尺的河北缺乏概念。这正应了郭德刚那句话:在他们眼里,通州就是国边上,在此基础上能对廊坊再有个的概念已经算很不错了。河北的大部分,只是传说中的化外之地。

廊坊就是个放大版的通州,但还放的不够大。京津特别是北京,之所以还没有将廊坊淹没在饼铛上的绿豆面里,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犬牙交错的行政区边界限制了帝都无止境的膨胀欲望。你让京津瓜分了廊坊试试,很快你就能闻到煎饼果子味了。选择廊坊,就选择了摊大饼的老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答案揭晓,是不是很意外?笔者承认,因为自己是保定人,多少对家乡有那么点特殊感情,但也不至于为此到了丧心病狂异想天开的程度,有事儿说事儿,有理讲理,我们看看如果京畿局放在保定,会有怎样的效果。

首先,京畿局终于落在河北,虽然不是石家庄,但毕竟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河北可以接受。保定属于河北省内亲京津派系,北京无可无不可,天津是双手欢迎的。打开地图,发现保定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都在140公里左右,中间以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相连,文化上燕南赵北,整体位置类似“欧洲首都”布鲁塞尔——至少开会赶的路大家都一样。

第二,保定距离帝都135公里,这个距离非常微妙。一方面可以说近,近到高铁40分钟一站直达;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远,远到每天乘坐高铁上下班的可能性不用考虑。这就是前文中说的“适当距离”。假如帝都要纾解部分人口和功能到周边,就不能不限制这些人“名迁实不迁”,像候鸟一样每天往返于纾解地目的和帝都之间,更要防止由于纾解目的地距离帝都主城区过近,被虹吸效应抽干了发展基础。保定目前至少可以提供三甲医院、星巴克和“985”工程院校等等基础和非基础性的玩意儿,京畿局入住后,类似设施只多不少。实在不行了,时间成本再增加40分钟而已。

第三,帝都和石家庄之间终于补齐了缺失的一环。京津的资源不能正常溢出,辐射周边,除了地域分割外,辐射路径和支点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京津两盏明灯要照亮河北,需要周边有所回应、增幅才行,否则即使如帝都之强,一路烛照石家庄,再亮的灯光也变萤火。出路在于以点带线,以线成面,以面扩片——以京津为主轴,影响辐射京津保三角地区,再以此地区为核心,传导京津的影响力至石家庄,形成合力,提振带动整个冀中南。

保定一个点,就足以撬动整个京津冀的全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3 14: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傻的 政治副中心应该留给天津啊 地域位置那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所谓政治副中心,很可能既不是北京的,也不是国家的,而是京津冀三地的,是代表中央来协调三地的管理机构的所在地。如果放在保定,作为解决京津冀核心问题的第一招,也是效费比最高的一招。这个协调或者管理机构没有就算了,有的话,从驻地就可以看出中央的决心——如果放在廊坊,那就是取下策,中央主要求稳定;如果放在保定,那就是取中策,中央要在京津冀大干一场。

从2月份的座谈会来看,习总亲自主持,亲自布置,这是要大干一场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傻的 政治副中心应该留给天津啊 地域位置那么好
BIN. 发表于 2014-3-23 14:43


你相信会有这种骇人听闻的名称吗?即便有,那他的分量更重,只要它在京津冀,就不得不被纳入京津冀全局来考量。前面说了,只看条件,天津最适合,没有之一,但它不解决河北的问题。在中央定调三地协同发展的大形势下,天津对河北拉动无力,这就是最大的短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1 11:58 , Processed in 0.04891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