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8-7 17: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武帝时,由于江山初定,忙于完成统一和巩固政权,来不及考虑修饰宫殿的事情。明帝时,天下基本太平,大规模修建宫殿的事情全面开始。永平三年 (60 年) 夏季久旱不雨, 6 月,明帝下诏,大规模修建北宫以及诸官府第。群臣虽多感不妥,但碍于情面,又慑于明帝权威,多违心苟同。只有尚书仆射钟离意直言敢谏,免冠进宫上疏。他指出:自古以来,明君不是苦于宫室狭小,而是考虑何以息事安民。陛下在荒年修宫,贻误农时,必然招致人心不安的结果。从永固社稷的利益权衡,陛下只有停止修建宫室,免使农夫遭失农时之苦,才能顺乎民间。百姓就会敬仰陛下明察’,取信于民什么事情就好办了。明帝遂下令缓建北宫。不久,天降甘霖,农夫喜庆。在以后的几年内,明帝先后在农闲时间,征发百姓修筑北宫,至永平八年 (65 年)10 月,富丽堂皇的北宫落成,与南宫比肩相望。张衡《两京赋》描写道:“逮至显宗 (汉明帝) ,六合殷昌。乃新崇德,遂作德阳。启南端之特闱,立应门之将将。昭仁惠于崇贤,抗义声于金商。飞云龙于春路,屯神虎于秋方。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其内则含德、章台、天禄、宣明、温饬、迎春、寿安、永宁,飞阁神行,莫我能形。濯龙芳林,九谷八溪,鞭蓉覆水,秋兰被涯,诸戏跃鱼,渊游龟隽。永安离宫,修竹冬青,阴池幽流,元泉冽清。鹎鹛秋栖,鹘乌春鸣,鹛鸠鹂黄,关关嘤嘤”。这就是说,明帝借助前代的兴盛,大兴土木,翻新了崇德殿,又建造了德阳殿。南边开了闱门,北边修了神虎门。门上立阙,表示按祖宗章法修成。四门之内,则有含德、章台、天禄、宣明、温饬、迎春、寿安、永宁八座宫殿。这些宫殿之间驾着飞阁。人不必在地面上走,而像神仙那样在天上 (指天桥似的飞阁) 行走。由此可知,北宫不仅有连楝祟楼高阁,而且是风景秀丽、花香鸟语的地方。其具体位置约应在今金村一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