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omo635241

[城建规划] 老城厢复兴是否有可能恢复白云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州大宝 发表于 2025-8-8 13:38
2012年8月我转岗到文物局工作的时候,正是常州开始新一轮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档口,我有幸参与、见证了常州 ...

这是周晓东老师写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指望了
前后北岸沿街一排都快成废墟了,已经起码三年了,一动不动
老城厢的复兴的那些项目,完成后发文吹嘘一下,他们就不在乎后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轰轰烈烈开展中还要排除历史障碍,主要是目前需要抢救的几处文物,按照谢老关注的是三处。一是乌龙庵的大陆饭店,二是前后北岸的73号,三是南市河的刘氏宗祠。这三处房子和三家开发公司有关。大陆饭店和刘氏宗祠停止拆除,退出政府的售地收益,责成两个开发公司进行保护修缮。根据谁修缮谁使用的原则,产权国有保留使用权。比较纠结的是73号,强拆程序已经走完,从法律上来说73号产权完成了转移。现在根据谢老、丹青的主张和业主马梅芳的诉求,要认定文物性质、要保留私有产权、要回到原地居住。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法律缠绕怎么解决,房屋性质如何定性,搁置八年如何补偿?申名指挥部领导戴书记的指示很简单、态度很坚决,不管什么代价都要让专家满意。大概在2013年初,我们就开始了与业主主动接触。第一次约见是在博物馆的小会议,我和陈建共局长、文保中心袁予参加,业主来的是马梅芳和儿媳周然,目的就是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因为我们三个人对于他们基本都属于新对手。他们态度上还是比较放松的,没有什么抵触。发言的基本是她的儿媳妇周然,核心意思除了我们想到的几条外,他们还提出,一是合法的房屋产权人无故遭受这么大的痛苦,政府要向他们正式道谦。二是政府机关口口声声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么多年没有结果应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坚决要在保护文物建筑、维护自身权利道路上走到底。周然的话切中要害,句句犀利,很见份量。马梅芳坐在一侧不言不语,静静地倾听她儿媳陈述。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马梅芳,大概因为她当过武进计量所(质量技术监督局前身)所长的缘故,她说起话来不紧不慢,既有高度还有深度,是非常大气爽气的老太。她说周然谈的内容都是对的,我们全家都同意。但是只要保护了文物建筑,对于个人的委曲痛苦都算不了什么,我们始终愿意配合政府在守法基础上做好工作。全家很听我的话,我可以做主,今后有什么事与我商量。周然的几条要求给了我们压力,而马梅芳的话又给了我们希望。


设计常州海报-2_副本.jpg



向指挥部领导汇报后,指挥部领导指示有损政府形象的事要坚决做通工作,经济补偿等事宜全权由文广新局处理。随后我们内部测算了一个目标值,与袁予汪春义又多次与马梅芳和周然接触,逐步剥离影响谈判的因素,逐渐接近谈判的目标,关健是要由相应部门和公司来落实谈判的法律问题、产证问题、保护修缮问题和未来的居住问题……反反复复的谈判让自己特别的疲惫,有时甚至忍不住流下眼泪。到2014上半年陈利明副秘书长再三把我们谈判的内容斟酌,觉得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于情于理于法有交待,最后又两次召集了人防、规划、国土、建设、产权交易中心等部门进行对接,大家从大局出发同意了我们的方案——完善水电设施、补偿修缮经费、重新核办房证。双方签订了协议,对于其他诉求不作讨论。到2014年12月专家组来验收时,73号的修缮工作基本结束。73号从一个反面典型变成了一个正面例子。后来国家文物局的励小捷部长、童明康局长、刘曙光局长参观前后北岸,我都会请领导在73号门前驻足,给他们讲述73号八年抗争的曲折故事。因为73号在国家文物局的名声实在太大了。我们与马阿姨也是不打不成交,最后成了好朋友。还委托我和汪春义两个写了73号修缮竣工碑记。三年后马阿姨生病去世时我还去给她磕了三个头。
在解决73号问题的同时,大陆饭店也原地抬升保护了、刘氏宗祠也部分修缮了,谢老关心的三大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常州申报名城铺平了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虽然在前期保护中存在诟病,但还是要死马当活马医,恢复一点历史文化街区的模样。当时人防局旗下的华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还在正常运作,他们找相关的设计公司做了几个方案,甚至把白云溪和顾塘河都部分恢复起来了,虽然有一定价值但力度有点过猛,几个方案都不了了之。到了2014年华丰公司就官司缠身、纠纷不断,已经无睱应对申名事务了。但是我们还是抢抓机遇,在华丰宣布破产之前,征收了藤花旧馆西侧的周氏旧宅。

周宅能够征收是个意外的收获。周家本来就是藤花旧馆的老户主,前辈购置这个房产也是有苏东坡情怀的缘故。因为兄弟姐妹多分散在外地,在征收过程中意见总是不合,拖了有将近十年,六个兄弟姐妹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八十多岁,我知道他们这个情况,反复苦口婆心给他们做工作,终于兄弟姐妹间达成统一。因为他们信任我,他们兄弟姐妹之间的补助款辟拆也是我帮他们完成的。我最后还把三万元的尾款给他们留作家庭基金,让他们大家庭的亲情不要一下就散了,可以再组织三年的年夜饭叙叙情。他们听了特别的感动,事后两个八十多岁的长兄长姐,拎了东西颤颤崴崴地到办公室感谢我,被我婉言谢绝了。藤花旧馆西厢房的征收和修缮,使苏东坡纪念馆建筑有了完整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news.sina.com.cn/c/2006-11-21/023010551998s.shtml关于前后北岸73号拆迁的文章,这才是真正的宋代苏东坡终老地旧址,非常值得保护。可惜被拆除了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常州大宝 于 2025-8-9 10:31 编辑


趁老爷子开心,戴源又趁热打铁,诚恳地请谢老晚上到常州办事处吃点家乡菜,谢老很爽气地答应了。晚上席间依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最后送行时谢老还愉快地接受了回常州的邀请。谢老的态度也让我怀疑先先前那些传说的是否存在,即使存在一定也是爱之深恨之切所使然。在后来谢老回常州时我还请了省文物局刘谨胜局长来帮助做工作。因为刘局长对于常州的申报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十分了解。刘局长当了大家的面恳请谢老摒弃前嫌从头开始,全力支持常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给常州一个牌子让他们在城市建设上套一个文物保护的紧箍咒,有这个紧箍咒总比没有好。谢老说:“你的意见很中肯我完全同意”。谢老的彻底转向,终于为常州解了穴,消除了申名路上最大的障碍,使常州申名成为了可能。随后几年里,谢老每年都来常州,我都陪侍左右,谢老都对常州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谢老为常州解穴后,我们又分别拜会了阮仪三、朱光亚、戚德耀等一大批专家。到临验收前我们还到北京请住建部、文化部相关专家参加咨询会,征求他们的意见,统一大家的认识,在专家层面为常州名城申报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还是常州城区过小,但是工业化进程又太快。导致大量的工厂需要土地和工人。这就导致需要大量的住宅和商业,而80年代常州又是全国著名的体制改革城市,住房改革城市。城市化进程又是最快的。于是两个矛盾叠加在一起了,如果是东莞,深圳,昆山,盐城那种历史上未开发的城市也就是算了。偏偏常州市区又是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府城名城,而知名度又没有达到苏州扬州南京北京这种级别的影响力,但是又比无锡南通底蕴足包袱重。这下两个矛盾叠加一起就加剧了。做不到苏州扬州的大保护,又做不到无锡商业开发和拆旧建新。于是就左右折腾,九十年代虞振新大力保护的时候骂他没本事不会发展经济,结果到了二十世纪初李全林来了又骂他大拆大建“李全拆”,范王时代虽然也开始搞保护了但是又遇到了房地产崛起的卖地经济。所以在左右护搏中终于变成了“四不像”。本人在九十年代住在古村的时候也经常骂为什么常州城市这么破旧都是老房子,如今想想都是时代的局限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1 14:11 , Processed in 0.04007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