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8-29 11: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济南发展的问题都归结于所谓的什么帮我觉着太牵强,党的干部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恶意的推测搞地图炮,不利于找出问题的真实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当然楼主写了这么多,也看出对济南的热爱,我也很赞同楼主把人才放在解决济南突破性发展的第一位。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就是抢人的竞争,高端企业在竞争,不管是金融企业还是科技企业,都在北上广深武成南杭建设总部或者区域总部,是因为这里能招揽和留住人才,而不仅仅是有市场有政策的支撑,现在信息技术的头部企业比如华为、阿里、中兴、百度、字节跳动等等,在山东的营收也不低,市场也很大,但不会在山东、在济南建设分公司或者总部,接的项目挣的钱都回到了总部去纳税。中低端企业或者制造业企业也在竞争,比亚迪在济南扩增产能,面临技术工人的短缺,都跑到河南河北招人,可人家河南还有富士康比亚迪等用人大户,不来抢山东的人就不错了。
如何解决呢?可能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很多,且只提一点,就是如何把驻济高校的人才留住,济南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本专科毕业人数以及博士硕士等研究生的培养相对并不少,而且还在扩增,济南的人口基数也基本达到了超级大城市的标准,如何把新就业群体留在济南、吸引到济南至关重要,就是要把所谓的和其他城市对标对表聚焦到抢人大战上来,千万别把济南当做是给其他城市培养人才的慈善大使或“黄埔军校”。从我个人经历看,身边的本科研究生同学,山东的除了去青烟威和留在济南的少部分,大部分都去了北上和深圳,大量财政投入到了高等教育上,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裳,高校对驻地的贡献也极为有限。
具体怎么办?济南不能仅仅依托教育局或者高校工委去研究考虑这个问题,也不能靠人社组织部门想方设法要出点财政资金被动出台一些所谓的人才措施争取别太掉队,更不能坐等靠省直部门给济南撒芝麻盐,必须建立更高层级的**架构或者意识协调机制,从区域规划设计、配套产业园区打造、与驻济高校协调对接及问题解决、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推动市内高校升格提级和引进市外高校院所、财政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校园硬件建设投入的保障和软件的配套衔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支持和推动、高端领军人才及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激励政策的落实,等等等等,都需要作为一个城市的一把手工程一号文件去抓去管,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或者落在其他城市后面,不进则退。另外,也得想办法多引进社会资源资本,创新管理机制,一方面财政的力量有限,另一方面缺乏有操作层面运营经验的**者,还有就是高校这座象牙塔内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甚至超过地方,极个别眼高手低有知识无实践光动嘴不动手只会纸上谈兵墙头草随风倒的所谓知识分子却有不少社会能量可以阻碍社会发展。所以需要超强的博弈智慧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去引领推动,仅靠**力量太单薄,而且这个活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短时间看不出政绩,需要长期规划并长期执行。
从七人普与六人普的新增人口数,以及七人普后这几年每年新增人口数来看,济南都排在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及省会城市的后位,人口增加后继乏力,还面临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的危机,另外城镇化率也非常低。未来扩大发展空间,增加发展机遇,关键还在人才,济南任重而道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