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项目进度] 华工国际校区/港科大(广州)全球招聘;华工新招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新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4 19: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申请,广州已有120人通过预审

2020-05-14 08:51 来源:广州日报

院士1000万元、杰出专家500万元、优秀专家200万元、青年后备人才100万元……从3月2日起,广州市开展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的申请受理工作,截至4月底,已受理、审核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申请741人次(其中发达国家院士2人),已预审通过120人。  

对于人才,广州从来都是毫不吝啬。记者从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获悉,为实施“广聚英才计划”,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营造人才宜业宜居的良好环境,从2020年3月2日起开展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申请受理工作。  

持有《广州市高层次人才证书(A证)》,并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高层次人才,可申请高层次人才住房相关补贴。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根据年度财政资金预算规模,结合认定层次与认定时间先后,确定核发名单并发放住房相关补贴。  

根据高层次人才等级的不同,住房补贴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分5年发放。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两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1000万元,其他杰出专家500万元;优秀专家和青年后备人才的住房补贴分别为200万和100万元。  

截至4月底,已受理、审核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申请741人次(其中发达国家院士2人),已预审通过120人。4月27日,首批预审通过的高层次人才前往市政务服务中心政策兑现窗口递交校核资料。  

答疑解惑  

1.夫妻双方都属高层次人才的,是否都可以申请住房补贴?  

答:不可以。夫妻双方都属高层次人才的,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按层次较高一方应享受的标准解决其住房问题。  

2.已享受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等市级项目相关人才经费资助的,还能否享受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  

答:已享受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等市级项目相关人才经费资助、且额度超过本方案住房补贴标准的,不再享受住房保障待遇;额度未超过的,可按98号文住房补贴标准补足差额,在5年内发放完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5 12: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南理工不错,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5 16: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一期ESI公布

5月14日晚,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更新了从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2月29日(十年两个月)的统计数据。中国高校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广东高校表现抢眼。

全国进入前百分之一的学科数1280个(增加30个),千分之一的学科数143个(增加5个)。其中,广东高校有所斩获:中山大学的材料科学新晋千分之一学科,暨南大学的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广东药科大学的化学、南方医科大学的化学新晋百分之一学科。此外,汕头大学的化学、华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退出百分之一学科。

在全国排名上,中山大学位列第7,华南理工大学位列第18,南方医科大学位列第58,暨南大学位列第61,深圳大学位列第64,华南师范大学位列第81,华南农业大学位列第92,广州医科大学进步明显,排进全国前一百位列第96,全球排名提升了105位。此外,广东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州大学依次排进全国前两百名。

http://news.southcn.com/nfplus/g ... ntent_190901633.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5 17: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医是top100,广大才刚挤进top200,提议两大合并是让广州自损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6 07: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20-6-16 07:31 编辑

《南方日报》整版报道华南理工大学办学成就

https://www.baidu.com/link?url=M ... 167000000065ee801a4

2013年至今

       学科发展

  新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临床医学和社会科学总论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总数达到10个,新增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人才培养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一世界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盛会上表现亮眼,共获得5金(包括1个亚军)、14银和3铜的好成绩。

  队伍建设

  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数量同比显著提升,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增加近50人。获批2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

  科研总经费超过128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过1700项,其中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以首席科学家单位获批“973计划”项目2项。牵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总经费超13亿元。

  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12个,总数达28个;新增部省级科研平台124个,总数达197个。牵头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获国家科技奖22项,其中2019年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使广东高校实现了零的突破;获部省级特等奖及一等奖55项,广东省突出贡献奖4项。

  哲学社会科学

  获批国家级社科重大项目23项、重点项目14项。公共政策研究院获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单位,新增省级及以上平台27个。

  服务社会

  累计承担企业委托课题近1万项,合同总经费超过50亿元。授权专利数,转化率居高校前列,近1000件专利通过许可、转让和作价投资实施转化。获中国专利奖总数达24项,含金奖1项、银奖2项。

  国际化办学

  新增海外合作伙伴100余个,与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教学科研合作。新增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平台14个,新增学生海外交流项目150余个。累计派出师生赴国(境)外交流与合作1.4万人次,外籍专家来校讲授学分课程及合作科研5600人次,培养国际学生约8000人。


华南理工的学科数量少于中大,但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同样都是四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6 07: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ESI排名数据

中山大学:前1%学科20个,其中前1‰学科4个

华南理工:前1%学科10个,其中前1‰学科4个

南方医科:前1%学科6个

暨南大学:前1%学科10个

华南师范:前1%学科5个

华南农大:前1%学科8个

广州医科:前1%学科4个

广东工大:前1%学科5个

广州大学:前1%学科2个

广州中医:前1%学科2个

广东药科:前1%学科2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6 09: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baidu.com/link?url=p ... ed1000000065ee825ff

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地处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核心区,与大学城隔江相望,占地面积约1700亩,规划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一期校园历时369天完成建设,创下新时代的“广州速度”,2019年9月正式启用;二期校园建设正快速有序推进,计划2021年底校区全面建成。建成后学生人数将达12000人,教职工1200人。

广州国际校区重点布局引领世界前沿科技、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的新工科,围绕高端制造、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等领域,拟建设10个新工科学院和多个高端研究院,是全国唯一“全部新工科学院”的校区。校区优先布局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生物医学工程与生命科学、先进材料三个前沿交叉学科群。


校区现已组建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以及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华工-港科大联合研究院等高端研究院,建立起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2018年完成首届研究生招生,2019年完成首届本科生招生。计划到2030年,广州国际校区学科全面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校区建设成为“六大高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6 10: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国际校区率先实施“新工科F计划”,培养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兼备、复合知识与核心能力(思想力、学习力、行动力)兼备、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兼备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工科领军人才。从“双创”(创新、创造)到“三创”(创新、创造、创业)再到“CREATE+”华工模式,广州国际校区意在引领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一是组建国际学术委员会。4个学院均已成立或推动成立国际学术委员会,对学科发展规划、人才引进、科研等进行评估和指导。其中,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届国际学术委员会由8名中、美、日、欧相关学科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院士组成,助推学院和研究院在软物质研究领域达到并保持世界一流研究水平。



二是汇聚国际一流师资。全面构建国际化教职工队伍分类管理体系,率先实施中国特色****大学的预聘长聘终身教职制和全员聘任制,为有力推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提供试点经验。目前,校区已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新到岗师资93%具有海外学历留学或工作经历,82%从海外直接引进。

三是构建全球性学术共同体。推动学院主体运行,实行学院驱动、学校助推的新动力模式,充分赋权,每个学院与全球排名前100或学科排名前50的世界一流大学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科研教学深度合作,创建一种基于合作互利和共享进步的全球性学术共同体,为学校全面深化校院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提供经验。

四是打造一流课程体系。借鉴国际一流大学标准,课程设置融合吸收世界一流大学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设立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如: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跨学科课程体系全面吸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相关经验,搭建“化学+数理+工科+生物+通识”核心课程群,形成厚基础、高素质、本研贯通的国际认证课程体系。


五是打造书院制育人新模式。成立峻德书院,2019年10月成功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全国仅10家),探索全员导师制和“书院+学院”通专培养模式,被教育部选为先进典型代表,初步打造了富有中国特色、体现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育人新格局。

强特色,倾力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台。选优配强本科生导师队伍,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第一学期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等顶尖学者亲临举办跨文化交流活动逾10场;构建“50米文化养成圈”“100米运动成长圈”,建设温馨文体家园,构筑多维度学生成长关怀系统。

六是健全成果转化机制。依托“学院+高端研究院”搭建行业联盟,科技成果由体制内循环向“内外双循环”转变,4个学院2019年合计主持科研项目超90项,科研经费超2亿元,科研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陆续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14: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高校19人!2020年享受**特殊津贴推荐人选公示
2020-06-19 08:27 来源:南方网 杜玮淦
  1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2020年享受**特殊津贴推荐人选的公示》,拟推荐北京大学陈衍景等431人为2020年享受**特殊津贴人选。南方+记者梳理发现,广东高校共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所高校19人入选。具体名单如下:

  中山大学

  程 斌 何裕隆 匡 铭 赖剑煌

  李 辉 林 岗 卢宇彤 王承文

  王东风 文卫平 许可慰 杨清书

  周灿权

  华南理工大学      

  李雪辉 刘发贵 裴海龙 王郅强

  叶代启 曾新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14: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海洋实验室再发“英雄帖”!奖励薪酬可叠加
2020-06-18 20:37 来源:大洋网
分享
大洋网讯 记者从南沙区获悉,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近日再发“英雄帖”,由院士领军的海洋立体观测团队公开招聘数名科研骨干人才及工程技术人才。此外,该实验室正在同步招聘3名项目助理。

据介绍,海洋立体观测团队依托广州海洋实验室,由院士领军、教授领衔,面向海洋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需求,重点开展海洋声学、海洋光学和海洋电子学领域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先进海洋传感、观测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性能观测平台及装备研制,重点围绕深海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等重大需求开展工程研究和示范应用。基于建设与发展需要,该团队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3名核心科研骨干人才和3-5名工程技术人才,应聘者应具备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子、海洋传感及观测等相关专业背景。

招聘岗位
(一)核心科研骨干人才
1、招聘人数:2-3人
2、任职条件:
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廉洁奉公,恪守职业道德;
2)踏实稳重、责任心强、吃苦耐劳,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3)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或海内外涉海高技术企业高级工程师;
4)专业背景: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子,海洋传感、观测等相关专业;
5)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
6)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3、岗位职责:
1)在团队负责人领导下组织实施海洋技术和装备研发以及工程项目研究。
2)协助团队负责人开展对外科研合作、实验室建设、团队建设及日常事务处理等。
3)协助处理其他临时交办工作。
4、薪酬待遇:
1)具市场竞争力丰厚年薪(采取一人一议原则),缴纳五险一金;
2)优越的科研条件,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多元的发展机会;
3)高标准、全方位的福利待遇,多途径协助解决子女入学、住房等生活问题;
4)协助符和条件者申请认定省、市、区高层次人才,享受人才补贴及其他福利待遇。申请获得的奖励或补贴,可与薪酬叠加。
(二)工程技术人才
1、招聘人数:3-5人
2、任职条件:
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廉洁奉公,恪守职业道德;
2)踏实稳重、责任心强、吃苦耐劳,有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动手能力强,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3)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的学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或海内外涉海高技术企业技术开发工程师;
4)专业背景: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子,海洋传感、观测等相关专业。特别优秀者,工科专业不限;
5)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
6)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3、岗位职责:
1)在团队负责人领导下参与海洋技术和装备研发及工程项目研究。
2)协助团队负责人开展实验平台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及管理运行维护等。
3)协助处理其他临时交办工作。
4、薪酬待遇:
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年薪,缴纳五险一金。可协助符合条件的申请广州市、南沙区人才配套待遇。申请获得的奖励或补贴,可与薪酬叠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9 16: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GZH 发表于 2020-4-27 00:17
华南理工广州国际校区师资云招聘 :最高 1000 万住房补贴

南方都市报 • 南都原创

没看到具体的数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5 11: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力世界一流 培养卓越人才

南方新闻网

发布时间:07-1409:34南方新闻网官方帐号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下称“华工”)广州国际校区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计划2021年底建成交付使用。这意味着华工深入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有了全新载体,更标志着该校朝着“在地国际化”办学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19年以来,华工启动“新工科F计划”,率先在广州国际校区试点。通过这项计划,华工瞄准国际经济技术发展前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通过主动布局一批“新工科”专业,大力推进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建设一批“未来创新实验室”和“微专业”,培养适应新经济、新产业需求的卓越工科人才。

建设国际化“新工科”教育试验区

今年1月,首届“新工科教育”设计成果展在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举行。大一新生通过《工程导论》课程的学习,完全自主设计机器人进行展示。这是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建设“新工科人才培养试验区”的一次有益尝试。

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部“新工科”学院的校区,华工将在这里分期布局10个“新工科”学院和若干研究院,每个学院都会按照“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原则,与世界排名前100或学科排名前50的著名大学开展全方位合作,搭建与国际接轨的世界前沿高端平台。

华工办学没有离开过广州,广州国际校区、五山校区和大学城校区相互呼应,构成了“一校三区”高水平办学的重要布局。华工党委书记章熙春表示,华工要以“卓尔不凡、臻至一流”的发展定位建设广州国际校区,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汇集全球创新要素,致力于把校区建设成为集聚国际高水平团队、培养新工科领军人才、开展深度国际合作、聚焦前沿科学研究、推进高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造创业的高地,不断探索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和高教改革的“华工方案”,为国家强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出华工贡献。

一流学科带动一流专业建设

今年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工教授陈克复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首个广东高校牵头获得的国家科技奖一等奖。

这是近年来华工科研水平上台阶的典型案例。近日,上海软科发布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华工共有24个学科上榜。其中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0:食品科学与工程排名世界第4,能源科学与工程排名世界第7;9个学科排名世界前50,数量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2位。

取得如此的成绩,和获得全方位的办学支持关系密切。近年来,华工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全面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本为本”,办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今年1月,在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华工共有39个专业入选,其中工科类占比达75%。

建设一流专业,正是华工正在实施的“新工科F计划”的题中之义。华工校长高松表示,该校将通过对专业、课程、教材、项目、平台等全要素进行改革,构建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国际化教育、深度工程学习、本研贯通等途径,打造面向未来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三创型”领军人才

6月3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启动仪式在北京和深圳举行。

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作为本次大赛的唯一高校承办单位,华工一直以来厚植“双创”基因,打造人才培养“华工模式”。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从该校无线电技术专业50177“超级班”里,就走出了“中国彩电三巨头”:TCL董事长李东生、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康佳集团前总裁陈伟荣。1999年,华工在全国率先提出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又提出要培养“研究型的工程师”和“科技型的企业家”。沐浴着这样的学风,近年来,新生代创新创业英才辈出,陈第、罗锐邦、黄冠、王一、陈国强5名校友先后上榜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机遇和挑战。2019年,华工宣布启动“新工科F计划”。培养具有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这3项核心关键能力的“三创型”工科领军人才,成为华工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话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

紧扣国之所需 培养产业精英


从去年实施“新工科F计划”以来,华工校长高松就在多个场合推介这个计划,在国内“双一流”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中已有相当的影响力。近日,高松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阐述为世界高等教育贡献工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华工探索”。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华工的学生有什么特质?

高松:国内很难找到一所大学像华工一样,与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有这样紧密的联系。这种紧密的联系,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华工坚持“融入发展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在科技型企业家、研究型工程师培养方面成效突出,赢得了“工程师摇篮”“企业家摇篮”的美誉。

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近60%的企业负责人或技术骨干都是华工校友。目前,由华工校友创办和管理的上市企业近百家,其中TCL集团、广汽集团等10余家企业进入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在2019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排行榜上,华工位列全国第6,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在杰出企业家培养方面的成果和优势。

南方日报:华工实施“新工科F计划”的原因和契机是什么?

高松: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世界科技创新版图重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我们要解决关键重点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紧缺、应用技术和工程技术人才偏少的突出矛盾,在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上进一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高素质工科人才供给。其次,要适应智能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培养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型的工科人才。

培养引领未来的人才,是一流大学的共识,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华工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面对未来世界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引领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强大的思想力,并在真实世界里采取有效行动。这三者相乘便是创造力,即创造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这一想法,与华工“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不谋而合,都强调学问、思辨和行动三者的统一。

南方日报:华工以卓越“新工科”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为培养目标,“新工科F计划”对此有什么针对性举措?

高松:“新工科F计划”计划的目标是“三创型”工科的领军人才,要具备这样几个方面的素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兼备、复合知识与核心能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兼备、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兼备。

在具体实践方面,首先,引育一流的师资队伍。目前已引进包括院士及顶尖大师在内的高层次人才100余人。

其次,布局建设新工科专业。华工在广州国际校区布局一批新工科专业,面向国际学科前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

最后,完善工科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激发好奇心的教学体系、鼓励师生投入的管理体系、激发学生志趣的教材体系以及三全育人的思政体系,培养更多能够引领未来工科的卓越人才。

数读华工

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


●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4个进入前1‰,数量居全国第6位。

●3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

人才培养

●每年投入约1800万元用于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训练。

●2014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得5金14银3铜,获金奖数量位居华南地区高校首位。

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

●科研总经费超过128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28项,其中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经费超2亿元,是国基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之一。

●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2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97个,数量居卓越大学联盟首位,且所有平台均面向本科生开放。

●在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榜单中位居第3位。

●获国家科技奖22项,获部省级特等奖及一等奖55项;获广东省突出贡献奖4项,数量居广东省首位。

●获批2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

●自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国家专利奖33件,获奖总数连续9年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5 11: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

番禺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二期BB0204001地块
二类居住兼容商业和其他商务用地(R2/B1/B29)

1.竞得人须按要求负责出资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二期第二批工程项目(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要求等详见《监管协议》),项目建设面积165,650平方米,总投资约15.2287亿元,并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广州市ZF明确的相关部门。
2.竞得人须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1个月内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签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二期第二批工程项目的《监管协议》,否则出让人有权单方面解除出让合同,竞买保证金不予退还。
3.竞得人须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该地块总建筑面积的70%,若地块分期开发,需在首期落实装配式建筑的面积比例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要求须符合国家或省现行的装配式评价标准规定,接受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监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4: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工三校迎新啦!智能化入学,小程序定位就能“云报到”


南都讯 记者董晓妍 实习生彭彤 通讯员华轩 9月6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广州国际校区同时迎新,2020级的6648名本科新生与7093名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

上午,南都记者来到国际校区探营。据悉,今日入驻的是全校31个学院中的9个学院的新生,本科加研究生一共2613名。

⭐智能:新生自主报到,手机定位线上“云报到”


上午,记者在华南理工大学迎新现场看到,新生需提供“华工迎新”小程序的“入校码”及穗康码,按指引在指定门岗排队、扫码验证、测温后入校。前来报到的新生防护意识十足,均佩戴口罩,在入校、报到、就餐等需要排队时主动与他人保持间隔。

因疫情防控的要求,今年华工迎新最大的不同,是不再设立全校性的集中报到场地,而是改为新生到自己所在的学院或宿舍楼办理报到手续。

有新生告诉记者,在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中,已对开学报到的各种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家按照要求掌握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技能,连续每日测温,也会注意合理作息,均衡营养,加强锻炼,确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并按要求登录学校微信企业号中的“IamOK健康状况填报系统”,每日准确填报个人健康状况和所在地理位置。同时,此次前来学校,也需按要求填报个人的到校交通信息。

据悉,今年学校在报到前就向新生发布了迎新系统使用指南。新生在来校报到之前,只需要登录迎新系统,激活新生本人的统一认证账号,通过绑定微信企业号,就可提前完成新生数据采集、网上缴费,大大减少了到校后报到的工作量。

值得一提的是,华南理工大学今年首次采用“华工迎新”小程序线上报到,新生在报到当天进入到学校范围后,只需要打开手机定位,人脸识别通过后,即可线上进行“云报到”,入学体验更智能、更便捷。

有新生表示,华工这次开学报到的防疫措施体验感良好,关于“云报到”这一小程序,“在开学前先在线上把流程说一遍,过来之后会在小程序上,就有流程指引,指引到教室或者宿舍区进行报到。”

⭐探营:宿舍周边配置齐全,新生直言很新鲜

记者在华工国际校区D5宿舍楼看到,许多家长送孩子们来学校报到,大包小包等待电梯。

宿舍周边的配置非常齐全。在D5宿舍楼的不远处便有峻德书院供学生们查阅书籍阅览自习,且除了这一个书院之外,二层还有两个图书馆、自助洗衣房与自助厨房。

据悉,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实行人性化设置,现代书院制与全员导师制双制合一,宿舍区楼下包含快递区和打印店,同时离宿舍楼不远处还具备健身房与书画室,生活配套十分方便。且所有公共区域都有休息的地方,让学生就地坐下来就存在交流的空间。

“宿舍四人一间且上床下桌制,宿舍区存有图书馆感到非常新颖。”有新生表示,今天第一次来新校区,新鲜感很足,愿意花时间慢慢摸索,“对于宿舍区的健身房非常期待,很想去尝试。”

⭐链接:全国唯一“全部新工科学院”校区,分高专业集中

华工国际校区,是全国唯一“全部新工科学院”的校区。一期校园已于2019年9月启用,2021年校区将全面建成,实现约12000人的办学规模。

广州国际校区现已组建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等4个学院,招生专业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5个专业,在2020年高考招生中得到全国考生和家长高度青睐。

据统计,广东省2020年第一专业志愿报考热度前十名的专业中,广州国际校区有3个;广东省外,分子科学与工程在河北,生物医学工程在北京和上海,智能制造工程在福建、江西和重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在黑龙江和重庆均进入了理科前十名报考专业。

全校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大多数集中在国际校区,比如机械类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自动化创新班(本硕连读)、机械工程(卓越双语班)、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2中澳班)、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9 11: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南沙继续引进香港大学,就是重大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5 15:40 , Processed in 0.04836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