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2-22 09: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9-12-22 09:48 编辑
民航公司是典型的大投入、低产出。除了三大航能烧钱,其他航空大多是亏本赚吆喝,背后是地方**付出的扩大开放的成本。
武汉目前的确是先需要做强基础设施,即先把巢穴做大做靓,吸引更多公司开通新航线,增加新航班,扩大进出港客流量。这个是首要任务。
至于地方航空公司,有民企加入更好,没有也不强求。因为武汉属于中部板块,中部地区在陆路交通上占据优势,不管高速公路还是高铁动车,均为枢纽港和客流大港。但在航空上则属于过路区域,不是终端。反而东部、西部、北部延边、南部沿海,属于国内民航的目的地与终端,民航业具有先天的交通优势。因为民航是典型的点对点而不是网格化交通。
这就是西部内陆落后区域为何有那么多地方航空公司,反而经济总量居前列的中部三省很少出现(东星也是昙花一现,当然背后因素错综复杂)的缘故。
在现阶段,由于上层ZZ因素,武汉在航空上的突破很难。因此,现阶段做强基础设施,在换届后求得政策的突破是明智之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