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太湖山水

【江南晚报】“高楼迷”:通过高楼热爱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5 18: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高楼迷好,东林论坛里08那些人很神经,一天到晚犄角旮旯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5 18: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经典的一次是几位苏州、无锡摩天迷对某一苏州高楼的实际高度是否超过无锡某高楼争执不下,于是苏州一方邀请无锡“高楼迷”带上测绘工具去现场丈量苏州高楼的高度,并愿意派车接送。虽然此事早已过去,但“高楼迷”们的认真、执着和可爱实在可以记上一笔。

===============================================
版主中的一位。十笼小笼馒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5 18: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啊,十年前的往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5 18: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后此消彼长。。。。大家有目共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5 18: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陀思陀也夫斯基 发表于 2018-6-15 18:52
经典啊,十年前的往事。。。。。。

看俺的签名,正是借用某人的标题,标题历史——十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5 19:1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5 22: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厉害向前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5 22:10: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论坛和无锡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5 22:47: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和无锡“相爱相杀” 接下来的5年对双方都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6 09: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江南晚报》连出了三个“高楼”专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6 09: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晚报》2018-5-17

回眸百年无锡高度 品味那些经典地标



_
近日,太湖广场又一地标性建筑——高达250米的绿地中央广场举行开工典礼。虽未刷新无锡高度,不过这是无锡在上一轮“摩天热”退潮后上马的首个摩天楼项目,再次引发了大家对于无锡高度和无锡地标的关注。
无锡地标的百年变迁

  无锡出现高楼或说地标一类的建筑,不过是最近一百来年的事。

  1915年,无锡县图书馆大楼落成。无锡县图书馆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公立图书馆之一,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县级图书馆。它地处市中心崇安寺、面对“华夏第一公园”公花园。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主体风格偏西式,但顶楼观光台上有一个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的中式圆顶,颇具特色。每到整点或半点,钟锤敲响,自鸣钟发出的悠扬钟声几乎响彻无锡全城。该大楼加上顶楼的避雷针不过20米左右。但在当年,县图书馆大楼是当时无锡城内最高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建成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无锡的地标建筑。百年时光悄然逝去,无锡图书馆早已搬迁到太湖广场,如今已成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图书馆老大楼,对于一些老无锡来说依然是永远的经典,身材并不高挑的它注定会在无锡的高楼地标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独特位置。
  无锡县图书馆大楼的第一高楼地位一直保持到上世纪60年代末:直到中山路、人民路口的手工业商场(东方红商场和商业大厦前身)的出现后才勉强超越了图书馆钟楼。
  真正给人留下印象的超越还要算是1978年蠡园旁湖滨饭店的建成开业,高达10层的现代化建筑轰动全城,大楼不仅成了蠡湖畔的一大景观,当时它挺拔的身姿在中桥一带都清晰可见。无锡县图书馆钟楼诞生后历经63年的漫长等待,无锡地标建筑终于被改写。
  湖滨饭店和迎宾楼是改革开放后无锡高楼逐渐走向兴旺的一个起点,从此无锡高楼大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无锡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造江南航运大厦、建工大厦后才开始出现的。遗憾的是,这两幢意义不凡的大楼,虽然在层数和高度上一举超过湖滨饭店,但由于造型过于普通,加之所处位置既非市中心又非风景区,所以始终未能跻身无锡地标的行列。
  无锡在寻找着自己新的地标。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当时唯一能成为无锡新一代地标的建筑非无锡大饭店莫属。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成的无锡大饭店是改革开放后无锡高楼地标榜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第一高楼和地标性建筑。该大楼面对梁溪大桥,自开建起就引起广泛关注。无锡大饭店的三角造型独特、大方而实用,不仅使得大楼能获得最好的采光,而且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大楼外立面总有一面能面对你,没有一般大楼常见的死角和背面,即使20多年后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依旧不觉得过时。虽然如今无锡大饭店早已不是无锡第一高楼,但它和图书馆钟楼一样成了无锡建筑的经典之作,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是对它最好的肯定。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无锡的高楼建设陷入低谷,不仅没有超越无锡大饭店高度的地标出现,能留下印象的建筑也只有交电大厦等少数超过10层的大楼。直到1994年,火车站对面的泰山饭店才一举取代了无锡大饭店的无锡第一高楼地位。不过泰山饭店大楼除了28层的高度能笑傲无锡外,大楼造型并无任何出彩之处,也自然没有资格成为无锡新的地标。不过泰山饭店的另外一大意义则受人关注:人造建筑终于超过了长久以来一直是无锡市民心中无锡标志物的锡山海拔74.3米的高度。
  泰山饭店其实也是无锡高楼建设再度转热的一个拐点。此后,无锡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无锡高楼的暗战江湖

  1992年底,即将于次年元旦创刊的《江南晚报》进行了第二次试刊,试刊号上的一则消息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无锡历史上第一座摩天大楼,39层、高近150米的“无锡商贸中心”将在中山路南段学前街口开建。这座当时由无锡商业大厦投资建设的大楼也就是日后市民所熟知的无锡八佰伴。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八佰伴只建成了A栋8层裙楼,B栋塔楼历经数次波折成了遗憾。但“无锡商贸中心”的规划还是昭示着无锡高楼建设将进入摩天时代,而且“无锡商贸中心”的遗憾不久也被同样39层(含避难层)、高140米的华光大厦和国脉大厦所弥补。
  华光大厦和国脉大厦的闪亮登场,标志着无锡正式进入摩天时代,而且无锡第一高楼也第一次出现了争议:华光大厦39层高140米,按理说国脉大厦34层高度和层数都不如华光大厦,但国脉大厦加上电信主发射塔后高度达168米,超过了华光大厦。这样的争论结果如何并不重要,但至少说明无锡高楼建设的速度和数量今非昔比,以前那种第一高楼能在排行榜上睡大觉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进入新世纪后,无锡高楼建设出现井喷局面,向着更高、更快、更多的目标发展。当初曾傲视锡城的华光大厦、国脉大厦也已“退居二线”。高楼建造的地点也从过去偏向市中心、梁溪大桥一带发展为市中心、太湖广场、太湖新城、蠡湖新城、新区等地全面开花的态势。由于开工高楼众多,所以“第一高楼”之争频频出现,有的高楼开工时号称无锡第一,可还没等第一到手就被更高的大楼超越。高楼排行榜上的排名好似走马灯看得人眼花缭乱。不过尽管大楼众多,总还有一些大楼能给人留下印象,比如说258米的润华国际大厦、248米的红豆国际广场、209米的摩天360、181米的城中皇冠假日酒店(原凯宾斯基酒店)是本世纪前十年无锡高楼最有代表性的“四大金刚”。“四大金刚”立足未稳,苏宁广场、恒隆广场、九龙仓国金中心、茂业世金中心这“四大天王”已开始抢班夺权。
  不过它们之间没有谁能像当年的县图书馆钟楼和无锡大饭店那样成为无锡独一无二的地标。而且估计以后也很难再有这样的建筑出现。这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如前辈地标优秀,而是摩天大楼大量出现后造型多样化、审美挑剔化的必然结果。这对于高楼本身乃至无锡的天际线来说都是好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嘛。

  业内人士评说锡城“天际线”

  无锡市房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沈洵认为:无锡天际线的控制总体较好,彰显了无锡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吴文化特色和山水湖滨城市的特点。站在鼋头渚十里芳径看无锡城市天际线,错落有致、曲线优美,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沈洵比较欣赏从宜兴氿湖看宜兴城市天际线,蜿蜒曲折,视觉通透。他认为天际线作为城市的轮廓线,不仅要体现外在美,更要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历史积淀和城市气质。高楼大厦不应千篇一律,应当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和性格特点。比如说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建筑,非常有艺术感,每栋建筑都耐看耐品,同时和周边建筑、环境非常和谐,值得无锡学习。希望开发商珍惜每一块土地,建设出无愧于时代、有无锡气派和特色的精品佳作传给后代。
  江苏博森建筑设计公司(原无锡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黄新煜曾主持设计了无锡恒隆广场等备受市民肯定的建筑。在他看来,无锡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各类建筑都是不同年代建成,也不可能大拆大建一次性规划,所以天际线有些混乱。锡东新城虽然是最近几年新建的,但住宅比例偏高,建筑形态一般,所以天际线总体上比较平淡。太湖新城从开建之初就有系统性规划,建筑形态比较丰富,又濒临太湖,所以太湖新城的天际线是目前无锡最好的,也值得无锡其他地区学习。黄新煜认为无锡未来天际线最大亮点很可能出现在蠡湖新城和锡澄S1线沿线,值得期待。(晚报记者 孙暐)(无锡市摄影图片中心供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6 09: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晚报》2018-5-28

“潮”“靓”“高”“奇”百“花”齐放
起底曾被围观的锡城特色建筑







17日本报A6版《回眸百年无锡高度 品味那些经典地标》一文,回顾了无锡地标的百年变迁,广受读者关注,也引起了大家对于无锡特色建筑的浓厚兴趣。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楼爱好者、拍客和地产人,对他们心目中的无锡特色建筑再进行一番盘点。
特色建筑之“潮”:

  瑞廷西郊酒店、“蝴蝶大厦”、“紫砂壶”、八佰伴、无锡博物院

  2016年开业的瑞廷西郊酒店位于无锡集成电路工业设计园,紧邻蠡湖渤公岛,因为独特的造型被大家戏称为“简版央视大裤衩”。从大楼造型看,确实有点和央视“大裤衩”异曲同工,虽然规模不如央视“大裤衩”,不过这栋大楼赢在周边环境。从酒店往外看,蠡湖和渤公岛风光尽收眼底,而从渤公岛往酒店看,矗立湖边的大楼又有几分苏州金鸡湖边“秋裤”大楼的神韵。
  1996年刚开业时的无锡八佰伴外墙采用蓝白相间的色调,朴素简洁但略显土气。转投华地麾下后八佰伴彻底改头换面,改造后的八佰伴气质高贵,引进了LV等奢侈品,从大众百货华丽转身为时尚百货,外墙采用了进口的“变色龙”材料的渐变色外墙,会随着光照而变色,很是吸睛。
  无锡现代国际工业设计大厦因形似展翅蝴蝶而被称为“蝴蝶大厦”,曾获得“中国最佳现代建筑设计奖”,美观的流线型造型在稍显呆板的国家工业园建筑群中显得别具一格但并不突兀。总体而言,潮得实用、大方得体。
  无锡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是无锡近年来最有全国影响力的建筑,高38.8米、直径近50米的“紫砂壶”造型夺人眼球。构造、创意独特,与无锡本土文化完美契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壶建筑,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无锡博物院建造时准备了三个设计方案供市民投票选择,最终选择了这个名为“水光石色”的方案。由于造型和“鸟巢”那样很潮很抽象,所以有了“无锡鸟巢”的昵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建筑当中的两个镂空大洞,有人戏称“飞机都能从洞里穿过”。

  特色建筑之“靓”:
  无锡大剧院、摩天360、红豆国际广场、恒隆广场


  坐落于蠡湖大桥南岸、蠡湖大桥堍的无锡大剧院由芬兰著名设计师萨米宁设计,建成后就成了无锡的文化名片。该建筑的魅力在于动静结合,和蠡湖美景融为一体:大剧院好似一双振翅高飞的翅膀,给人以很强的动感。也有人说,大剧院好似一只停靠在水畔的蜻蜓、又如八片巨大树叶,轻轻飘落于蠡湖边。
  摩天360是一座命运多变的建筑,从三阳商贸中心的烂尾楼到一度成为无锡的最高楼。这也是一座备受争议的大楼,喜欢它的人说它酷似上海金茂大厦,好似火箭上天,简洁明快。不喜欢的人说它怪模怪样像个特大号“杜蕾斯”。不管如何,它是三阳广场不容错过的一道风景。
  胜利门的红豆国际大厦造型雍容华贵,而且是不多见的建筑实景比规划图更出彩的建筑。常有人说,该建筑有几分“台北101大楼”的气质。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红豆国际大厦正是由设计“台北101大楼”的大师李祖源设计的。
  论高度,200多米的恒隆广场在如今的无锡高楼里进不了前三名,不过要论颜值,低调而奢华的恒隆广场绝对是无锡的时尚地标。明亮的地砖、挺拔的身姿、璀璨的灯光让人仿佛误入华丽宫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恒隆广场高品质的内透是无锡市中心夜景中最大的亮点。

  特色建筑之“高”:
  茂业世金中心、九龙仓国金中心、龙希大厦、苏宁广场


  太湖广场周边是本世纪以来无锡最集中的高楼荟萃地之一。太湖广场在高楼的合围下渐渐有了城市客厅的感觉。前几年皇冠假日城中店(原凯宾斯基酒店)横空出世曾让我们仰望。不过如今最风光的是茂业世金中心和九龙仓国金中心。与无锡许多高楼加上天线后的“伪身高”不同,这两栋摩天楼是“不穿高跟鞋”的净身高哦。
  如果把视角放到无锡大市的话,328米的江阴华西村龙希大厦曾是无锡第一栋建成投用的超过300米的摩天楼,大楼内部的奢华曾一度全国闻名。无锡市中心的苏宁广场高度和龙希大厦完全一样,看来在“锡澄一体化”大潮中,江阴和无锡“高度一致”啊。

  特色建筑之“奇”:
  “歪歪楼”、“望远镜”、天安大厦、国邮大厦


  纵观古今中外,由于建筑质量、地基等原因导致的歪楼不少,有些还一不小心歪打正着因此出名:比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苏州的虎丘塔等。如今在无锡的南长街上也出现了这么一座“歪歪楼”,有关部门针对老屋歪斜没有简单予以拆除和矫正,而是采取了加固的方式。如今“歪歪楼”成了南长街步行街的一大亮点。
  胜利门曾是无锡弹眼落睛的“怪楼”集中地。虽然一百、交电等著名“怪楼”已拆除。但还有个别遗珠,比如著名的“望远镜”大楼。此楼原为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无锡五金大楼,当初大楼就是按望远镜的造型设计建造的,这个造型在当时四平八稳的大楼中是相当前卫的。只是大楼建成已久少有整修,“望远镜”早已蒙尘。每次路过那里都让人有撸起袖子、拿起鸡毛掸子的冲动。
  天安大厦建成于1996年,起伏不定的建筑形态似乎预示了这座大楼跌宕起伏的命运,心族百货、天羽家纺城、大洋百货……租客换了好几拨,还被空关多年,去年才以手机专卖店的业态重新迎客。大楼位居市中心黄金地段,占地面积也不小,前卫的建筑风格导致大楼结构头重脚轻,一楼可用营业面积偏少。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这座命运多舛的大楼从此能顺顺利利。
  县前街的无锡国邮大厦有两奇:一奇,此楼和旁边紧邻的国联大厦和金马大厦楼间距太近,怎么个近法呢?当初金马大厦施工时起重机转弯时竟把旁边国联大厦的大楼撞了个窟窿;二奇,大楼造型寓意深刻却看不懂,据说国邮大厦造型是扬帆起航的意思,但大多数市民愣是没看出来。在大家看来,此楼就像一个带天线的老式手机。不过和国邮大厦造型相似的湖滨饭店新大楼看起来并不违和,看来周边环境也是影响大楼感观的重要因素。

  有识之士有话要说

  前些年,苏州金鸡湖畔的摩天楼“东方之门”这座造型独特、拥有多项世界第一的门型建筑因酷似“低腰秋裤”而火遍全国,很多人甚至把它和著名的央视“大裤衩”相提并论。而纵观无锡,上世纪80年代就以无锡大饭店等一批特色建筑傲视江苏。如今无锡高楼越来越多了,但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并不多见。上面盘点的这些特色建筑中绝大多数充其量只能作为无锡人茶余饭后的自娱自乐,放在全省、全国毫无知名度。客观地说,上海、香港等国际大都会的地标建筑,无锡无法与之相比很正常。但城市级别和规模和无锡相近、以往曾落后于无锡的邻城苏州近年来在天际线、特色建筑等方面可圈可点,这值得无锡深思。
  在无锡市房协副会长杭卫眼里,从鼋头渚门口往北看,无锡的天际线还是蛮漂亮的,不过有辨识度的特色建筑还真说不上几栋。杭卫认为:无锡一向富裕,小富即安的思想使得无锡人行事风格较为稳健,在某些领域缺少闯劲和创新动力,缺少引领风气的胆识与魄力。这或许就是无锡缺乏特色建筑的原因之一吧。
  资深地产人刘新宇直言:特色建筑的多寡,不仅和城市体量和经济发展有关,也和设计水准有关。比如,湖州太湖边的“马桶盖酒店”就出自世界知名建筑大师马岩松之手。特色地标建筑的设计及建筑都是大成本,是作品,不是产品。前些年,无锡新建的建筑很少出自名家之手,特色建筑匮乏也就不难理解了。刘新宇认为:锡东新城距离无锡传统中心太远,最容易成为特色建筑的商办类物业经营压力较大;太湖新城金融街已建到八街区了,最核心位置的商办建筑已建成,再往南,会更偏住宅;而蠡湖新城早期规划就是沿湖以商业及酒店为主,一大张白纸,可塑性更强,而且地标与湖景结合,更容易出彩。
  (晚报记者 孙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6 09: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晚报》2018-6-15

“高楼迷”:通过高楼热爱城市






本报5月17日、5月28日连续刊登了介绍无锡高层建筑的《回眸百年无锡高度,品味那些经典地标》《起底曾被围观的锡城特色建筑》专题报道,社会各界对无锡地标建筑、天际线和高楼的关注再次成为话题。在“高楼迷”中的反响尤为热烈,这个话题也让“高楼迷”这一群体再次进入大众视线。



“地图王”:自制地图为无锡建言献策

  随着无锡高楼越来越多、天际线越来越美,让无锡的高楼爱好者们欢呼鼓舞,这个号称“高楼迷”的群体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高楼迷”,顾名思义,就是高楼的爱好者。和影视明星拥有大量粉丝一样,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也有自己的拥趸。在城市中,出色的高楼本身就是一个个炫目的明星。
  无锡的“高楼迷”群体,是在网络论坛最火的2004年前后出现在摩天汉、高楼迷等论坛上的,他们专注于高楼、城建及规划交流和讨论。他们本人大多不是建筑、城建、规划专业的人士,甚至不少人还不是无锡土著。这个群体大部分是80-90后,从学生到在职人士,各行各业都有。他们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成为关心无锡城市发展的一支民间力量。整理、讨论、分享无锡的高楼是他们永不厌倦的话题。他们热爱高楼,并通过热爱高楼来热爱他们所生活的城市:无锡。
  “2007年一个偶然机会成为‘高楼迷’一分子,这十余年,从高楼到城建、规划,由‘入行’到热爱,并由此爱上无锡这座城市。”“高楼迷”小何这样告诉记者。
  小何是湖南人,大学毕业后来到无锡工作,并已在无锡落地生根。作为“新无锡人”,高楼是小何了解无锡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小何深深爱上了无锡这座城市。
  小何常去高楼工地拍照,胸前挂个相机常被人误认为是来拍照的拆迁队,闹出不少笑话。九龙仓国金中心、大剧院、万象城等著名地标建设期间他会从打地基到建成追踪拍摄它们的“成长录”。
  谈起最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拍摄经历,小何说:“从高楼上俯拍蠡湖新城、太湖新城及地铁三号线开工典礼时,我为无锡的发展而骄傲;在楼顶从下午守到晚上拍老城中心高楼群白天黑夜华丽转换最让我激动。”
  在“高楼迷”群体中,小何绝对属于红人,因为他还有特殊才能,就是结合无锡的城建规划绘制地图,因此在圈内他也就有了一个雅号:“地图王”。
  “2015年无锡决定上马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为了将这条高速通道的战略地位图示形象化的展示给大家,我绘制了一份从苏中苏南更大范围看南部高速的地图,这也成为各自媒体报道南部高速经常引用的配图。”
  “2017年11月我参加了市规划局组织的规划论坛,为无锡规划建言献策,我在交通分论坛上向大家显示了一份自制地图《无锡未来畅想——无锡大交通》(见附图)。”说起这些,小何很是得意。

  小金:用成熟、包容的心态看待无锡的高楼建设

  “我和无锡很多年轻网民一样,在进入‘高楼迷’这个群体之前只是在‘东林书院’‘西祠胡同’等综合性论坛上了解和讨论关于无锡城建的话题。2008年春节我受邀第一次参加了一个叫‘摩天汉论坛’的版聚,也是从这里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些志同道合、更加纯粹、更加专业的热爱高楼的朋友们。2008年到2018年正好是十年,在这个十年里面,无锡的高楼建设伴随无锡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起伏,大家的心路历程也经历了一个从高峰到低谷再重新开始振作的过程,并且随着版友年龄的增长,大家也有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无锡的高楼建设。”在无锡“高楼迷”群体中,小金是属于大咖级别的人物,果然谈吐不俗。
  “我从2008年开始独立拍摄了很多照片,在没有无人机的年代,算是无锡最早登顶各大在建高楼的人,为了能顺利进入工地,我自己备了安全帽,带着相机和建筑工人一起挤施工升降梯,靠着自己的胆大心细,拍到了第一手的照片发布上论坛,成为了论坛的‘红人’。现在有了无人机,拍摄在建高楼已经成了一件轻松和安全的事。”

  无锡“高楼迷”的十年

  比邻而居、同为经济强市的苏州和无锡,很难不被人拿来比较。同其他领域的“苏锡之争”一样,苏州、无锡两个城市高楼你追我赶的局面,也让苏州、无锡的“高楼迷”经常会将自己城市和对方城市进行比较。虽然讨论时他们会争执不休,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他们的感情。最经典的一次是几位苏州、无锡摩天迷对某一苏州高楼的实际高度是否超过无锡某高楼争执不下,于是苏州一方邀请无锡“高楼迷”带上测绘工具去现场丈量苏州高楼的高度,并愿意派车接送。虽然此事早已过去,但“高楼迷”们的认真、执着和可爱实在可以记上一笔。
  和苏州“高楼迷”的“争执、比高”实际上是十年前无锡城建爆发期的一个缩影。就建筑的高度来说,当时无锡确实“压”苏州一头: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恒隆广场落地无锡、在无锡布下全国“第一子”的苏宁广场主楼328米与惠山等高、宜家在无锡建造全国第二大面积的宜家商场、试水全国第一家荟聚购物中心、九龙仓在无锡投资建设中国大陆第二栋超高写字楼等,各种喜讯接踵而来。相比当时还是“一马平川”的苏州来说,无锡在商业、高楼领域走在了前列。无锡“高楼迷”受邀带上测绘工具去现场丈量苏州高楼高度的趣事,虽然最终并未成行,但也足以窥见当年无锡“高楼迷”们的极度自信。
  2014年是无锡高楼的“收获期”,之前在建的各大超高项目陆续封顶投用,市区天际线形成,也成了外地高楼迷们羡慕的对象。之后几年,无锡高楼新项目出现停滞。而苏州对无锡的超越恰恰也在那几年:金鸡湖畔诚品书店成了外地游客的“打卡圣地”,苏州中心的商业面积是无锡荟聚的两倍多,“秋裤楼”成了全国性的“网红”,450米的苏州国金中心成为江苏第一高楼。由于那几年无锡城建、高楼新项目乏善可陈,无锡的“高楼迷”群体也渐渐沉寂下来。
  不过说到这几年无锡各方面的重振雄风,“高楼迷”们来了精神,他们开心的告诉记者:“无锡这几年的上升势头非常明显。无锡一方面吹响了‘产业强市’ 新号角,同时启动了包括地铁新线、苏锡常南部高速和蠡湖大道、江海西路快速化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去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首破万亿更是成为无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此为契机,无锡的高楼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恒隆广场启动了一期第二栋写字楼及二期建设,太湖广场北侧被‘高楼迷’戏称为‘鱼塘’的地块也迎来新生:这个地块从燕莎中心到南丰汇奠基了两次却一直撂荒,不久前终于被绿地接下,正式开工建设250米高的超高商办楼,不久后旁边还将建设中信泰富广场,也是200米左右的超高层,相信未来无锡的天际线高度也将刷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建和高楼是城市发展的晴雨表。如今,无锡第二次的高楼爆发期呼之欲出,这印证了近年来无锡经济转型的积极成效。眼下无锡的喜人形势把很多沉寂已久的“高楼迷”给“炸”了出来。十年前,“高楼迷”峰峰因为创意制作了一张“无锡高楼集锦图”而在圈内声名鹊起。如今退隐多年的峰峰“重出江湖”了。峰峰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无锡各方面都有了新气象,陆续规划和开工的新项目也让“高楼迷”们有了新话题和新素材。“我将继续更新‘无锡高楼集锦图’,毕竟这是大家关心和喜闻乐见的。”峰峰开心地说。(晚报记者 孙暐/文 图由受访者提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6 09: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要审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6 09: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y_001 于 2018-6-16 11:40 编辑

重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9 11:46 , Processed in 0.04469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