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6-16 09: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晚报》2018-5-28
“潮”“靓”“高”“奇”百“花”齐放
起底曾被围观的锡城特色建筑
17日本报A6版《回眸百年无锡高度 品味那些经典地标》一文,回顾了无锡地标的百年变迁,广受读者关注,也引起了大家对于无锡特色建筑的浓厚兴趣。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楼爱好者、拍客和地产人,对他们心目中的无锡特色建筑再进行一番盘点。
特色建筑之“潮”:
瑞廷西郊酒店、“蝴蝶大厦”、“紫砂壶”、八佰伴、无锡博物院
2016年开业的瑞廷西郊酒店位于无锡集成电路工业设计园,紧邻蠡湖渤公岛,因为独特的造型被大家戏称为“简版央视大裤衩”。从大楼造型看,确实有点和央视“大裤衩”异曲同工,虽然规模不如央视“大裤衩”,不过这栋大楼赢在周边环境。从酒店往外看,蠡湖和渤公岛风光尽收眼底,而从渤公岛往酒店看,矗立湖边的大楼又有几分苏州金鸡湖边“秋裤”大楼的神韵。
1996年刚开业时的无锡八佰伴外墙采用蓝白相间的色调,朴素简洁但略显土气。转投华地麾下后八佰伴彻底改头换面,改造后的八佰伴气质高贵,引进了LV等奢侈品,从大众百货华丽转身为时尚百货,外墙采用了进口的“变色龙”材料的渐变色外墙,会随着光照而变色,很是吸睛。
无锡现代国际工业设计大厦因形似展翅蝴蝶而被称为“蝴蝶大厦”,曾获得“中国最佳现代建筑设计奖”,美观的流线型造型在稍显呆板的国家工业园建筑群中显得别具一格但并不突兀。总体而言,潮得实用、大方得体。
无锡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是无锡近年来最有全国影响力的建筑,高38.8米、直径近50米的“紫砂壶”造型夺人眼球。构造、创意独特,与无锡本土文化完美契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壶建筑,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无锡博物院建造时准备了三个设计方案供市民投票选择,最终选择了这个名为“水光石色”的方案。由于造型和“鸟巢”那样很潮很抽象,所以有了“无锡鸟巢”的昵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建筑当中的两个镂空大洞,有人戏称“飞机都能从洞里穿过”。
特色建筑之“靓”:
无锡大剧院、摩天360、红豆国际广场、恒隆广场
坐落于蠡湖大桥南岸、蠡湖大桥堍的无锡大剧院由芬兰著名设计师萨米宁设计,建成后就成了无锡的文化名片。该建筑的魅力在于动静结合,和蠡湖美景融为一体:大剧院好似一双振翅高飞的翅膀,给人以很强的动感。也有人说,大剧院好似一只停靠在水畔的蜻蜓、又如八片巨大树叶,轻轻飘落于蠡湖边。
摩天360是一座命运多变的建筑,从三阳商贸中心的烂尾楼到一度成为无锡的最高楼。这也是一座备受争议的大楼,喜欢它的人说它酷似上海金茂大厦,好似火箭上天,简洁明快。不喜欢的人说它怪模怪样像个特大号“杜蕾斯”。不管如何,它是三阳广场不容错过的一道风景。
胜利门的红豆国际大厦造型雍容华贵,而且是不多见的建筑实景比规划图更出彩的建筑。常有人说,该建筑有几分“台北101大楼”的气质。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红豆国际大厦正是由设计“台北101大楼”的大师李祖源设计的。
论高度,200多米的恒隆广场在如今的无锡高楼里进不了前三名,不过要论颜值,低调而奢华的恒隆广场绝对是无锡的时尚地标。明亮的地砖、挺拔的身姿、璀璨的灯光让人仿佛误入华丽宫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恒隆广场高品质的内透是无锡市中心夜景中最大的亮点。
特色建筑之“高”:
茂业世金中心、九龙仓国金中心、龙希大厦、苏宁广场
太湖广场周边是本世纪以来无锡最集中的高楼荟萃地之一。太湖广场在高楼的合围下渐渐有了城市客厅的感觉。前几年皇冠假日城中店(原凯宾斯基酒店)横空出世曾让我们仰望。不过如今最风光的是茂业世金中心和九龙仓国金中心。与无锡许多高楼加上天线后的“伪身高”不同,这两栋摩天楼是“不穿高跟鞋”的净身高哦。
如果把视角放到无锡大市的话,328米的江阴华西村龙希大厦曾是无锡第一栋建成投用的超过300米的摩天楼,大楼内部的奢华曾一度全国闻名。无锡市中心的苏宁广场高度和龙希大厦完全一样,看来在“锡澄一体化”大潮中,江阴和无锡“高度一致”啊。
特色建筑之“奇”:
“歪歪楼”、“望远镜”、天安大厦、国邮大厦
纵观古今中外,由于建筑质量、地基等原因导致的歪楼不少,有些还一不小心歪打正着因此出名:比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苏州的虎丘塔等。如今在无锡的南长街上也出现了这么一座“歪歪楼”,有关部门针对老屋歪斜没有简单予以拆除和矫正,而是采取了加固的方式。如今“歪歪楼”成了南长街步行街的一大亮点。
胜利门曾是无锡弹眼落睛的“怪楼”集中地。虽然一百、交电等著名“怪楼”已拆除。但还有个别遗珠,比如著名的“望远镜”大楼。此楼原为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无锡五金大楼,当初大楼就是按望远镜的造型设计建造的,这个造型在当时四平八稳的大楼中是相当前卫的。只是大楼建成已久少有整修,“望远镜”早已蒙尘。每次路过那里都让人有撸起袖子、拿起鸡毛掸子的冲动。
天安大厦建成于1996年,起伏不定的建筑形态似乎预示了这座大楼跌宕起伏的命运,心族百货、天羽家纺城、大洋百货……租客换了好几拨,还被空关多年,去年才以手机专卖店的业态重新迎客。大楼位居市中心黄金地段,占地面积也不小,前卫的建筑风格导致大楼结构头重脚轻,一楼可用营业面积偏少。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这座命运多舛的大楼从此能顺顺利利。
县前街的无锡国邮大厦有两奇:一奇,此楼和旁边紧邻的国联大厦和金马大厦楼间距太近,怎么个近法呢?当初金马大厦施工时起重机转弯时竟把旁边国联大厦的大楼撞了个窟窿;二奇,大楼造型寓意深刻却看不懂,据说国邮大厦造型是扬帆起航的意思,但大多数市民愣是没看出来。在大家看来,此楼就像一个带天线的老式手机。不过和国邮大厦造型相似的湖滨饭店新大楼看起来并不违和,看来周边环境也是影响大楼感观的重要因素。
有识之士有话要说
前些年,苏州金鸡湖畔的摩天楼“东方之门”这座造型独特、拥有多项世界第一的门型建筑因酷似“低腰秋裤”而火遍全国,很多人甚至把它和著名的央视“大裤衩”相提并论。而纵观无锡,上世纪80年代就以无锡大饭店等一批特色建筑傲视江苏。如今无锡高楼越来越多了,但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并不多见。上面盘点的这些特色建筑中绝大多数充其量只能作为无锡人茶余饭后的自娱自乐,放在全省、全国毫无知名度。客观地说,上海、香港等国际大都会的地标建筑,无锡无法与之相比很正常。但城市级别和规模和无锡相近、以往曾落后于无锡的邻城苏州近年来在天际线、特色建筑等方面可圈可点,这值得无锡深思。
在无锡市房协副会长杭卫眼里,从鼋头渚门口往北看,无锡的天际线还是蛮漂亮的,不过有辨识度的特色建筑还真说不上几栋。杭卫认为:无锡一向富裕,小富即安的思想使得无锡人行事风格较为稳健,在某些领域缺少闯劲和创新动力,缺少引领风气的胆识与魄力。这或许就是无锡缺乏特色建筑的原因之一吧。
资深地产人刘新宇直言:特色建筑的多寡,不仅和城市体量和经济发展有关,也和设计水准有关。比如,湖州太湖边的“马桶盖酒店”就出自世界知名建筑大师马岩松之手。特色地标建筑的设计及建筑都是大成本,是作品,不是产品。前些年,无锡新建的建筑很少出自名家之手,特色建筑匮乏也就不难理解了。刘新宇认为:锡东新城距离无锡传统中心太远,最容易成为特色建筑的商办类物业经营压力较大;太湖新城金融街已建到八街区了,最核心位置的商办建筑已建成,再往南,会更偏住宅;而蠡湖新城早期规划就是沿湖以商业及酒店为主,一大张白纸,可塑性更强,而且地标与湖景结合,更容易出彩。
(晚报记者 孙暐)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