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idontcare7

陆家嘴高密度化改造设想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4 12: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24米高做办公的话,确实太矮了,商业设施还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14: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提高密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15: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可以,在缩减路面宽幅的前提下,24米够了,陆家嘴写字楼面积够多,没必要在边边角角里强行塞入新的写字楼。24米适合商业用途,而这正是陆家嘴缺少的。如何和已经建成的高楼协调是个难题。既可以搞一些类似三里屯的小楼,或者新天地的仿石库门,也可以仿欧式。要是把陆家嘴的几条马路搞出南京西路或者淮海路的感觉,那就有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6 09: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取消世纪大道下两条隧道,应该是指南北通道吧。取消好啊,ZF可以不用投资解决交通问题了。呵呵,所谓创新就是ZF选择性看见。

另外,淮海路的模式还值得复制吗?好像自己都在转型找出路吧。陆家嘴本来就是个交通死角,你能想一个半岛型地块能如何聚集人气?

这种拍脑袋的想法,谁都会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 17: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个直观的类比图。
地点,新天地。高楼高度约100米,小楼高度约10米,街道宽度2车道。
按照比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陆家嘴200米高楼,4车道,路边20米小楼的效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 17: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verveil 于 2017-7-1 18:01 编辑

发一个直观的类比图。
地点,新天地。高楼高度约100米,小楼高度约10米,街道宽度2车道,零退线。
按照比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陆家嘴200米高楼,4车道,路边20米小楼的效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 18: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verveil 于 2017-7-1 18:12 编辑

这个是陆家嘴已有的加密项目,环球金融中心周边围合加密商业建筑。

可以直观的看出,围合的本质在于隔绝周边交通的嘈杂,创造了休憩的环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 18: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verveil 于 2017-7-1 18:38 编辑

最后是世纪大道的悲剧。三十多米宽的人行道,行人寥寥无几(因为人行天桥的宽度就足够满足步行需要了)。而且路边非机动车杂乱停放,人车嘈杂,没有人会有心情坐在路边休息(连卖咖啡冰淇淋的都没有)。于是高楼周边巨大的空间完全没有利用。

相比之下,马路对面的餐饮建筑至少提供了行人需要的服务(虽然低端了些)。环球,金茂这侧,如果也沿着人行步道建小楼,则可以把世纪大道人行道变成围合步行街,从大楼到步道之间的整个空间就可以留住人,提供户外餐饮,休憩,和街头文艺娱乐的街区体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5 11: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我的感觉就是教授给了限高24米的规定,剩下学生自由发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3 01: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些喷的人还是好好看一下原文写了什么。。。。。陆家嘴的城市空间现状完全不宜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3: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y 发表于 2017-6-23 20:41
你看看丸之内周边和曼哈顿中城周边的小楼是四五十米、六七十米上百米高还是24米高,200多米的超高旁边直 ...

高度增加会让人口增加停车位增加交通拥挤度增加,就你这点脑还敢质疑人家同济的,满脑子只有高楼,死脑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3: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versptine2 发表于 2017-6-23 19:19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只能说你很死脑筋,那边原有的规划已经大尺度,地下也许各种隧道,想建高就能建高?建个几百米高带来的人口车辆拥挤度问题你有考虑?你真的懂社区性什么意思?如果高端商务化了还有社区性吗?人家学生不知比你高多少个层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9 17: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领导开会了,开场是崇明限高18米,开始讨论!一位教授开规划课了,陆家嘴窄街区限高24米,于是学生在框定的盒子里发挥想象力。发觉这里矮楼迷倒是挺多的。不同意这句:(冬天外出江风加上大楼间的穿堂风吹在脸上跟刀割一样,)穿堂风多数情况是吹得蛮爽的。同意这句:(夏天天桥正大这边下来一直到汤臣一品这边完全没有行道树,太阳直射下像条狗”)24M限高没城市的感觉,阳光更加肆无忌惮。规划可建造8层旋转停车场。解决这句:(停车超级无敌困难,小伙伴开车来找你真不知让他停哪里好,自己上班开车停完车要走十几分钟才到办公楼)。同意这句:(针对陆家嘴壅塞的交通,课题组给出的方案是窄街密网。)我觉得有大胆的创意是这句:(蔡永洁语出惊人:“甚至未来可以像南京路一样改为步行”。窄街密网的道路规划借鉴于曼哈顿中城,除主街外,增加狭窄、铺装、曲折、错落、荫翳的内街,增加界面连续性,提升步行体验。)既然这里提到曼哈顿中城,不妨看下:
中城选择最矮区段的街区


上城,选择最矮区段的街区,左侧大概都是24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 10: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荷 于 2017-8-1 10:28 编辑

我的理解,上海除了陆家嘴、静安寺等都市型商务区,也有虹桥商务区、后滩商务区等园区型商务区,两种建筑模式不同,前者追求高层、超高层、大马路大绿化,没有完整的临街界面,后者以低层、多层为主,窄街密网,提供完整连续的临街界面。而陆家嘴可能就是因为路网设计的尺度问题,造成适合车行、但对行人不友好的问题,商务功能单一生活功能缺乏,被许多人诟病。同济这个学生作品可能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在陆家嘴大马路大绿化基础上引入窄街密网的规划,也算是一种融合的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3 10: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kgagv 于 2018-12-10 18:21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8 15:02 , Processed in 0.04221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