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3 14: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下行 小微企业路在何方? ——三季度江岸区小微企业生存状况分析
来源:江岸区统计局 作者:江岸区统计局 时间:2016年10月26日 浏览数:192 点击率:192
根据全区新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跟踪调查的资料显示:三季度,我区新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面临市场低迷、融资困难、经营成本高等多重挑战,呈现转型速度加快,关停面增大,发展分化的特点。
一、新现象:行业整合加快,企业经营出现分化
从全区抽选的103户新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经营状态变化情况看,小微企业关停面有所扩大。其中,正常营业的有2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2家,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及服务业;停业(歇业)的有20家,较去年增加14家,;正在筹建的有1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关闭的有1家,与去年持平;搬迁的15家,较去年增加2家;其他的34家,与去年持平。
从正常营业小微企业的运营情况看,资产和营业收入都实现大幅增加,从业人员相对稳定。20户样本企业共实现资产总计 21748千元,户均1087.4千元,同比增加49.2%;实现营业收入17803千元,户均890.2千元,同比增长1.22倍;从业人员123人,户均吸纳从业人员6.2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营业收入增幅较大的企业有武汉龙腾安顺吊装工程有限公司、武汉肽慕美容有限公司、武汉昌裕投资有限公司,同比分别增长16.6倍、2.3倍、2.2倍。企业经营出现进一步分化,20户样本企业中75%的企业业务发展良好,实现收入增长的良好态势,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及租赁、商务服务业两个行业中,分别增长4.8倍和1.5倍。
二、新分歧:升级扩张意愿低,资金扶持呼声高
一方面,因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对宏观经济信心更加趋于谨慎。在调查中,感受市场需求情况比上季度好转的仅有5%,与上季度基本相同的占70%,比上季度差的占25%。企业升级扩张意愿也不强,没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占75%,没有招工需求的企业占80%。
另一方面,在企业最关注的政策措施选项中,选择“加大财政金融支持”项目的排名第一,占到了被调查企业总数的一半。
对多数小微企业来说,由于固定资产较少、无担保或可担保抵押物少,以及财务制度不规范、信用等级不合要求等,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稳定持续的信贷支持。调查显示,有融资需求,仅获得少部分融资的小微企业仅占有融资需求企业数的1/4,企业更多选择了不融资或是从社会上吸收成本高、风险大的资金。
三、新疑问: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满意度如何?
政府在深化全民创业,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发展上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总体上看,受益面不高。有些政策制定了,但还不够细化;有些政策没有做好宣传,企业并不知情;有些优惠门槛高,享受面太窄;有些手续繁琐可操作性差等。调查显示,相关优惠政策力度和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有80%的企业表示没有享受政策优惠,而反映享受了税费减免的仅占被调查企业的20%。45%的被调查企业希望进一步“减少审批和资质资格认证”,排企业最关注的政策措施选项第二位。
四、新思路:创新引领,定相激励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宣传和落实相关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化解企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也必须在克服小微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的弱点上做文章,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
健全企业用工和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吸纳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到小微企业就业;引导小微企业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薪酬待遇,建设企业文化,拓宽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才流失。
健全教育引导机制。创新手段,开设课程,通过发放教育课程补贴券的方式,鼓励、引导小微企业转变管理理念,摒弃“短期”思维,确立长远目标,完善治理结构,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诚信守法经营,奉献回馈社会。
健全创新定向激励机制。坚持把推进升级与创新放在重点帮扶的首位,建立配套的评估机制,对一批有创新意识、发展好、信誉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使其尽快成长跃升为行业骨干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