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0 11: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發經費計入GDP,將改變城市競爭的格局
孫不熟(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

1568 words
20 July 2016
新京報 (繁體)
BEIJDT
Chinese - Traditional
Copyright 2016. Beijing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城市研究
國際上通常用研發經費佔GDP比重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創新指數。據公開資料,全球這一比例最高的經濟體分別是以色列(4.4%)、芬蘭(3.9%)、韓國(3.7%)、瑞典(3.4%)、日本(3.3%)、美國(2.8%)、德國(2.8%)等國家,這些國家全部以高科技產業聞名世界。也就是說,北京、深圳的研發投入可以與全球一流創新型國家媲美。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佈公告,將修訂GDP核算方法,把研發支出列入GDP核算。按照原來的GDP算法,研發支出沒有作為資產,而是當作中間消耗處理,新算法將研發成果作為知識產權產品,列入固定資產之下。
按照新算法,中國2015年的GDP大約增加8798億元,接近貴州省的總量。有人認為,這是經濟下行時期政府保增長的數字游戲。其實不然,因為研發經費歷年都有,新算法只會影響到GDP總量,而對GDP增長率幾乎沒有影響。更何況,新算法來自聯合國2009年頒佈的一個新標準,歐美發達國家幾年前就採用了,中國已經慢了一拍。中國在這個統計指標上與國際接軌,一方面是統計科學與時俱進的需要,另一方面還將改變中國經濟的激勵機製,激發政府加大研發投入。
那麼,這個算法會給中國的城市格局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按照新算法,研發支出較多的城市將在GDP統計上更佔優勢。那誰是中國研發支出最多的城市?當數北京與深圳。根據最新數據,深圳的全社會研發經費佔GDP比重達到4.04%,北京比深圳還要光輝,這一比重在2014年就達到5.95%。
這個數據是什麼概念?國際上通常用研發經費佔GDP比重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創新指數。據公開資料,全球這一比例最高的經濟體分別是以色列(4.4%)、芬蘭(3.9%)、韓國(3.7%)、瑞典(3.4%)、日本(3.3%)、美國(2.8%)、德國(2.8%)等國家,這些國家全部以高科技產業聞名世界。也就是說,北京、深圳的研發投入可以與全球一流創新型國家媲美。
中國其他城市的情況怎樣呢?據統計,上海大概是3.6%,廣州是2.5%,武漢與杭州是3%,天津是2.96%,重慶是1.42%,全國大概是2.1%。
不過,衡量一個城市的創新能力,還不能完全按此比例高低來排名,因為研發經費還涉及資本化率。按照新算法,只有為所有者帶來經濟利益的研發支出才會按照“固定資本形成”計入GDP。也就是說,研發支出要按是否帶來經濟效益分為兩個部分,沒有經濟效益的那一部分不會列入GDP。
一個城市的研發支出主要有兩個主體,一個是科研機構,一個是完全巿場化的企業。例如,像南京、武漢等城市,因為大學雲集,在研發經費上享有一般城市沒有的優勢,但這並不代表這些城市研發經費的資本化率就一定高。相反,東莞、蘇州等城市的研發支出比例不高,但因為這些城市的研發主體是企業,導致其研發經費的資本化率可能更高。不過,長遠來看,新算法的確對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武漢這類高研發投入的城市更有利,對研發投入不太重視的廣州、重慶可能面臨GDP排名下降的尷尬。
哪些城市或者地區對研發支出更為重視,這也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前文已經說過,研發支出佔GDP最高的國家分別是以色列、芬蘭、韓國等國。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資源貧瘠、地理位置欠佳。但這些國家對經濟發展表現出了強烈的進取心,對研發投入相當重視,把一手壞牌打成了好牌。相反,那些擁有豐富自然資源或者地處全球交通樞紐的地區,比如俄羅斯、澳大利亞、南美洲諸國,因為賺錢太容易了,其對研發投入與科技創新的重視就遠不及日韓與北歐國家。
在中國,也差不多存在這樣一個現象,比如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山西、內蒙古以及東北地區,其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都在1%左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民營經濟、先進製造業幾乎處在全國末位水平。相反,廣東、福建、浙江等自然資源貧瘠、山多田少的省份,百姓自古以來就表現出對經濟發展強烈的進取心。今天,經濟發展水平仍處在全國領先行列。
所以,將研發投入計入GDP,既是對重視研發地區的遲來認可,也將改變國內乃至全球地緣經濟格局。當前,中國的研發經費佔GDP比重剛剛超過2%,與日韓兩個東亞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與全球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甚至是部分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已經干得不錯了。而且論研發支出的總量,中國已經超過日本位列全球第二。而在國內,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發達省份,其研發支出佔GDP的比例相對較高,在創新經濟領域領先內陸地區的優勢還會進一步拉大。
抆孫不熟(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