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1 12: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岁风光好 今朝花更红
浏览次数:52 作者: 张静 李东华 秦岚 信息来源: 淮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06-01 字号:[大 中 小]
——田家庵区少儿文艺事业发展纪略
中国舞蹈家协会定于7月13日和8月5日分别在江苏徐州、天津两地举办“小荷风采”精品剧目全国演出,田家庵区幼儿作品《向前冲》、《数高楼》代表安徽入选。
揽下此次“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的安徽省仅有的两个参演名额,再次凸显出田家庵区少儿艺术继续保持在全市、全省的领先地位。
回顾近年来田家庵区少儿文艺事业的发展,“继承”与“创新”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少儿艺术发展凸显出“主体之变、视野之变、理念之变”三大转变,开启了少儿文艺工作新局面。
主体之变——由政府主导向引导转变,充分发挥社会主体作用
由政府主导和推动,是田家庵区少儿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田家庵区已经先后举办28届少儿艺术节,艺术节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并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艺术节成了促进少儿艺术发展的平台载体,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和激烈的竞争性,使全区上下常年处于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
随着近年来一大批社会主体参与到少儿文艺事业发展中,少儿艺术研发基地、培训机构的迅猛发展,专业组织日益健全。该区也开始转变思路,由主导发展向引导发展转变,为少儿艺术茁壮发展提供滋养的土壤,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少儿文艺事业的发展中来。
“政府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做好服务。为此,区里成立了少儿文化工作领导机构,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少儿文化的意见》,设立了少儿艺术专项经费,加强人才培训,实施少儿艺术‘五个一’工程,为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社会培训机构等发展少儿艺术事业铺路搭桥。”区委宣传部负责同志表示。
视野之变——艺术门类更加丰富,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
近年来,在少儿舞蹈艺术继续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新的门类也走进孩子学习生活,开始在全国各类大赛中收获好成绩。
今年3月中旬,经中国首席少儿模特大赛评委会通过,就读于洞山中学的毛忻淳和淮师附小的吴语畅荣登“中国首席少儿模特”榜单,并直通中国国际时装周亲子装、童装发布会的舞台。这是安徽省赛区胜出仅有的两名选手。
与少儿模特一样,在戏曲、书画、器乐等方面,也是屡获大奖,实现了少儿舞蹈的“一枝独秀”到多门类共同发展的“百花齐放”的跨越。区文化部门负责同志介绍,目前,田家庵区少儿舞蹈依然是传统的优势项目,继续保持在全市、省的领先地位。同时,少儿器乐、声乐、书画、戏曲、模特等茁壮发展,学生课本剧走热校园,少儿艺术形式多样、更加丰富。
2014年,中国首部公益巨作中小学系列校园课本剧《语文故事》淮南片区小演员海选和淮南市首届课本剧电视大赛的先后举行,为各中小学课本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语文故事》吸引1600名娃儿争演,由此可见,课本剧受欢迎程度。
“课本剧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表演形式多样,从编到演,既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该区的不少老师、家长接受采访时表示。
理念之变——既追求少儿艺术的精品佳作,也重视少儿艺术整体水平的提升
多年来,田家庵区以少儿舞蹈为代表的少儿节目在省内外各个大赛中屡获大奖,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并赴海外多个国家或地区演出,成为大放异彩的“小明星”。
“前些年,为了能够在一些影响大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倾力打造精品,在少儿艺术教学中,存在用力不均情况,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有老师表示。
近年来,这一情况有了大的改变。既要打造精品节目,也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少儿艺术整体水平的提升,成为更普遍的共识。田家庵区教育部门将艺术教育活动融入学校教学计划,小学、幼儿园每周至少有2节音乐、美术等艺术课,不少学校组建了艺术社团(兴趣小组),如舞蹈、声乐、器乐、绘画、书法、小主持人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文艺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实现少儿艺术整体水平提升。
如今,田家庵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都有自己的校园艺术节、文化活动月、书画展、故事会、校园舞台、才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小青蛙艺术学校、七彩阳光艺术培训学校、小白灵少儿京剧培训学校等社会力量举办的少儿艺术培训机构遍地开花、门类齐全,许多家庭也把孩子送进艺术培训班学习,作为孩子成才的第二课堂。
学校艺术活动的广泛开展及社会机构第二课堂的有益补充,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了艺术兴趣,使少儿艺术整体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