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2-26 09: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批自贸区,武汉有戏?
第三批自贸区的脚步日益临近,武汉很有可能成为内地首个“吃螃蟹”的自贸区。
近日有媒体称,经过一段时间筛选,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已经初步浮出水面,数量可能是5至8家,将落子内陆沿边地区,最快有望在两会后获批。
按照媒体的说法,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将重点突出两方面任务:一是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更加紧密对接,使自贸试验区成为“一带一路”在国内的重要抓手;二是探索内陆地区发展的新路径,引领内陆开放新高潮。
业内专家估计,湖北、陕西、河南、四川、重庆等地入围的可能性非常大。目前来看,上述几地申报的方案共性在于突出内陆特点,提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等目标。与此同时,也结合当地特色突出各自的侧重点。
其中,湖北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6年将积极申报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据了解,湖北内陆自贸试验区由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三地联合申报。
为什么武汉很有可能?
去年5月,武汉被国家批复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在此背景下,武汉自贸区申报方案重点之一便是创新驱动,目标是将武汉自贸区建设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据悉,武汉自贸区未来发展重点包括实施有利于创新的开放措施、推进深层次科技体制改革、打造创新驱动型产业体系、建立全方位沿江协同机制、推动便利化领衔的贸易创新、完善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六个方面。此次申报方案中的125个改革事项中,自贸区创新举措达85项,占比高达68%。
由于武汉位于长江经济带关键位置,方案突出了沿江开放特色,以打造内陆地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区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示范区。其中,创新沿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以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支撑,促进上中下游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协调联动。
不难看出,武汉此次申报自贸区颇具分量的筹码就在于长江经济带,而长江经济带现已成为国家战略,这无疑也为武汉加了不少分。而欲使武汉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关键位置凸显出来,港口、航运以及保税物流园区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这些方面,武汉准备好了吗?
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3月,国务院便已批复武汉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阳逻港也是内地唯一一个享受启运退税的港口,为武汉申报自贸区奠定了基础。
另外,三大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也为自贸区提供了硬件条件。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管委会主任、武汉临空港开发区经济保税物流管理处主任翟玉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武汉现有的三大保税物流园区中,东湖综保区的功能最为齐全,除了保税物流、出口加工的功能外,还有区内企业自由贸易的功能;而出口加工区也于2011年叠加了保税物流的功能,几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日趋完善, 为申报自贸区提供了先决条件。
软件和硬件具备,可以说,武汉此番入选第三批自贸区名单,“入室”几乎只差临门一脚的工夫了,连“登堂”都省掉了。为啥呢?原因就在于,2015年10月下旬,正式得到商务部专家组审议通过的“武汉自贸区总体方案”,已上报至国务院等待最终批复。按照之前上海自贸区的“惯例”,一旦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武汉乃至整个湖北方面多年努力的目标就可以说定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