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3-16 15: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hewitt 于 2012-3-16 15:54 编辑
深圳:国内首个在中小板创业板拥百家上市中小企业城市
2012-03-16 13: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陈颖
http://biz.xinmin.cn/cjds/2012/03/16/14057982.html
100家!今天,伴随茂硕电源在深圳中小板正式挂牌交易的锣声敲响,深圳成为国内首个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拥有百家上市中小企业的城市。
记者获悉,自2007年以来,深圳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总数已连续五年领跑国内大中城市。目前,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占两个板块上市企业总数的10.4%,首发募集资金达到788.47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67家,占全国中小板上市企业数的10.1%,首发募集资金539.38亿元;创业板上市33家,占全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数的11.1%,首发募集资金249.09亿元。
不仅上市企业数量达到百家,深圳还培育了数量众多、层次分明的上市梯队资源。目前全市上市备案企业达650家,其中处于改制期企业340家,辅导期企业82家,向证监会申报首发审核企业34家,已通过首发审核等待上市的企业9家。
深圳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4年中小板登陆深交所,深圳抓住机遇,迅速chutai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发展资本市场工作的意见》和《深圳市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机制,按照培训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等“五个一批”工作目标,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梯度培育,从五方面强力推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由分管副市长挂帅,市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区政府组成的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全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日常工作。各区政府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应设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机构,形成紧密的市区联动工作机制。
二是优化政策环境。修订《深圳市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分三个阶段给予改制上市企业最高310万元的资助,各区财政配套给予资助;chutai《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指导和推动解决企业改制上市涉及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并将相关扶持政策列入《深圳经济特区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固化和优化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政策环境。
三是梳理后备资源。建立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备案登记制度,通过加强宣传培训调动企业上市积极性,不断壮大上市后备企业队伍。对后备梯队实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和梯度培育,推动企业加快规范整改与自我完善,筛选出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进入重点培育企业,全力支持、务求高效。
四是强化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明确一名处级领导干部担任本部门的协调督办员,根据各自职能,对重点培育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的立项、用地、工商、税务、海关、环保、外汇等事项,以及相关历史遗留问题,给予大力协调解决,扫除企业上市障碍。
五是突破用地难题。针对上市培育企业普遍反映用地难问题,详细调查摸底企业总部、研发及生产场地需求,深入各区交流调研可利用土地资源,加快推进上市公司总部大厦、上市企业园区、上市培育基地和“大沙河创新走廊”建设,积极推动上市企业参与各区旧工业区改造,力促全市土地资源向上市培育企业倾斜。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将继续深入实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积极推动更多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使深圳早日成长为最具硅谷气质的创新之都。
百家上市企业凸显“深圳质量”
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记者了解到,深圳的100家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仅占全市中小企业数量的0.025%,但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首先,经济增长与税收贡献突出。2010年,100家上市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1615.8亿元,同比增长16.1%;净利润161.3亿元,同比增长30.5%;纳税总额112.5亿元,同比增长25.4%,占全市纳税总额的3.2%。据测算,每家企业上市当年纳税额平均比上市前一年增长64.9%上市后纳税额年均增长21.8%。上市企业在规范税源、补缴股东个人所得税,促进企业依法纳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推动创新引领潮流。100家上市企业中,87%为高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表现为“四高”:研发投入高、研发人员密度高、科技成果产量高、产学研结合程度高。2010年,企业研发投入达到48.8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4.5%,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研发人员超过4.2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0.6%;累计公开专利数达到6478件,每万人占有专利数172件。在高新技术企业中,82%的企业与国内外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研发合作关系,97%的企业建立了实验室、技术研发部或技术研发中心等相关机构。此外,企业上市后随着产品质量提升和销量增加,产生正性溢出效应,可以更有效地带动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上水平发展,带动中小企业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
第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促进。近几年,随着上市培育工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逐步加快。100家上市企业,属于电子、通讯及相关设备制造37家,机械、设备及仪表制造16家,新材料7家,软件互联网7家,现代服务7家,LED6家,建筑业4家,生物医药3家,新农业3家,批发零售3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比例超过25%。上述行业分布既体现出深圳在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方面的传统优势,也表现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壮大趋势。企业上市后通过契约、产权等形式,强化产业关联关系,延伸城市产业链,有力地推动城市产业集群化和高端化发展。例如大族激光,将激光技术装备广泛用于建材、服装、精密制造等传统产业,以先进制造业提升传统制造业,实现质的飞跃。电子信息类大批上市企业通过带动软件互联网、工业设计、创意文化等行业的发展,不断延伸城市产业链,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吸纳就业成效显著。2010年,100家上市企业员工数达到39.8万人,同比增长51%,占全市劳动者总人数的5.7%。其中大专以上文化11.5万人,占29%,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企业上市当年员工数比上市前一年增长29.4%上市后员工数年均增长32.3%,大大高于全市13.5%的就业年均增幅。上市企业成为吸纳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
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感言,“100家上市企业,是对‘用创新赢得尊严’的最好诠释,是‘深圳质量’的最美缩影”。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