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 09: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131”产业集群驱动光谷冲刺万亿
从“一束光”到“一座科技新城”,中国·光谷在“十二五”期间,加速了这个化茧成蝶的过程。
经济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2011至2015这五年间,东湖高新区企业总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等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年均增幅均超过30%。2015这一收官之年,东湖高新区企业总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主导产业的稳步发展,企业实力的快速提升,是东湖高新区起飞的动力。
发展30年来,光谷建立了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的产业体系,已形成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的“131”产业格局。
目前,作为“老大哥”的光电子产业有望突破5000亿大关。“十二五”期间的五年时间内,光谷已新增高技术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环保节能等3个千亿级产业。
除此以外,武汉新芯、华星光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实施,显示和芯片为主体的千亿产业的骨架已经支起;3D打印、机器人新兴产业进入培育快车道。小微企业加速涌现、“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企业的活力,源于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东湖高新区率先出台“黄金十条”、“创业十条”,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行“青桐”系列创新创业计划,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在全国高新区中上升到第2位。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成果日益丰硕。
光谷的发展,不仅限于经济的腾飞。五年来,光谷加速东扩,南北联动,壮大成城,重点产业布局、交通基础设施、高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功能配套、生态新城建设全面铺开,让生活在此的人民群众充满了幸福感。
今年,光谷国际网球中心惊艳亮相,武汉网球公开赛每年将吸引来自五大洲的高水平选手齐聚武汉,切磋技艺,为武汉架起一座通向世界的桥梁,让武汉了解世界,让世界关注武汉。
民生保障方面,今年高新区还建房项目续建21个、新建12个,续建和新建总面积876.9万平方米;续建8所中小学、扩建7所中小学,总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
光谷国际外国语学校开学招生,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开诊,国际社区正在建设……光谷的工作生活环境越来越有国际范儿,生活在光谷的便捷程度、高端品质迅速提升。
通过设立八大专业园区,不断完善园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逐渐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科技新城转变;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整体提升,节能减排和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显著,投资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创新和开放“双轮”驱动,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取得实效。
“十二五”期间,省人大颁布实施《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东湖高新区审议通过《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实施方案》,在行政审批与服务、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扩大开放、人才等领域进行先行先试,四大特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