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qhyqhy

[江城资讯] 2015年12月25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5 10: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wh701 发表于 2015-12-25 10:22
分析得非常全面,客观。着重看一下杭州的优势,就是武汉可以学习的地方。

杭州那边为了追赶武汉写的,武汉确实要学习杭州优势的那面,也要保持自己的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给了南昌什么启示?


在湖北武汉学习考察的时候,车窗外不时飘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标语。

  身居九省通衢之要冲,从湖北省到武汉市,都深知“做大中心、做强核心”之于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现代以来,围绕做大做强武汉,湖北努力了100多年。晚清,张之洞首提“大武汉”理念,督办京汉铁路,打造武汉重工业,推动武汉在20世纪初一度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形成了“大武汉”与“大上海”交相辉映之势,以至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这样写道:“武汉应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区位使然,武汉一度失去了像沿海那样第一轮的开放开发机会。然而,逆水行舟、逆势而行,从2011年开始,武汉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为感召,开启了新时期的复兴之路。

  学习考察行程中,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大武汉发展的强健势头。

  定位、规划气魄大。以省会之尊,在省内混个“老大”不是什么难事,但仅仅立足省内、与兄弟们去扒拉个仨瓜俩枣,身份再尊贵、实力再雄厚的省会,“乾坤”也就那么大。大武汉是“不甘”或者“不屑”于只当省内“老大”的。站在武汉城市规划展示馆,能直观地感受到武汉的志存高远。且不论其“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中三角主动谋划的登高望远,单看其城市生态控制线、生态隔离带建设,不管是规划之前瞻、深远,还是执行之果敢、坚定,都体现了武汉争锋世界、担当未来的雄心壮志。


产业规模大。“老大”要靠实力说话,做大做强产业,“核心”的脊梁硬骨才能雄起挺立,“龙头”的拉动效应才能有效发挥。纵观武汉的产业发展,走的是先大后强的路子。武汉光谷,从一开始就以概念为先发,响了名号、占了码头,以科技为引领,形成了产业集聚,最后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其光谷生物城以3万科研人员、大型实验室的庞大创新力量,加上第三方的运营实力,短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冲击千亿元规模的爆发之势。

  大江、大城,大目标、大平台,大项目、大产业……武汉之大,是地理空间之大、发展手笔之大,更是思想之大、境界之大、格局之大,站得高、看得远、不短视,自立自强、自主自信,体现出的是干事创业的大气派。

  纲举才能目张。回望我省,从提出“打造核心增长极”,到“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到“四个强起来”清晰要求,再到“成为引领全省发展的排头兵,成为拉动全省发展的火车头”的殷切期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是省委矢志不渝的坚定目标。因为,南昌不仅是南昌的南昌,更是江西的南昌,是江西协调推动全省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江西面向区域竞争的重要力量。做强了南昌“核心”,才能形成“龙头”效应,带动全省各地发展百舸争流,推动江西更好地对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推动区域合作。

  做强南昌核心,要跳出南昌看南昌,跳出江西看南昌。在资源大配置、要素大流通的发展格局下,筑不了墙、积不了粮,偏安一隅、关起门来做“老大”,是过不上好日子,也壮大不起来的。只有以开放的视野,站在全球、全国、区域的大格局里去审视南昌、发展南昌,南昌才能获得勃发生机。最近,南昌已显露出一系列这样睨视天下的气魄。无论是赣江灯光秀的打造,还是九龙湖新城的建设;无论是LED产业的推进,还是航空城的做强,都显示出了南昌站前列、立潮头的新气派,让我们看到了做强的雄心。

  南昌核心,说到底是干出来的。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双核发展”概念,推动昌九一体化,南昌有些干部一度嘀咕:双核发展,难道不要核心增长极了。且不论这些同志没有深刻理解省委推进昌九一体化是为了更好地做强南昌、做强核心的战略意图,单就心态而论,这种嘀咕就充满了等靠要的思维:单核是独生子,各种资源可独享、尽享,而双核则有人来分一杯羹。无疑,这种思维是要不得的。

  靠政策扶持,已是旧常态了。新常态下,政策给不了,给了也扶不起。中央推动自贸区建设,给的不再是优惠政策,而是干事创业的平台,通过改革与实干,创造出可复制、能推广的发展新经验。做强核心,唯有切实让干部作风强起来,强化实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才能推动各项改革创新,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城市建设管理跃上新台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纵观中部省份竞争之势,南昌已落后于武汉、长沙、合肥。诚然,南昌发展纵横的空间不大、腹地不深是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南昌做强路上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国务院已经批复了南昌大都市区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这个建设规划,抚州市辖区、丰(城)樟(树)高(安)、东乡县等经济重镇都将纳入南昌大都市区建设。在这个顶层设计之下,在昌九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实干苦干为保障,南昌跨越式发展将渐入佳境,南昌的“核聚变效应”终会爆发。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0: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落飞 发表于 2015-12-25 10:24
杭州那边为了追赶武汉写的,武汉确实要学习杭州优势的那面,也要保持自己的优势

嗯,武汉和杭州是非常良性的竞争,也希望加大合作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0: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qhyqhy 发表于 2015-12-25 10:23
全国排名第二的创业最佳城市,武汉是在自嗨吗?

创业成热词,各类榜单也横空出世。结果参差各异,亦不 ...

武汉已经错过了最近一波的互联网发展黄金期,现在即使有牛逼的武汉互联网企业,最终可能也会被BAT吞下。相反我真的更看好生物城的那一波现在体量还很小的生物医药企业,都是海归力量带着牛逼的项目科研成果创立企业,前期运作较为规范,新三板上的早,融资也很快。我们公司最近也参投了一家生物城企业,说实话比武汉的互联网企业靠谱多了。

随便举个例子,生物城官网消息:“12月17日,润达医疗(603108)公告称拟协同上海盛瑚分别以500万元、2750万元对武汉海吉力增资,增资后公司、上海盛瑚分别持有海吉力3.6%、20%股权。上海盛瑚为公司参与设立的体外诊断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出资2600万元,为其有限合伙人。
完善上游布局,战略意义显著。我们认为公司此次对武汉海吉力的投资为公司协调整合体外诊断相关资源,落地“产品+渠道+服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战略意义显著。继增资北京润诺思布局化学发光后,增资武汉海吉力布局分子诊断将大大丰富公司上游产品布局,初步形成覆盖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的产品线布局,借助润达医疗(603108)强大的渠道能力,有望产生“1+1>2”的协同效应。1)海吉力以分子诊断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见长,润达医疗渠道资源丰富,有望借助公司渠道实现快速放量;2)海吉力的分子诊断产品将丰富公司提供综合服务的内容,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巩固公司在体外诊断产品流通与服务领域的服务优势;3)上海盛瑚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符合公司战略规划以及公司收购的要求和条件时,可在适当的时候由公司进行收购,后期资产注入预期强烈,将有助于扩大公司的盈利外延。
伴随诊断市场发展迅速,精准医疗充满想象空间。精准医疗的前提是精准诊断,除二代基因测序外,针对特定治疗药物治疗反应检测的伴随诊断也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快速发展。据AlliedMarketResearch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伴随诊断(CD)市场价值11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达20%以上。海吉力目前已开发出涵盖肿瘤和心血管个性化用药的伴随诊断产品,同时拥有独立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平台——武汉光谷联合医学检验所,服务项目覆盖肿瘤个体化诊断、遗传病和传染病的筛查与诊断等。我们认为嫁接润达的渠道后,“产品+渠道+服务”一体化的专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司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充满想象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0: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伯纳乌的云 发表于 2015-12-25 10:33
武汉已经错过了最近一波的互联网发展黄金期,现在即使有牛逼的武汉互联网企业,最终可能也会被BAT吞下。 ...

有道理,武汉的生物医药、光电子与医疗科技结合倒是最大的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0: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落飞 发表于 2015-12-25 09:55
杭州武汉对比,不进则退
     杭州、武汉分别是杭州都市圈和武汉城市圈的极核城市,近年来,两市根据各自 ...

杭州和武汉不是一个类型的城市,武汉的工业化道路不适合杭州,杭州的一些优势可能武汉也永远追不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0: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qhyqhy 发表于 2015-12-25 10:35
有道理,武汉的生物医药、光电子与医疗科技结合倒是最大的优势

武汉倒不是不想发展互联网,可惜啊,错过了那波风潮,现在武汉的生物产业有点像前几年互联网风潮的开始阶段,有拳头项目的同时,更关键的在于现在武汉的项目开始能够融到资,生物城那边风投可是很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0: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伯纳乌的云 发表于 2015-12-25 10:44
武汉倒不是不想发展互联网,可惜啊,错过了那波风潮,现在武汉的生物产业有点像前几年互联网风潮的开始阶 ...

医药生物产业是工业后现代化下的朝阳产业,武汉有这个优势基础一定要千方百计利用好,前段时间杭州不是有部门来考察过吗?实际上是想借鸡生蛋,我们可不能丢了这个好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0: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tlc027 发表于 2015-12-25 10:50
医药生物产业是工业后现代化下的朝阳产业,武汉有这个优势基础一定要千方百计利用好,前段时间杭州不是有 ...

其实咱们不是最近也刚刚从杭州考察回来嘛,互联网大数据,简单说就是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接下来几年肯定要深化。生物城很多海归本科时武大或者华科的不少,基于导师校友的关系,加上最近政策扶植,所以到不用担心别人被挖走,还是想想进一步完善生物城那边的生活娱乐交通配套的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0: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二线城市里,有追随一线城市潜力的是杭州(互联网、阿里巴巴)、武汉(光电子、生物),主要在创新、科技等新兴产业上开始有趋势了,其它二线城市产业还是太传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1: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qhyqhy 发表于 2015-12-25 10:55
目前二线城市里,有追随一线城市潜力的是杭州(互联网、阿里巴巴)、武汉(光电子、生物),主要在创新、科 ...

还有光谷北斗,武大李德仁院士这种顶梁柱撑起来的国家战略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沈阳被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现在还是具备一些后发优势 但是一定要发展壮大 要不然就会逆水行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1: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谷要尽快在半导体晶园、北斗芯片上形成规模,大力扶持IC设计。个人感觉生物科技只能作为光谷的补充~很难形成大的规模。说到底,生物科技基本上被英、美、瑞士几家大药厂加上拜耳、巴斯夫之类化学公司所垄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1:35: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落飞 发表于 2015-12-25 09:51
金口水厂一期工程投产运行
保障光谷发展 缓解江南供水压力


地大的某校区没自来水已经大半年了。。。。
简直不可想象

贴个新闻链接
http://edu.people.com.cn/n/2015/0430/c1053-2693036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 02:24 , Processed in 0.04964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