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9-22 06: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捍卫“上海质量”——随上海援建干部路福祥在都江堰巡查重建项目( 2011年9月16日 )
清晨,大部分都江堰人都还在睡梦中时,路福祥起床了。匆匆吃下两个包子一碗稀粥,开车出门,开始又一天的巡查。作为上海绿地集团驻都江堰灾后重建维护保障负责人,54岁的路福祥,是迄今仍然留守在这座川西小城的最后一批上海援建干部中的一员。
根据国家质保法规定,工程项目竣工后两年内,应由建设单位担责保修。上海援建指挥部在撤离都江堰前,明确凡援建交钥匙项目,在质保期内由各参建单位保修。这样,“5·12”震后12天就抵达四川的老路留了下来,成为一名“上海质量”的捍卫者。
留守依然“5+2”
第一站是都江堰规模最大的学校聚源职高。前段时间阴雨连绵,部分地砖出现沉降。为了不影响师生上课,路福祥联系施工队利用中秋小长假修补,今天来回访。一旁的操场上,学生正欢快地互相追逐。路福祥在修补的地方来回走了好几遍,确定水泥是否完全干透。
11点刚过,解放日报记者和路福祥赶到第二站都江堰图书馆。天气阴晴不定导致的热胀冷缩,使得6块玻璃幕墙出现了自然裂缝。路福祥安排施工队今天来调换。
“过去,都江堰人称上海援建是‘5+2’、‘白加黑’,现在的留守也是七天无休。”绿地集团在都江堰总共援建了15个项目,包括都江堰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为了保证正常使用,老路每天都要像这样跑上三四个项目。几乎每个节假日,他都在巡查中度过。
与家人通话不到三分钟
时针指向12点,路福祥来到图书馆的食堂。饭菜很简单:一荤两素一大碗饭。刚端起碗,手机忽然响起。上海的妻子打电话来商量儿子婚事。“我一般让她中午或晚上打电话来,不然实在没时间接,也说不了几句。”儿子10月2日就将举办婚礼,可都江堰也实在少不了老路。从新房装修,到亲朋邀请,一切都是电话遥控。“实在是对不起我爱人和儿子。好在这次领导准假,可以提前几天赶回去参加婚礼。”老路放下电话,记者看了看表,通话不到三分钟。
“你慢慢吃啊!”老路对我说,自己却端起碗狼吞虎咽,五分钟不到,饭菜便一扫而空。“在这里,养成了什么都快的习惯。15个项目事情千头万绪,要与各路人马打交道,兼顾各方利益,慢悠悠可赶不过来。”老路给记者看他那双笨重的黑靴子:“这么结实,就不会担心走路多鞋会坏。”
查隐患想着“传帮带”
下午的目的地是向蛾小学。中秋节前,学校卫生间突然漏水。经过紧急排查,才发现是楼顶被丢弃的矿泉水瓶被冲进落水管造成堵塞,好不容易才抢修完成。“今天回访,再看看还存在什么类似的隐患。”
里里外外一圈转下来,老路心里有了数:“大的问题没有,小细节改天还是要提醒学校领导。”每天的巡查,除了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老路还很重视“发现问题”。“房子是我们造的,很多隐患也只有我们能够注意到。对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要心中有数。能提前处理最好,至少也要做到一旦发生,能迅速找到根源。有一次下大雨,对方打电话来称担心漏水,我明确答复:可能漏水的点,一个星期前已经全部修补过了,放心吧。雨停后去查看,果然安然无恙。”
老路的兢兢业业,使得绿地集团上海总部迄今几乎还没有收到过都江堰方面的报修单。路福祥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在维护保修期结束前,能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尽可能教给使用单位的维修人员,以维护上海援建项目的 “长治久安”。
评论:
打出上海知名度,建立起上海标准,不搞莲花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