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HGYG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经济中心之道路】连载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0: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揭牌仪式在浦东举行( 2011年9月30日 )
  9月29日上午,“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揭牌仪式在浦东举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正式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的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樑出席仪式并揭牌。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20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70亿美元,占上海20.9%、全国的2.6%,其中进口额593亿美元,占上海31.5%、全国的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6: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中国进口论坛在沪举行( 2011年9月30日 )
  9月29日,由商务部主办的2011中国进口论坛在上海举行。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出席并发表了题为 《继续加强进口工作,促进贸易协调发展》的主旨演讲。论坛透露,2002年至2010年,我国进口规模增长3.7倍,在全球进口位次由第6位上升至第2位,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进口贸易大国,也成为欧美日等主要贸易大国的重要出口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6: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高桥保税区成国内首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2011年9月29日 )
  继我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又摘“头筹”。9月29日上午,“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揭牌仪式在浦东举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正式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的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樑等出席揭牌仪式。

  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外高桥保税区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从最早建立融内贸和外贸于一体的保税交易市场平台,到之后培育形成国内第一批体现现代物流理念的保税区零部件分拨中心,再到近期国际贸易结算中心等功能项目试点,外高桥保税区大力培育跨国公司和区域性地区总部、结算中心和营运中心,率先实行转型升级。201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70亿美元,占上海20.9%,全年商品销售额达到7805亿元。

  目前,外高桥保税区已初步形成10大专业贸易平台,包括汽车、钟表、医药分销、酒类、机床、医疗器械、工程机械、化妆品、文化服务、健康品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6: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地”大丰打造全新“光明” 将力争建成全国一流食品工业集聚区( 2011年9月29日 )
  在沪苏两地领导的关心下,一个面积30平方公里、融入上海元素的光明工业区将在江苏大丰市——这块上海最大“飞地”上崛起。

  大丰上海光明工业区是光明食品集团与大丰市政府积极策应上海“飞地”开发建设规划,从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个国家战略高度来定位和建设的工业园区。园区遵循“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特色明显”理念,主要发展食品加工和食品机械制造业,按功能可分为“三园一区”,即食品工业园、现代制造产业园、物流园和综合服务区。目前,园区总体规划和启动区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2平方公里启动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前不久,长三角园区共建推进委员会向光明工业区颁发“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试点园区”牌匾。“十二五”期末,光明工业区将力争建成全国一流的食品工业集聚区。

  大丰“飞地”是上海域外最大的“飞地”,是上个世纪50年代在陈毅同志的关怀下建立起来的,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由上海农场、海丰农场和川东农场构成,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对“飞地”建设都非常关注。2008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作出“用好上海大丰农场这块‘飞地’”的重要批示,并于2009年4月到大丰农场视察指导;韩正、刘云耕、冯国勤、艾宝俊等市领导也曾先后到大丰指导工作。江苏省省委书记罗志军多次批示,要积极推进上海在大丰建立产业基地的相关工作,并成立相关推进机构。


评:是否类似洋山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18: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三季度上海关区进出口增两成( 2011年10月15日 )
  上海海关10月14日公布数据,今年1至9月上海关区累计实现进出口6007.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7%。其中,出口3685.6亿美元,增长20.1%;进口2322亿美元,增长21.6%;贸易顺差为1363.6亿美元,增长17.7%。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关区对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出口额合计占同期关区进出口总值的51.9%,较去年同期下滑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关区对东盟进出口644.1亿美元,增长28.5%;对拉丁美洲进出口352.7亿美元,增长2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07: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技术与嘉兴资本“多年结好” 香兰素成为中国优势产业( 2011年10月17日 )
  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上海星期日工程师”,为民营经济的崛起添了一把干柴。现在,上海技术与嘉兴资本的“结好”,使香兰素——一种世界上重要的合成香料成为中国的优势产业,嘉兴中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取代国外化工巨头的地位,产销量拔得全球头筹。

  嘉兴中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976年初创时只是一家三间小平房,十几只旧铁桶的村办企业,技术力量之薄弱可以想见,依靠从上海请来“星期天工程师”指导技术与生产,中华化工逐渐形成八大产品线,在香精香料行业站稳了脚跟,其中的香兰素逐渐成为中华化工重点打造的拳头产品。香兰素是一种广谱香料,普遍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但其合成技术一直被国外化工巨头封锁。中华化工从2005年起运用“技术外包”,与上海欣晨新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10年的技术合作协议,每年向欣晨公司支付服务费550万元,由欣晨公司担负起中华化工的技术攻关,同时,中华化工从上海香精香料研究所引进专家任企业研发中心负责人,终于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乙醛酸法香兰素合成工艺。

  传统的香兰素生产采用“亚硝化法”,工艺路线长、原料毒性大、污水量大且难处理,中华化工与上海欣晨研发出的第二代乙醛酸法不仅“三废”少,而且通过生产过程连续化,实现了DCS全程自动控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节能效果也十分明显。由于新工艺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好且稳定,价格具有竞争优势,2010年,中华化工的香兰素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到70%、国际市场占有率升至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6: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2011上海“四个中心”发展报告白皮书发布( 2011年10月20日 )
  10月19日,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市宏观经济学会、市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转型发展与上海‘四个中心’战略专家研讨会”上,2010/2011上海“四个中心”发展报告白皮书发布。

  白皮书客观总结和反映了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2010年为推进“四个中心”建设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积极成效,同时阐述了2011年的工作思路和推进重点。报告主要分为年度发展综述、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重点观点、媒体聚焦和大事记等部分。

  白皮书通过16个案例诠释了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成效,包括中国服务经济的旗舰项目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开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集群涌现、虹桥商务区启动招商等区域发展案例,以及全国银行间贷款转让交易平台启动、SPV融资租赁业务试点、海关分类通关改革等业务创新案例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2: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世界级石化基地迈出重要一步 670亿元项目集中签约化工区( 2011年10月22日 )
  上海化工区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昨天,总投资额达670多亿元的21个项目在上海化工区集中签约,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的项目共有11个,上海华谊 (集团)公司、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投资额分别达116亿元、260亿元。

  据悉,“十二五”期间,上海化工区预计有约1200亿元项目落户,将成为上海工业经济新一轮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昨天是上海化工区成立15周年。经过“九五”期间艰苦创业、“十五”全面建设和“十一五”投产运营,截至2011年9月底,上海化工区共引进项目总投资175.95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9.32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达870多亿元。目前,上海化工区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公用配套齐全、管理服务便捷的现代化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2: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五”期间,化工区将坚持大项目拉动主战略,打造“1+4”产业组合,即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形成乙烯、丙烯、碳四、芳烃等四条产业链,涵盖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以及重要化工中间体和高端精细化学品。作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中,有总投资77亿美元的中石化集团200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两大项目,对于化工区向世界级石化基地进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上海化工区管委会主任、上海化工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耀伦透露,计划到2015年,力争实现招商引资再增加100亿美元,累计达到270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再增加400亿元,累计完成130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各类税收总额当年达到70亿元。到2020年,形成杭州湾北岸60平方公里的化工产业带,拥有每年3500万吨的炼油能力、350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2500亿元,跻身世界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上海市副市长、化工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艾宝俊,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会长李勇武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2: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动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 财政部商务部与市政府签约合作 韩正出席( 2011年10月22日 )
  上海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启动仪式10月21日下午在沪举行,财政部、商务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上海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合作协议。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副市长艾宝俊出席启动仪式。

  记者获悉,经财政部、商务部同意,上海将在浦东新区、虹桥商务区及浦江沿岸进行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力争经过3—5年试点,带动试点区域服务业现代化、网络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促进上海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同时探索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为全国服务业发展积累经验。

  试点工作选择上海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予以重点支持,包括城市共同配送、现代商贸服务功能区和国际贸易中心公共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2: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市崇安区来沪签下200亿项目( 2011年10月21日 )
  无锡市崇安区10月20日来沪举办现代服务业推介洽谈会,项目涉及商业地产开发、商贸流通、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等领域。本次活动共吸引了近2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加,签约20个项目,总投资额近200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2: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浦东将试建“自由贸易园区”  ( 2011年10月21日 )
  上海正逐步向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迈进,但相比其他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还有很大差距,能否借鉴香港等城市经验,在特定区域试验建立“自由贸易区”?在昨天举行的市人大代表书面意见“调结构、促转型”专题督办会上,市人大代表叶明提出的建议,得到市商委等职能部门的最新答复。记者获悉,上海正在逐步深化试验建立“浦东自由贸易园区”的各项工作,并努力争取将“自由贸易园区”相关政策细化推进。

  市商委副秘书长余如鹤在督办会上说,今年以来,上海积极研究推进在浦东相关区域试验建立“自由贸易园区”,逐步深化试验建立“浦东自由贸易园区”的各项工作。市发改委也表示,本市正努力争取将“自由贸易园区”相关政策细化推进。目前,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企业从8家扩大到20家。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定华参加督办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2: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造一个市北高新园区 闸北南通共建生产性服务业第一园区( 2011年10月21日 )
  10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开幕首日,在这场属于南通人的年度盛会上,上海市北高新集团却做起东道主。下午2点30分,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在南通举行现代服务业发展说明会,向参加南通港洽会的四海客商伸出橄榄枝。

  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项目位于南通市港闸区,于去年8月由上海市闸北区国有独资企业上海市北高新 (集团)有限公司和南通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启动,其中市北高新占股90%,沪通双方决定将该项目打造成“长江北岸生产性服务业第一园区”。

  据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群介绍,南通科技城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着力打造亚太船舶电子科技港、新能源产业基地、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基地,业态方面重点关注总部经济、研发设计、时尚创意、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2: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北高新的金字招牌和港闸区的优势区位对资本和项目产生了强大的吸附效应。9月26日,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的挪宝全球研发运营中心、衣谷创意园暨北极绒区域运营总部、南通“长江智谷”科技园项目以及智翔人才培育基地等4个项目在南通签约,为科技城打造“长江北岸生产性服务业第一园区”打响头炮。

  “这里距长江岸线3公里,距城区5.5公里,距规划中的沪通铁路南通站不到1公里;等到沪通铁路开通,从这里到上海安亭仅需38分钟。”周群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5到8年,总投资将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在这里再造一个市北高新园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9: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国际集团确立“十二五”改革发展目标( 2011年10月26日 )
  “十二五”期间,东方国际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新一轮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国家“扩内需、促转型”的战略方针,充分发挥集团的综合优势,主动对接和融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之中,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面完成集团整体上市的体制重组目标;成为以货物贸易和现代物流为主业,以相关资产经营管理与投资为配套支撑,具有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产业链整合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和跨国运营能力,内外贸相结合、实体经营和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综合性、特大型、现代化的贸易服务总集成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4 00:39 , Processed in 0.04317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