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19 0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持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黄颜色的直升机。”
《飞越上海》记者 李吟涛:“对,这个是陪伴了我们6个航行1000多公里的这架直升机。”
主持人:“像这些这么平稳的镜头都是直升机上拍摄的吗?”
《飞越上海》记者 李吟涛:“是,我们这次花了很大的价钱去购置了一台陀螺仪,安装在这个直升飞机上,而且我们有两个机位,一台是特步的,在右边我们把一扇门打开,装了一个陀螺仪拍摄,像这些镜头都是陀螺仪拍摄出来的。”
主持人:“陀螺仪而且可以推拉。”
《飞越上海》记者 李吟涛:“这个可以把镜头推上去,因为它能够保证我们镜头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主持人:“其实我们每天在这座城市里头生活,这个城市交通每个人都有这种感受,这次航拍也专门有一个专题,是关注交通的。”
《飞越上海》记者 李吟涛:“是,我们特地选了一个工作日的早高峰然后去看看上海交通的这些潮汐,它是怎么样在慢慢的堵起来,然后又慢慢的疏通的。这是沿西立交,沿西路高架,我们会发现,可能过往我们都觉得这个城市早晨应该是一窝疯的往城区里赶,晚上再一窝疯的往外走,你看沿西立交这你会发现,其实出城的车流现在也在越来越多,沪明高架也是这样。”
主持人:“这个交通拥堵是一个城市的痛,因为机动车的保有量实在是太多了。”
《飞越上海》记者 李吟涛:“我们在辛庄采访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我觉得辛庄的早高峰应该是大家都在辛庄上车,然后往市区去,结果我没有想到,我在辛庄采访的时候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的人从市区来到辛庄,再转车,去闵行的那些地方去上班,实际上现在的郊区对于人们的吸引力,对于这些单位公司的吸引力也在越来越大。”
主持人:“另外其实还有一个主题最后和小涛一起来关注一下,其实我们每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城市有更多的绿色,这次有没有特别关注环境?”
《飞越上海》记者 李吟涛:“是,马上我们就要播出一集环境,有关于天蓝水清岸绿的这么一个主题,我们去对比了90年代我们做的一些航摄的画面,我们就觉得,虽然说我们现在PM2.5的问题还是没有能够得到非常好的解决,但是我们的城市这些建设者们这些管理者们的努力,我们还是能够看得到的,和90年代相比,上海的天在慢慢的变透,然后我们发现,上海的绿色正在遍布整个城市,我们的人均绿地已经从原来的一张报纸,变成了现在的一间房,有十几个平方米,这个我觉得是给我们非常大的一个,应该说是一个刺激,我们觉得我们这个城市确实在越来越美,包括也许大家可以在那里面看到青草沙,过去我们不知道青草沙是一个什么地方,我们只知道它是个水库,但实际上,当你亲身莅临到青草沙上面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上海还有那么大的一片非常美丽的湿地。”
主持人:“的确,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没有办法再带大家细细的看飞越上海,但是我们希望大家更多的关注这一部纪录片。”
《飞越上海》记者 李吟涛:“还有四集,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够和我们一起去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关注上海的变化。”
主持人:“好,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新闻夜线,稍适休息,我们马上回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