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龙城商业] 钟楼街片区改造进行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7 23: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湖蓝海 发表于 2021-9-7 16:53
我觉得没到这个觉悟。。

确实不可能有这觉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08: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改造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09: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蓝海 发表于 2021-9-7 16:55
钟楼拆除后弃放置于文瀛湖南海子畔的铸于金代正隆四年(1159年)的大钟,高一丈,周长一丈九尺四寸 ...

那个钟还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09: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叔 发表于 2021-9-8 09:17
那个钟还好吧?

想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11: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z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11: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最帅建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11: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设计满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12: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来钟楼街
王继祖

  编者按 钟楼街是太原市历史悠久的繁华街市,与柳巷、桥头街、柳巷南路,成“十”字衔连,是太原百余年来的商品集散中心。从2020年4月开始, 钟楼街片区迎来了大规模提质改造,并将于本月中下旬盛迎八方来客。这条见证太原府城商业发展的钟楼街到底有怎样的前世今生,让我们跟随王继祖先生的笔触,一览千年。

  钟楼街,是太原繁华闹市区的一条商业小街,长不足六百米,宽仅十二三米余。街两侧小商铺、大商市,鳞次栉比,熙熙攘攘,游人如鲫。古谚“街宽不成市”,在此,钟楼街给予最好的应验和诠释。

  钟楼街的街史,是怎么引起太原人的兴趣的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更主要的触发点,则是这次对钟楼街的提质改建工程。钟楼街改造不是一次了,从街名的整合、街巷的合并,到步行街的改建等。客观地说,每次改造虽然步子不是很大,力度不是很强,但都是一次促进。这次钟楼街的提质改建,与过往的改造,真的是难以同日而语,用天翻地覆来形容或许有些夸张,但是,说其旧貌将变新颜,或巨变如故,却似乎又有些力度欠缺。

  太原人对钟楼街的情感太深了,深得难以用语言表述,深得难以名状。有一位土著学者,他的家族世代生活在太原,耳濡目染,研究探索,毕其一生倾注于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他以自己对钟楼街的认识、感悟、研究心得,把钟楼街概括为两句话:一句是“一条街,一千年”;一句是“一条钟楼街,半部府城史”。何谓“府城”?简单些说就是宋潘美建的、明谢成扩展的千年太原城。因为,千年以来行政建置为“太原府”,故谓之“府城”。

  钟楼街果真有一千年吗?整个太原的建城史是两千五百年,它就有一千年?靠实不靠实?回答是肯定的:“不仅靠实,而且掷地有声!”

  太原的建城史早已确定(见《太原日报》2002年12月27日“周末”和《中国城市经济·太原建城 2500 年专辑》刊载的《晋阳古城创建的确切年代》):从春秋末季,赵简子建晋阳古城于公元前 497年,到本世纪的第三个年头,公元2003年,太原市举行“建城两千五百年”城庆活动,整整两千五百年,一年不多,一年不少。这座当年的赵国初都,北魏之“霸府”,东魏、北齐陪都,后来的盛唐北都,再后来的北汉国都,在太原的大地上存在和发展了1476个春秋。非常可惜,可惜到令人扼腕,它最后毁之于宋灭北汉的历史巨变中,被胜利者北宋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淹”夷为废墟。这一年是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太原建城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就此翻过了沉重的一页。

  古城被毁后的第三年,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将潘美在被毁古都东北30多华里的唐代军镇“唐明镇”,又建起了一座古城。这座城初起叫“宋太原城”;未几,并州州治由榆次迁来,史称其城为“并州太原城”;再后来,革除并州之置升置为太原府,又被称为“太原府城”。自此以后,太原府城历宋、金、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是太原府(路)的治所,所以习称“府城”。因被毁的“晋阳城”习称“古城”,所以“府城”也习称为“老城”。

  我们的钟楼街,就是在宋太平兴国七年,潘美建成“宋太原城”时,与这座“老城”一起诞生,同时来到了这个世界。不过当时它的名字还不叫钟楼街,而是叫做“东门正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宋太原城,辟建四座城门,城中还套有一座“城中城”子城,这条街西衔子城东城垣,东通宋太原城东门“朝曦门”,是东出太原城的唯一大街,所以,以方位和功用,得名“东门正街”。为什么不叫“东门街”,而要叫“东门正街”呢?因为中国古代宋以前的城市(池),城中的建筑,为“坊闾”格局。直通城门的官家御用通道,称“官街”“正街”“大街”;坊闾间的通道称“坊街”“坊巷”“里”。这便是“东门正街”,之所以称名“正街”而不是称“街”的原因。

  宋太原城和城之东门正街,一经问世,历宋、金、元三代,虽每经战火之创,但城池没有盈缩,东门正街几无变化。城中子城在宋金宣和“太原保卫战”时受到了重创,子城西城垣坍塌,形成后来的“半坡街”,再后来的“半坡西街”。城中的坊闾结构,大约就是在这次“宣和之战”中,大部被摧毁的。

  讲历史,说变迁,应该是史说,似乎不应该是话说。我们说东门正街经宋、金、元三代,380余年而无大变化,是专指街址及长短宽窄无大变化,因为《永乐大典·太原府》的“城池”部分,在记载太原宋城的街坊名称时是这样说的:“宋坊名,东门正街,北第一寿宁坊,南第一迎福坊;北第二聚货坊,南第二金相坊……”这则史料,确证了东门正街有多个坊,街北侧第一个坊名字叫做“寿宁坊”。《永乐大典·太原府》的“寺观”又云:“寿宁广化院,在府东门正街北第一寿宁坊。”这则史料,确证了寿宁坊中建有佛门寺院寿宁寺。万历《太原府志·古迹》,又载:“寿宁寺,察院西,宋大中祥符年建,有真宗御制碑,字多剥落,俗呼打钟寺。”这则史料,又明确告诉我们,寿宁坊中的寿宁寺,有宋真宗御制碑,它是在寿宁坊建成之后,才建起来的,因坊名而得寺名。它的俗名叫做打钟寺。

  这些史料贯穿起来,向我们揭示,坐落在东门正街西口北侧的寿宁坊,坊中的寿宁寺,就是东门正街最西端的地标性建筑,从宋初一直到明代的万历年间,这个寺庙一直存在,寺中还有宋代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的御制碑石。而且,寿宁寺的俗名就叫“打钟寺”,就如永祚寺的俗名叫双塔寺一祥。如是,铁一样的事实,向世人昭示:从宋初到明中叶寿宁坊随着时代的变迁,由坊变成了街巷,但寿宁寺却一仍其故,传承了下来。

  至于东门正街东端终点朝曦门,宋、金、元三代,城未修葺城门依然。一直到明初扩城,朝曦门拆除,建为“桥头街”。圈入城中,但其护城河桥,依然存在,依然是东门正街的东终端,如此而已。

  明代扩城时,在东门正街的西端北侧,即打钟寺西,新建了“十字歇山顶”“下有台基,上筑三层”的大钟楼。钟楼秀丽靓美,成为东门正街上的新地标,于是,东门正街这条有着近400个春秋,纵跨宋、金、元三代和明初洪武十个年头的历史街名被“钟楼街”取而代之,街虽如故,名却更新。

  明王朝从洪武元年的公元1368年,到崇祯十七年的公元1644年,共存在了276年。清王朝从顺治元年的公元1644年入关,到宣统三年的公元1911年,共维持了267年。钟楼街在明清两朝的540余年中,西起于打钟寺西,东至于桥头街西端,街之长短,街之宽窄,几乎未变。但是,街之两侧却是:寺庙变成了商市,民居变成了商号、衙门。尤其是明末的李自成农民军,攻掠太原府城,火烧大南关商市,有明一代,“蔽天光,发地脉”的古城商家麇集之地“大南关”城,辉煌不再,商家遂渐沿着大南门街北上。向城中渗透,由南而北,东西两侧,马市出现了,产生了马市街;马市由商铺取代了,产生了南市街;牛市出现了,产生了活牛市街;米市出现了,产生了东米市街、西米市街;羊市出现了,产生了东羊市街;驴市出现了,产生了西驴市街。太原府城中的商市越来越发达,一直向太原府衙门蔓延过去,和城中早有的商家、商铺,融合于一。

  衙门毕竟是衙门,官府也在集群而聚。太原府衙向西是阳曲县衙,向东是山西巡抚衙,再东是布政司衙。再东还是衙……灵活的商家总是与官家有些忌讳,遂转过头来向钟楼街、向柳巷、向桥头街……于是,在明、清交替之际,在晋商发展的拥簇下,钟楼街由西而东,成为太原城中商市的中心,成为城中后来“百年商市”的汇聚点。千年古街华丽转身,又成“百年商市”,为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以来太原商业的发展,挥舞起神来之笔。清道光之后,到民国中叶,钟楼街商市发展进入疯魔般阶段,如果没有八年沦于日本侵略的苦难时期,如果没有三年民国行将告灭的惨淡经营时期,太原的钟楼街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年代。

  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促成了太原之凤凰涅槃,呼唤了钟楼街的新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钟楼街的发展插上了翅膀,装上了推进器。这条古老的、曾经的东门正街,如今的钟楼街,终于在改革大潮初起的公元1982年,迎来它的千岁华诞。“一条街,一千年”,这不是一段演义,也不是一个戏说,用老太原人的俗语讲,是“碌碡砸碾盘——石(实)打石(实)”的真事。

  太原有着两千五百年的建城史,崛起于宋初太平兴国七年的宋太原城,迄今也有1038个年头,我们的钟楼街与这座古城同呼吸、共命运,有着同样的年华。一千多年来古城千变万化,钟楼街也与之千变万化,共同经历了坎坷,共同奔赴了艰难,共同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共同迎来了共和国的蒸蒸日上和欣欣向荣。

  唯一没有变的,亦或说几乎没有变的,就是其街的西起东至,长短几近未变;就是其街的南北宽窄,几近没有变。“一条钟楼街,半部府城史”,就是一句最写实,又最写意的钟楼街形象史。这一点无论是成都的“宽街窄巷”,还是福州的“三坊七巷”,都难以比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16:1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ghb 发表于 2021-9-8 11:24
zt

玻璃幕墙非常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16:19: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市场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16:5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安装现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17: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西口的围挡拆了,开街倒计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22: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原视频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22: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9.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9 00: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志们,钟楼街三个大字,已经改成石bei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1 22:32 , Processed in 0.05701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