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消逝的碎片

[龙城交通] 并州路、坞城路改造拆迁进行时(热烈庆祝10月21日通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 08: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08: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08: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08: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08: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并州路南沙河南北段进度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09: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98# 枫子


    这是啥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09: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93# 枫子


    这种玻璃的像长风街上那么厚的玻璃居然都被无良的人敲碎了,可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09: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枫子


    这种玻璃的像长风街上那么厚的玻璃居然都被无良的人敲碎了,可恶
244022733 发表于 2013-9-2 09:34


我也担心这个问题 看起来高档但易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10: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7天连锁酒店占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11: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啊,通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12: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并州路 、坞城路道路拓宽改造 ,大营盘十字路口东北面供电住宅楼和南江宾馆 、西南面的如家酒楼和同仁堂楼已影响道路施工 ,道路的人行道已跑到楼里去了 ,特别是东北面供电住宅楼 ,十字路口扩建的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全部跑到楼里去了 ,除了这些楼占道外 ,并州路 、坞城路还有很多 ,特别是长风街高架桥东面物资公司的住宅楼距高架桥也就是7 、8米样子 ,并州路修好后就四不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13: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城巨变 并州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在有着2500年建城历史的太原城中,有两条道路以城市的古称命名,一条是并州路,另一条是龙城大街。

    提及并州路这个富有历史色彩的名字,很多老太原人有一种进入时光隧道的感觉,令人想起唐代诗人刘皂的佳句"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以及唐代李宣远的诗句"秋日并州路,黄榆落古关"。今年年初,并州路、坞城路大规模改造破土动工,这是几十年来这段道路首次实施的全面改造。见证太原历史发展的这条老路,经过今年夏天的施工"洗礼",将再次带给市民崭新的面貌。在这条路已全面铺油,即将通车之际,连日来,记者深入走访,找寻老太原人对这条路的回忆,探寻这条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承载古城历史变迁

    说起“并州路”这一地名的由来,可溯源至唐代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古关”的诗句,可见并州路这个地名源远流长,当时的“并州路”或者只是通向关外街道的泛称,但也可见太原厚实历史的记忆积淀和地名中绵长的诗韵蕴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13: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史料记载:530年前,当时的并州路虽只是通往明太原府城“承恩门”的一条土路,却是皇帝的诏书圣旨送达的官道。由于城内晋王府的府门越过红四牌楼与承恩门相对,皇帝的诏书圣旨就由承恩门传入,而城中朱氏王族亦多由此出入。

    民国27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为沟通城区与武宿飞机场而修建此路,这就是并州路的雏形,当时是仅为宽5米的黄土路。

    “1951年,太原南城门被拆除,改建为五一广场,并州路的黄土路也变成了宽5米左右的水泥路。6年之后,在南沙河桥以北的并州路得到了拓宽。”家住南沙河桥附近的李大爷今年已有88岁高龄,在并州路附近生活近70年。提及这里的变迁,李大爷如数家珍。据他回忆,解放前,五一广场以南,则是大片的农村与菜地,路上经常能看到赶着马车进城的人们。首次拓宽改造时是用沥青混凝土铺的路,那宽阔的感觉仍记忆犹新。

    1981年,并州路向南加宽延伸至南内环街口。从小在大营盘附近住的张女士今年50多岁了。她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她每天上班路过并州路,向南延伸改造之前,路面上,汽车、自行车、行人是混着走的。1993年,并州路历史上又迎来一个重要时刻。当时,太原市开始实施南出口工程,并州路继续向南延伸至长风街。“整条路从北到南全是50米宽,路面平整,开起车来又稳又舒服,那时可真叫个高兴。”李师傅退休前曾是103路电车的司机,回想起当时改造的情景,十分激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13: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军队驻扎留地名

    众所周知,坞城路是并州路向南延伸的部分。“坞城”最初是一个有军事意义的堡垒。在清顺治《太原府治》记载中,被称为“乌城”、“邬城”。后来考证认为叫“坞城”更贴切,有小城的意思。坞城路是在原有土路的基础上拓建而成,因直穿坞城村东,于1958年命名为坞城路。

    同样,并州路沿线的很多地段曾经也因军队驻扎而留名。例如,大营盘、二营盘、三营盘的得名,是因为日军侵华时在此设置军营,后阎锡山骑兵部队也驻扎于此。营盘是军营的俗称,后来逐渐演变为地名。

    唐老是一名退休军人,因工作需要,上世纪60年代来到太原,一住就是50多年,这里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唐老告诉我们,并州路旁的太原师范学院就是在原来海校的基础上扩建的。1988年太原师范学院在大营盘建校,之前这里就是整片军营,一排排的平房,因为是军营,绿化得特别好。老人回忆说,以前我们路过大营盘,就能看到排排营房,经常能听到海校的学员唱军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13: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繁华渐盛高楼起

    如今的并州路,繁华渐盛。它北起开阔壮观的五一广场,逶迤南伸,与坞城路相接,成为太原南面迎来送往的出入大通道,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它的两侧高楼林立,机关、学校、商场、企业纷纷在此立足。“并州路上曾有不少大型企业。”60岁的李师傅说,像太原市服装厂、太原铜业公司、山西电机厂等单位就建在了并州南路上。

    2003年,一个地标性的建筑现身并州路上,它就是金港大酒店,总高179米、39层的建筑成为并州路史上最高的标志性建筑。“那时,觉得金港大酒店就是太原最高的建筑了,很多来太原的明星都曾在这里住过。”家住并州东街的周女士说。

    伴着企业的入驻,居民的搬迁,商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州路两侧的商业发展日渐繁盛起来。

    配套设施欠发展

    虽然历史深厚,但随着日月变迁,并州路坞城路日渐“衰老”的公用服务设施难以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曾经在并州路与南内环街交叉口经营杂货生意的李女士说,这条路早该修了,路面坑坑洼洼的,开车出门很不方便,遇上个下雨天,回一趟家到处是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4 05:14 , Processed in 0.04621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