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9-2 13: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史料记载:530年前,当时的并州路虽只是通往明太原府城“承恩门”的一条土路,却是皇帝的诏书圣旨送达的官道。由于城内晋王府的府门越过红四牌楼与承恩门相对,皇帝的诏书圣旨就由承恩门传入,而城中朱氏王族亦多由此出入。
民国27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为沟通城区与武宿飞机场而修建此路,这就是并州路的雏形,当时是仅为宽5米的黄土路。
“1951年,太原南城门被拆除,改建为五一广场,并州路的黄土路也变成了宽5米左右的水泥路。6年之后,在南沙河桥以北的并州路得到了拓宽。”家住南沙河桥附近的李大爷今年已有88岁高龄,在并州路附近生活近70年。提及这里的变迁,李大爷如数家珍。据他回忆,解放前,五一广场以南,则是大片的农村与菜地,路上经常能看到赶着马车进城的人们。首次拓宽改造时是用沥青混凝土铺的路,那宽阔的感觉仍记忆犹新。
1981年,并州路向南加宽延伸至南内环街口。从小在大营盘附近住的张女士今年50多岁了。她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她每天上班路过并州路,向南延伸改造之前,路面上,汽车、自行车、行人是混着走的。1993年,并州路历史上又迎来一个重要时刻。当时,太原市开始实施南出口工程,并州路继续向南延伸至长风街。“整条路从北到南全是50米宽,路面平整,开起车来又稳又舒服,那时可真叫个高兴。”李师傅退休前曾是103路电车的司机,回想起当时改造的情景,十分激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