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8-26 11: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路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建设路,是太原市区东部的一条南北向干线,南起太榆路长风街东口,北至胜利街东口,总长为8186米(不包括太原站广场的340米)。《太原市南城区志》记载,建设北路曾是明朝时期太原东城外的城壕。当时沿城壕仅有一条狭窄的土路。而《太原市北城区志》记载,解放后,在太原市区东部新辟了一条南北干道,并被命名为“城东干线”。
据《太原市志》记载,1953年,城东干线被列为建设项目,该干线在土路基础上被改建为7米至12米宽的白灰碎石路,成为一条太原市的南北通道。因当年是我国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条路因而被命名为“建设路”。
1955年划分南北路
《太原市志》提到,建设路“1955年展筑延伸后更名为建设北路,向南延伸段称建设南路”。至于分段时间,《太原市南城区志》注明为1955年9月20日,是以五龙口为界进行划分的。这是建设路第一次被划分为南北两段。
1982年6月,建设路被重新划分南北两段。此次划段,则以太原火车站为界,太原火车站以北、以南路段分别被命名为建设北路、建设南路。建设北路南起太原火车站站前广场北端,北至胜利街;建设南路北起太原火车站站前广场南端,南至长风街。此次划分后,一直延续至今。
12米至50米的路面演变史
1957年、1963年、1979年、1996年,建设北路曾被分4期按主干道规划,从而逐步演变为改造前的50米宽路面。
1957年,建设路小东门街至胜利街路段,建成宽为51米的道路,为沥青路面,两侧则为土路;1963年,建设路大东关街至小东门街路段,拓宽改造为宽48米的道路,其中车道宽38米,未设分隔带,属于一块板路型;1979年,建设路大东关街至太原火车站站前广场路段,按规划拓宽至50米,其中车道宽14米,两侧设绿化隔离带、非机动车道、人行便道,从而构成三块板路型。拓宽改造后的路面,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为沥青路面,人行便道则铺设水泥步道砖;1996年,建设北路再次迎来改造,沿线全部拓宽为50米。《太原市政工程志》及《太原市志》记载,1975年至1978年,建设南路被拓宽为规划干道,宽度50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建设南路太原火车站站前广场南端至南内环街路段,车行道宽30米,人行道各宽10米,路型为一块板;建设南路南内环街至长风街路段,14米宽的车道为沥青路面,两侧均为土路;1996年,建设南路朝阳街至长风街路段拓宽为50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型为三块板,中间快车道宽24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