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3 14: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A7-4-2 围许伐郑
在霸业格局业已成型之后,晋文公经略天下的脚步却并未停止,反而是以处处透露着杀伐决断的凌厉之气在国际上不断用力。接下来的几年里,那些过去曾与晋国敌对的国家便纷纷以痛入骨髓的切身体会,真切地理解到了什么是霸主之威。温之会结束后不久,曾经委身楚国甘为鹰犬的许国,便成了晋文公借以示威的第一个靶子。
许国是一个处于郑楚之间的小国,说起来也算是个处处受气的夹心饼干。早年郑国霸道的时候就经常敲打许国,甚至一度将其灭国;后来楚国北上中原征服了郑国,许国人本以为有了靠山,却不料还是摆脱不了受人欺凌的命运。在此后的岁月中,许国的国君就如玩物一般,时不时要“肉袒谢罪”被他们拿出来逗个乐,估计背上都能生出厚厚的老茧。
城濮之战爆发时,正是楚国北上气焰最为嚣张的时候,许国自然不能违逆楚老大的意思,只好鞍前马后为其效劳。即便是后来楚国败了,深受欺辱的许国就算是捂着被子还是能听到楚人粗重的喘气声,因此当诸侯纷纷去往践土拍马屁时,许国人却不敢凑热闹,这下可惹恼了新晋霸主。于是到晋文公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刚刚结束了温地会盟的诸侯们很快就换上了戎装,带着几万联军气势汹汹直奔许国而来,将其国都围了个水泄不通,以讨伐其助楚的不臣之罪。
俗话说,杀鸡焉用牛刀。许国只是一个小国,其体量别说跟晋楚这样的大国比了,就算是与早年被晋献公灭掉的那些小国比都不一定能赢。如果真的只是讨罪的话,随便派一两个诸侯前去就足够了,反而是如此兴师动众铺张浪费,总给人一种暴发户想要炫富的既视感。因此我们也只能说,这次的出征讨伐许国是假,检验会盟的成果、考验诸侯的成色才是真。
也正是因为如此,诸侯联军围攻许国时也都是出工不出力。战争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至于最后闹出个什么结果,史书上也没有明说,倒是联军不慌不忙地在翟泉开起了大会。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次年——也即晋文公六年(前631年)——夏天,会议的召集者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参加会议的有王室大夫王子虎、宋国大夫公孙固、齐国大夫国归父、陈国大夫辕涛涂、秦国大夫小子憖。至于鲁僖公,或许是嗅到了温地会盟的火药味而心生恐惧,于是便有意无意地滞留在狄泉,不合时宜地参加了这场以大夫主导的会盟。
大家凑在一起商量来商量去,战争的矛头很快又指向了郑国。半年后,晋国派了小股部队入侵郑国,以试探其防御能力。第二年,也就是晋文公七年(公元前630年)九月初十,秦国积极响应晋国的号召,会同晋军大举讨伐郑国。
郑国与许国比起来要更加强盛一些,但其命运却并没有比许国好多少。早年齐楚争雄之时,郑国就被齐桓公、楚成王推来搡去闹得不像样子。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郑国人很快就学会了见风使舵,因此当中原舞台上又突然多出来一个更加凶悍的霸凌少年时,郑文公毫不犹豫地就向晋文公投怀送抱了,可即便如此也依然逃不脱被征讨的命运。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晋文公如今可是响当当的中原霸主,他想要讨伐谁还真不愁找不到借口。尤其是过去流亡的经历,不仅给他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成了他发动对外战争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这次也毫不例外,晋文公再次揭开了自己血淋淋的伤疤,祭出了复仇的大旗,声言郑国“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必须要接受应有的惩罚。
郑文公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不好了,晋国军力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小小郑国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及至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文公早早就备好了礼物让人到军中探望,谁想晋文公根本不吃这一套,送来的礼物连看都没看直接就给扔了出去。郑国的使者被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叩头求饶,晋文公也不为难他,只是不咸不淡地说道:“寡人并非是要兴无名之兵,只是你们那个……对,叫叔詹的,太不厚道了!当初寡人做客贵国,他不予礼遇还则罢了,竟然动了歪心思想要杀掉寡人,寡人每念及此便心中不安。今日只想亲自会会此人,若是贵国能将叔詹送来,大军不日便会退回晋国。”
此时郑国使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赶快离开这个令人生惧的军营,听到晋国开出的条件,也未及细想就急忙告退,这可给郑文公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叔詹既是郑文公的亲弟弟,又是一国执政,于公于私都不忍心把他推上火炉去烤,因此心中翻江倒海斗争了许久。可在众多不明就里的大夫看来,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既然晋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那郑国的安危可就全系于叔詹一人身上了,郑文公如果执意袒护自己的弟弟,很难想象会发生什么后果。到了这个份儿上,叔詹也是无路可退了,他看着周围哭哭啼啼的人群,正义凛然地说道:“如果臣一人的命可以换来百姓安定、社稷稳固又有何不可?”说罢便昂首阔步地走向了晋国的军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