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1-1 10: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29日下午,来自港澳台以及新加坡等地的混凝土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技术人员两百余人齐聚鹏城,围绕在建的深圳第一高楼蔡屋围京基金融中心进行技术交流研讨。
近年来,超高层建筑抗风抗震能力及使用寿命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深圳地处沿海,是台风高发地区,且因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对建筑物抗风、抗腐蚀、耐潮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深圳京基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从动工之日起,就牢牢锁定“满足使用年限100年” 的目标,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始终坚持开展系列科技创新。该项目曾一次性将重达28吨钢构件成功吊装至325.8米;此外,还成功开展了C12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一次性泵送至348米的施工实践。对此,国内建筑业知名专家、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冯乃谦教授介绍:一般建筑泵送C30或C50的混凝土,如同用吸管饮水,可像深圳京基这样的超高层建筑泵送C120高强性能,则相当于用吸管吸食糯米饭团,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不仅要让大厦更高,而且还要让大厦更强——在广州第一高楼珠江新城西塔的建设过程中,中建四局就成功创造了C10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成功泵送至400米的世界记录。本着打造深圳“百年建筑”的目标,中建四局施工中一方面积极加强自我技术攻关,一方面又通过牵头主办混凝土技术专题学术研讨会等形式,邀请包括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在内的混凝土专家为京基建设建言献策。通过借助外脑,专家们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工程长高“补钙”、 “强筋健骨”,用智慧浇筑了深圳第一高楼的成长,产、学、研得到了切实的融合和协作互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