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8-13 10: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贡院小学简介:
贡院小学因“贡院”而得名。贡院又称“试院”,它是明、清时期在通州举行科考的场所,据光绪版《通州志》记载,通州的贡院是以原都察院改建的,大约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大地震中都察院塌毁,后改建成试院,为清朝顺天府境乡试的场所,因为考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贡生,又因科举考试场所是向朝廷贡献人才之地,所以称为“贡院”。贡院小学是通州的七所百年小学之一。贡院小学,简称“贡小”,地处运河源头。校址就在原通州北大街路东的贡院胡同内,学校位于京杭大运河的西岸,全国四大名塔之一的燃灯佛舍利塔下,紧邻全国唯一的“三教庙”,运河文化广场、西海子公园。学校因地脉钟灵,文化底蕴深厚,百年人文蔚起。
贡院小学建校于1903年,起初为“通州官立小学堂教场”。 1922年4月,校名为“京兆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地点在京兆女子师范学校院内,当时只有一至四年级两个复式班,共80名学生。1924年增加高年级3个班和幼稚园1个班。1928年改名为 “河北省立第六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全部为单式班。1936年改称“冀东通县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37年9月迁入在贡院旧址落成的新校舍。1938年改称“河北省立通县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58年改称“河北省立通县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1961年11月河北省将学校移交北京市管理,改称“北京市通县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1969年改称“通县贡院小学”,1990年通县人民政府投资170余万元,由平房翻建成一栋教学楼,总建筑面积3471平方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1997年9月随着撤县设区,校名又改称为“通州区贡院小学”。
贡院小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辉煌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末期,郭厚田校长率先带领全校教师进行“马芯兰数学教改实验”,课改经验在全市推广交流。军校共建——学校与边境红旗拉普导航站联谊10余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北京电视台曾做过专题报道。学校的运动会比赛和广播操评比成绩在全县均名列前茅。90年代初期,何志东校长牵头的“盆栽葡萄”实验项目,彰显了劳动教育的办学特色,收到了市、县专家的好评。90年代中期,王敬华校长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力倡导“做人教育”,努力实施“特长+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办学经验在全市推广,北京教育报做过专题报道。
2010年,依照通州国际新城总体建设规划,贡院小学旧校舍被拆除,与北关小学合并,借址在北京小学通州分校。目前贡院小学新校舍建设工程基本完成,新校舍选址在运河核心区VII区内,总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总投资8796万元。2014年9月1日将全面投入使用。在今后五年的时间,贡院小学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造精品”的总体思路,立足于通州国际新城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的校园文化建设,着眼于学校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以“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建设目标,创建“古典与现代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创建求真务实、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机制;创建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营造科学、民主、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我们坚信:未来的贡院小学将是通州区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标准的现代化的“百年老校”。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