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0-2 18: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你还有点自知之明,你哥我实在是看不惯现在论坛里的浮躁骄横之气,才会出来说句实在话,我老 ...
loveowen727 发表于 2014-10-2 11:36 
大武汉是历史形成的。重庆之所以能脱离四川,是拜抗战之际。抗战前重庆只有40万城区人口。武汉30年代就是125万人口,国民政府在淞沪会战后,将首都搬迁到武汉,同时做好武汉守不住在重庆建立抗战首都的准备。
武汉会战是中日最大的战役,保卫大武汉就是那个时候提出的。大武汉不是武汉人叫的,是民国政府叫出来的。武汉会战持续整整一年,武汉沦陷后,中日战争由中国防守、日本进攻转为相持阶段。
武汉的钢铁企业、兵工企业内迁重庆,造就了重庆的重钢、长安、建设等工业体系。重庆目前的老市民中,原籍武汉的数量很多,重庆人称之“老江汉”。4
所以,重庆人的构成中,尤其是建国初期老重庆人的构成中,下江人居多。而武汉和上海重庆老居民中的下江人的主要构成。其次是沪杭、沙市、湖南等地。
这个历史,老重庆人知道,年轻的知道不多。而新重庆人(不是老重庆人后裔)更不知道。
即使今天,重庆主城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实力,都不如武汉城区(不算郊区,只算中心城区)。总部经济武汉和成都、宁波居全国排名的8-10位,而重庆则在11位。
重庆在直辖后及不厚时期,分别获得2个一万亿的中央资金支持。武汉则没有这个优势政策,在上交中央和湖北省的前提下,依然取得这么大进展,已经很不容易。武汉的国税、地税与3000万人口的重庆不相上下。这才是一个城市的底蕴。高楼建设与城市布局有关,也和一个城市城建资金的丰富有关。天津2003年前城市面貌不如武汉,但这十年翻天覆地,原因大家都知道。
所以武汉没这个优势,就是才公布的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也没有给武汉多少支持。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武汉就靠自己的努力,几年时间取得这么大变化,也的确是很不容易了。
至于大武汉的说法,这个还真是武汉的历史烙印,因为大上海、大武汉都是上世纪30年代叫出来的,不是你不认同就能改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