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charleszh31

[交通轨道] 珠海-香港/港珠澳大桥 全长近50公里(建成/更新至202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6 15: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6# hhthans


    这个图片拍照得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00: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横山岛的开发与港珠澳大桥同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7 21: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历时150多天,终于攻克横亘在面前的世界级回淤难题。E15管节两次安装遇阻后第三次“出征伶仃洋”,26日凌晨6时终于奏响凯歌:经过26个小时的奋战,E15管节第三次安装完美实现“深海之吻”,海底巨龙继续穿越天堑往前延伸,已建总长达2565米。

  几个月以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遭遇的难题堪称举国关注。2014年11月,第十五节巨型沉管E15安装时遭遇突淤,2月24日再次安装时又遭遇边坡坍塌,为避免对今后沉管隧道施工质量留下隐患,现场决策组两次均果断停止沉放并将沉管撤回坞内。

  E15管节安装两度遇阻,丝毫没有动摇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建设者的决心和信心。第二次沉管安装遇阻的一个月内,建设者争分夺秒追赶进度,完成E15管节基床的边坡清理和重新铺设。3月24日凌晨4时,两艘巨大沉管安装船再携E15管节,在11艘拖轮和数十艘警戒护卫船只围绕下,第三次“出征伶仃洋”!

  “没有翻不过去的高山,没有跨不过去的大河。”24日凌晨,桂山牛头岛浓雾弥漫,又一轮冷空气正在袭来,但建设者们个个摩拳擦掌,激情满怀。此前两次安装遇阻时,不少专家、技术人员当场洒泪,但记者现场看到,仅仅一个月后,这支队伍面貌一新、士气昂扬。

  过去130多天里,在交通运输部的协调指导下,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中交四航院等国内25位对珠江口泥沙、潮汐和气象方面最有研究的专家,成立技术攻关“国家队”,开展基槽回淤专题研究。

  专家组先后召开数十次专题会,在施工现场周边120平方公里海域布设6组固定监察基站、24组监测仪器,每天18公里长距离巡测,先后完成200组地质取样普查、30多次密度检测,分析研究泥沙产生的原因,制定应对措施,探索建立预警、预测机制的可能性。

  面对前两次遭遇的异常情况,中交联合体港珠澳大桥工程岛隧项目部总经理林鸣强调:“在40多米深的海底要实现精度对接,必须尊重科学,掌握客观规律,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围绕来自多方面的困难和压力,建设团队展开了海洋环境分析、回淤监测预报等多项技术攻坚,开展了9大类300多项的风险排查。)超级工程的建设也得到各方有力支持。经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和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争取,在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2月上旬,为确保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建设的顺利施工,省海事、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联合在施工海域采取采砂区临时关闭专项行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游采砂企业也对大桥建设给予高度支持,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现场100余艘船舶全部停止采砂作业。

  此次E15管节第三次“出征伶仃洋”,为确保沉管安装质量,项目总部增加潜水频次,加强监测力量,利用多波束扫描、实地探摸等手段对基床情况进行全程测量、复核。在对基床状况进行再次确认后,现场操作人员、测量人员紧密联动,强化对管节运动姿态、钢端门、海流的实时监测,精确操控深海沉管无人对接沉放系统,按步骤要求仔细调整沉管姿态,经数轮沉放、观测、调整,E15沉管在海底精准定位,并顺利完成水力压接,安装工作取得圆满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7 21: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历时150多天,终于攻克横亘在面前的世界级回淤难题。E15管节两次安装遇阻后第三次“出征伶仃洋”,26日凌晨6时终于奏响凯歌:经过26个小时的奋战,E15管节第三次安装完美实现“深海之吻”,海底巨龙继续穿越天堑往前延伸,已建总长达2565米。

  几个月以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遭遇的难题堪称举国关注。2014年11月,第十五节巨型沉管E15安装时遭遇突淤,2月24日再次安装时又遭遇边坡坍塌,为避免对今后沉管隧道施工质量留下隐患,现场决策组两次均果断停止沉放并将沉管撤回坞内。

  E15管节安装两度遇阻,丝毫没有动摇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建设者的决心和信心。第二次沉管安装遇阻的一个月内,建设者争分夺秒追赶进度,完成E15管节基床的边坡清理和重新铺设。3月24日凌晨4时,两艘巨大沉管安装船再携E15管节,在11艘拖轮和数十艘警戒护卫船只围绕下,第三次“出征伶仃洋”!

  “没有翻不过去的高山,没有跨不过去的大河。”24日凌晨,桂山牛头岛浓雾弥漫,又一轮冷空气正在袭来,但建设者们个个摩拳擦掌,激情满怀。此前两次安装遇阻时,不少专家、技术人员当场洒泪,但记者现场看到,仅仅一个月后,这支队伍面貌一新、士气昂扬。

  过去130多天里,在交通运输部的协调指导下,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中交四航院等国内25位对珠江口泥沙、潮汐和气象方面最有研究的专家,成立技术攻关“国家队”,开展基槽回淤专题研究。

  专家组先后召开数十次专题会,在施工现场周边120平方公里海域布设6组固定监察基站、24组监测仪器,每天18公里长距离巡测,先后完成200组地质取样普查、30多次密度检测,分析研究泥沙产生的原因,制定应对措施,探索建立预警、预测机制的可能性。

  面对前两次遭遇的异常情况,中交联合体港珠澳大桥工程岛隧项目部总经理林鸣强调:“在40多米深的海底要实现精度对接,必须尊重科学,掌握客观规律,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围绕来自多方面的困难和压力,建设团队展开了海洋环境分析、回淤监测预报等多项技术攻坚,开展了9大类300多项的风险排查。)超级工程的建设也得到各方有力支持。经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和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争取,在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2月上旬,为确保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建设的顺利施工,省海事、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联合在施工海域采取采砂区临时关闭专项行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游采砂企业也对大桥建设给予高度支持,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现场100余艘船舶全部停止采砂作业。

  此次E15管节第三次“出征伶仃洋”,为确保沉管安装质量,项目总部增加潜水频次,加强监测力量,利用多波束扫描、实地探摸等手段对基床情况进行全程测量、复核。在对基床状况进行再次确认后,现场操作人员、测量人员紧密联动,强化对管节运动姿态、钢端门、海流的实时监测,精确操控深海沉管无人对接沉放系统,按步骤要求仔细调整沉管姿态,经数轮沉放、观测、调整,E15沉管在海底精准定位,并顺利完成水力压接,安装工作取得圆满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4 18: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2# Gamely


    {: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5 00: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00: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6 23: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7 19: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5_122:}{: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 19: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3 07: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9 17: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9 17: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9 20: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3# 09153399

好啊,拍得很有气势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8 11:45 , Processed in 0.06981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