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9-3 22: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引领 再续辉煌——中铁隧道京隧建公司在京轨道交通建设纪实(来源中华铁道网)
中铁隧道京隧建公司的前身是中铁隧道集团1986年最早进入北京市场的一支施工队伍。这支先期进入北京市场的“铁字头”队伍成功建设了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天安门东站、国家计委地下停车场等一大批优质精品工程。
(中华铁道网通讯员 宋世斌 闫玉环 杨进进)中铁隧道京隧建公司的前身是中铁隧道集团1986年最早进入北京市场的一支施工队伍。这支先期进入北京市场的“铁字头”队伍成功建设了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天安门东站、国家计委地下停车场等一大批优质精品工程,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以专业技术优势在北京地铁市场树起了“专业暗挖队伍”的品牌。
如今,这支施工队伍已经成长为中铁隧道集团的骨干子公司,多年来始终坚守“开路先锋”的奋斗信念,秉承“至精至诚 更优更新”的企业精神,在北京轨道交通建设领域不断续写辉煌。
“浅埋暗挖法”诞生和发展
1986年,在国内地铁建设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工程开工建设。而当时面临的施工环境是地面车水马龙,地下管线密布,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中国隧道和地下工程领域的排头兵,中铁隧道科研人员一改过去明挖“马路揭盖,开膛破肚,车辆绕行,房屋搬迁,尘土飞扬”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不破坏地表任何建筑物,不影响市容,不影响交通,不拆迁、不扰民,投资相对较低,工期相对较短”新工法,这种由中铁隧道集团首创并在日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领域广泛运用的工法就是“浅埋暗挖法”。
复兴门折返线工程原本要8千万拆迁费,使用浅埋暗挖法后,整个工程只花1万块钱搬走了一颗松树;工程费原计划要3500万,而采用暗挖后只花了1609万,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见一斑。
1987年12月,复兴门折返线建成,中铁隧道集团总结出一套科学严谨的施工原则:“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18字真经。作为施工单位,中铁隧道京隧建公司首次涉足北京地铁市场,就掀开了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一次革命。
在北京地铁天安门东站,中铁隧道京隧建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按照设计要求,摈弃了传统的CRD、CD、双侧壁导坑法等分块开挖、分块支护的施工方法,创造性地运用“条形基础盖挖逆筑法”,创造了139天完成顶板封盖、全面恢复路面交通的施工记录。
工程人员把传统的“盖挖逆作法”和“浅埋暗挖法”有机结合起来,独创性地运用了“带条形基础的中柱周边围护结构” 等一系列新技术,从而使工程施工所需的降水深度大幅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干扰降到最低,使地铁施工走出了一条经济、高效、文明之路,为城市大型地下构筑物的建设提供崭新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卓越设计和创新施工工法,使得荣誉纷至沓来。该工程先后荣获了北京市优质工程长城杯奖、2002年国家优秀设计铜奖、第二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等荣誉称号。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从设计并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到“条形基础盖挖逆筑法”建成北京地铁天安门东站,用“浅埋暗挖柱洞逆筑法”建成天安门西站,逐渐形成了浅埋暗挖系列工法,被评为国家一级工法,随后该工法又被广泛应用于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地铁施工,成为城市地铁施工的通用工艺,中铁隧道集团开启了城市地铁暗挖时代。
下穿地铁既有线不断创造国内新纪录
进入新世纪,中铁隧道集团京隧建公司广泛参与北京地铁施工,屡屡创造施工记录。
北京地铁五号线崇文门地下车站整体宽度为24米,长度为208.9米,总面积达到5013平方米,车站分为上下两层。五号线有两条通道和既有地铁2号环线崇文门地铁车站相连接,而这两条线之间的最小间距只有1.9米,并且不中断地铁正常运营,这在全国地铁建设过程中从未遇到过。
作为施工方,中铁隧道集团京隧建公司首次采用长大管棚作为超前支护,管棚沿车站拱顶环向布置,共采用直径60里面的钢管100多根。结果显示,超前长管棚在改善土体、防止地表沉降方面效果显著,有效保证了环线地铁的正常运营安全,为接下来地铁四号线和十号线的穿越工程提供了技术保证。
在北京地铁十号线公主坟车站,按照设计,新建车站顶板要与既有地铁一号线车站底板实现“零距离亲密接触”,地面沉降严格控制在3毫米以内,并且保证原有线路不减速、不停运,这在北京地铁建设史上还是首次。
中铁隧道京隧建公司北京地铁十号线十二标项目负责人杨陕南打了个比喻:新建车站和既有车站就好像两个大型的“集装箱”,现在是在老“集装箱”下面垂直交叉再放一个新的“集装箱”,并且保证它们牢不可破。
地铁公主坟站为十号线与既有线一号线十字交叉换乘车站,采用“分离岛”站台形式。下穿既有一号线两段共长26.1米,结构净宽11.75米,高6.32米,为单层双跨平顶直墙矩形结构。在既有地铁线路下方26米的大跨度穿越是从来没有过的。
中铁隧道京隧建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借鉴以往热力电力隧道下穿地铁区间的经验,创造性地把千斤顶引入地铁施工领域,采用“CRD+千斤顶”工艺,共采用了196个千斤顶进行作业,每个千斤顶承受的重量高达150吨。通过控制千斤顶压力以及高精度检测仪动态检测,实现了控制沉降的目的。
2012年4月18日,北京地铁十号线二期实现了“C”型洞通,中铁隧道京隧建公司在车站施工中,使地表沉降严格控制在3毫米以内,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从浅埋暗挖法到盾构法施工
进入21世纪以后,作为中铁隧道驻京子公司,京隧建公司以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为依托,先后参与建设了北京地铁东直门站、崇文门站、亮马桥站、圆明园站及八通线等多项车站、区间工程,涉及地铁13号线、10号线一期、八通线、5号线、6号线、4号线、10号线二期、15号线、7号线等众多地铁线路,几乎涵盖北京所有在建及已运营地铁项目。
面对新世纪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加速发展的市场机遇,京隧建公司成立了专业化施工的“盾构公司”,斥巨资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盾构机设备。
2008年10月10日,公司第一台盾构机成功应用于西安地铁1号线19标工程。随后通过北京地铁十号线十二标、北京海淀区500kv电缆隧道等工程、重庆市轨道交通6号线2期工程复合式TBM试验段等工程施工,成功实现了由泥水盾构到硬岩掘进的突破,公司在盾构施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盾构施工任务接踵而至。
在北京地铁十号线十二标钓鱼台站-慈寿寺站盾构区间,全长3558米的标段内,涉及的风险源有14个,其中特级风险源1个,一级风险源8个,是全线地址条件最复杂、风险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
项目工程人员通过更换刀具,一举攻克了大直径沙砾岩地层,平均直径近500毫米,最大直径达1.3米;四次穿越昆玉河,通过对盾构进行“外科手术”,每次都是安全通过。钓鱼台站—慈寿寺站盾构区间的洞通,突破了北京地铁水下盾构施工新领域,他们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从首创“浅埋暗挖法”到屡创国内施工记录,再到紧抓机遇引入盾构法施工,中铁隧道京隧建公司以科技手段为引领,将继续书写国内地下工程施工的新辉煌。 |
|